一种集成组件、自驱动传感装置及集成组件的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57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组件、自驱动传感装置及集成组件的制作方法,其中,集成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固定板;线圈,设置在固定板一侧;第一基板,活动设置在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设有与所述线圈相对的磁性件;独立摩擦层,包括第一电介质层及栅格电极层,第一电介质层设置在第一基板背离磁性件的一侧上,栅格电极层设置在壳体内与第一电介质层相对的一侧上;当第一基板运动时,磁性件与线圈作电磁切割运动,第一电介质层与栅格电极层交错运动并摩擦生电。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集成组件通过将磁性件与第一电介质层一同设于第一基板上,从而实现电磁发电与摩擦起电的集成化并减小了两组功能组件在壳体内所占空间,减小了集成组件的尺寸。尺寸。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组件、自驱动传感装置及集成组件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集成组件及自驱动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运动产生振动能量作为清洁能源广泛分布在人类生活之中,有效地将人体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是实现可穿戴电子产品自驱动功能的基础。现有微型能量采集系统包括基于电磁切割、摩擦起电、压电等原理的发电装置满足供给微功率可穿戴产品、可植入式监测系统等电子设备的供电需求,通过将人体运动产生的能量转换为电能,为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降低废弃电池环境污染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其中摩擦起电(不同摩擦电序列材料接触时表面聚集不同电性电荷,电极为了平衡电荷会聚集异性电荷从而形成电势差)产生的交流电反馈至电子设备的传感器中还可以用于监测人体运动信息。
[0003]现有的可穿戴电子设备目前还很少有将电磁切割组件及摩擦起电组件同时安装的,因为两者同时安装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内时将会使可穿戴电子设备内部空间需求增大,从而影响到可穿戴电子设备整体尺寸变大。
[0004]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组件,用于自驱动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板;线圈,所述线圈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一侧;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第一基板一侧设有与所述线圈相对的磁性件;独立摩擦层,包括第一电介质层及栅格电极层,所述第一电介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磁性件的一侧上,所述栅格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层相对的一侧上;当所述第一基板运动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线圈作电磁切割运动,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与所述栅格电极层交错运动并摩擦生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摩擦层还包括第二电介质层,所述第二电介质层设置在所述栅格电极层靠近所述第一电介质层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磁块及第二磁块;所述壳体内底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基板底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磁块及第二磁块分别设于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第二磁块与所述第一磁块产生的斥力悬浮在所述壳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块及第二磁块通过过盈配合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框、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分别设于所述中框两侧,且所述栅格电极层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中框内底侧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成L形,所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博彭争春曹园园林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