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57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结构,用以连接一设备的盖子与壳体,以可移动地且可转动地开启盖子。设备的壳体具有一开口,且盖子用以遮盖该开口。连接结构包括一导引构件、一枢轴、一弹性构件及一板状构件。导引构件连接于盖子,并且具有一导引沟槽。枢轴设置于壳体开口的一第一内壁上,并位于导引构件的导引沟槽中。弹性构件分别与壳体开口的一第二内壁及板状构件连结。板状构件与导引构件紧靠。当盖子被推向壳体内部时,弹性构件会被板状构件及导引构件制动,致使弹性构件反向推进板状构件及导引构件,使得盖子朝向壳体外部移动,并通过枢轴朝向壳体外部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Connection structure),特别是涉及在一设备(Equipment)中可方便地将一盖子(Cover)打开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电子设备,诸如电视(Television,TV)、数字视讯影碟(Digital videodisc,DVD)录放机...等,在其壳体上皆会配置多种功能键或插槽,以供使用者操作。一般来说,公知电子设备尚会装设一可翻转的盖子,用以遮盖功能键或插槽。当使用者要操作功能键或插槽时,只需将盖子翻转开来即可。参阅图1A至图1C,图1A为公知DVD录放机10的外观视图。图1B为图1A中DVD录放机10的盖子14外翻的外观视图。图1C为图1B中DVD录放机10的盖子14外翻的侧视图。如图1A所示,DVD录放机10包括一座体(Housing)12、多个脚座16以及一盖子14。当使用者欲操作功能键或插槽时,只需将盖子14翻转开来即可。然而,由于盖子14只能经由翻转的方式打开,会使得DVD录放机10的设计有所限制。如图1A所示,DVD录放机10在盖子14的两侧必须具有两条门缝,以利盖子14的翻转。另外,当盖子14被打开时,由于盖子14底部会向下突出,使得DVD录放机10的座体前端的下方必需预留一高度,而须增加多个脚座16以垫高座体底部,同样会造成设计上的限制,如图1C所示。此外,如要控制盖子14的翻转速度,公知技术往往需要加装较为复杂的机构,例如油压齿轮,如此,也会耗费较高的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地且可转动地开启设备盖子的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用以连接一设备的盖子与壳体,以可移动地且可转动地将盖子打开,使得设计更为多样化,并且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结构(Connection structure),该连接结构是于一设备中,用以连接该设备的盖子与壳体,以可移动地且可转动地开启该盖子。该设备的壳体具有一开口,且盖子用以遮盖该开口。该连接结构包括一导引构件(Guiding member)、一枢轴(Pivot)、一弹性构件(Resilient member)以及一板状构件(Plate member)。导引构件具有一前端、一连结端以及一导引沟槽(Guiding groove),其中前端具有一弧形外缘与一弧形内缘,连结端与盖子相连结。枢轴(Pivot)设置于壳体开口的一第一内壁上,并位于导引构件的导引沟槽中。弹性构件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连结于开口的一第二内壁。弹性构件可被操作为处于一预压状态(Pre-compressure state)或一释放状态(Releasing state)。板状构件枢接于壳体开口的第二内壁上、连结于弹性构件的第二端,并且置放于导引构件以及弹性构件之间,使得板状构件与导引构件的前端的弧形外缘紧靠。当盖子遮蔽壳体开口时,导引构件的前端相对远离枢轴,而导引构件的连结端则相对靠近枢轴,并且弹性构件处于预压状态。而当盖子被推向壳体内部时,弹性构件会被板状构件以及导引构件制动,以由预压状态转变为释放状态,致使弹性构件反向推进板状构件以及导引构件,使得盖子沿导引沟槽的轴向朝向壳体外部移动,直到导引构件的前端的弧形内缘触抵到枢轴时,在弹性构件持续推进下,导引构件改由通过弧形内缘顺着枢轴向壳体外部转动,而使连结于导引构件的连结端的盖子一并朝向壳体外部转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当使用者欲打开盖子时,只需将盖子往内轻推即可。当盖子打开时,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盖子会先往前移动一段距离,的后再翻转开来,不仅可免除公知技术的门缝设计,也不用特地于设备的底部预留高度。借此,盖子的开启将更加方便,且设计也将更为多样化。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A为公知DVD录放机的外观视图。图1B为图1A中DVD录放机的盖子外翻的外观视图。