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656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可设置多组培养袋组件;所述培养袋组件包括第一血管支架、第二血管支架、第一血管培养袋和第二血管培养袋,所述第一血管支架、所述第二血管支架、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位于所述培养箱内部;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内设置有第二酸碱度监测器和第二溶解氧检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增强培养的血管组织耐用性,抗感染性,剔除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成分。成分。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针对目前国内生物工程血管组织的培养还没有具体的培养工艺产品/产品制备方法,
[0003]现行方案是:目前血管移植大多采用自体动脉和静脉来进行血管修复或建立动静脉瘘,或者由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Dacron)构成的合成血管。
[0004]但现行方案通常存在炎症、免疫排斥、耐用性一般等缺陷不足;
[0005]产生该缺陷、不足的原因是:受限于可用性、成本、处理技术和混合临床结局等多种因素,通常会在植入人体后影响它们的免疫原性和生物相容性,导致宿主炎症反应以及免疫排斥。
[0006]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增强培养的血管组织耐用性,抗感染性,剔除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成分。
[0008]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包括培养箱,所述培养箱内设置多组培养袋组件;
[0009]所述培养袋组件包括第一血管支架、第二血管支架、第一血管培养袋和第二血管培养袋,所述第一血管支架、所述第二血管支架、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位于所述培养箱内部;
[0010]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内设置有第二酸碱度监测器和第二溶解氧检