图1C为图1B中DVD录放机的盖子外翻的侧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连接结构装设于一设备的壳体的局部视图。图3A为图2中连接结构装设于一设备的壳体沿P-P线的剖面视图。图3B为图3A中盖子移动一段距离的视图。图3C为图3B中盖子翻转开来的视图。附图符号说明10录放机12座体14、32盖子 16脚座20连接结构 22导引构件220前端 2200弧形外缘2202弧形内缘222导引沟槽224连结端 24弹性构件26板状构件 30壳体34枢轴 36a第一内壁36b第二内壁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连接结构20装设于一设备的壳体30的局部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设备(未显示于图2中)可为一电视(Television,TV)、一数字视讯影碟(Digital video disc,DVD)录放机...等。壳体30具有一开口(Opening)以及一用以遮盖开口的盖子(Cover)32。连接结构20包括一导引构件(Guiding member)22、一枢轴(Pivot)34、一弹性构件(Resilient member)24以及一板状构件(Plate member)26。连接结构20连接盖子32与壳体30,而可移动地且可转动地开启盖子32,如图2所示。参阅图3A至图3C,图3A为图2中连接结构20装设于一设备的壳体30沿P-P线的剖面视图。图3B为图3A中盖子32移动一段距离的视图。图3C为图3B中盖子32翻转开来的视图。如图3A所示,导引构件22具有一前端220、一连结端224以及一导引沟槽(Guiding groove)222,其中前端220具有一弧形外缘2200与一弧形内缘2202,连结端224与盖子32相连结。枢轴(Pivot)34设置于开口的一第一内壁36a上,并位于导引构件22的导引沟槽222中。弹性构件24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未显示于图中),第一端连结于开口的一第二内壁36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壁36a垂直于第二内壁36b。弹性构件可被操作为处于一预压状态(Pre-compressure state)或一释放状态(Releasing state)。板状构件26枢接于壳体30开口的第二内壁36b上,连结于弹性构件24的第二端,并且置放于导引构件22以及弹性构件24之间,使得板状构件26与导引构件22的前端220的弧形外缘2200紧靠。当盖子32遮蔽壳体30的开口时,盖子32卡接于壳体30,导引构件22的前端220相对远离枢轴34,而导引构件22的连结端224则相对靠近枢轴34,并且弹性构件24处于一预压状态,如图3A所示。当盖子32被推向壳体30内部时,弹性构件24会被板状构件26以及导引构件22制动,以由预压状态转变为一释放状态,致使弹性构件24反向推进板状构件26以及导引构件22,使得盖子32沿导引沟槽222的轴向朝向壳体30外部移动,如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引沟槽的轴向为设备最终使用状态下的水平轴向。直到导引构件22的前端220的弧形内缘2202触抵到枢轴34时,在弹性构件24持续推进下,导引构件22改由通过前端220的弧形内缘2202顺着枢轴34向壳体30外部转动,而使连结于导引构件22的连结端224的盖子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结构,用于一设备,该设备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开口以及一用以遮盖该开口的盖子,该连接结构连接该盖子与该壳体,该连接结构包括:一导引构件,该导引构件具有一前端、一连结端以及一导引沟槽,其中该前端具有一弧形外缘与一弧形内缘,该连结端与该盖子相连结;一枢轴,该枢轴设置于该开口的一第一内壁上,并位于该导引构件的该导引沟槽中;一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结于该开口的一第二内壁,该弹性构件可被操作为处于一预压状态或一释放状态;以及一板状构件,该板状构件枢接于该开口的该第二内壁上、连结于该弹性构件的该第二端,并且置放于该导引构件以及该弹性构件之间,使得该板状构件与该导引构件的该前端的该弧形外缘紧靠;其中,当该盖子遮蔽该开口时,该导引构件的该前端相对远离该枢轴,而该导引构件的该连结端则相对靠近该枢轴,并且该弹性构件处于该预压状态;并且当该盖子被推向该壳体内部时,该弹性构件会被该板状构件以及该导引构件制动,以由该预压状态转变为该释放状态,致使该弹性构件反向推进该板状构件以及该导引构件,使得该盖子沿该导引沟槽的轴向朝向该壳体外部移动,直到该导引构件的该前端的该弧形内缘触抵到该枢轴时,该导引构件改由通过该前端的该弧形内缘顺着该枢轴向该壳体外部转动,而使连结于该导引构件的该连结端的该盖子一并朝向该壳体外部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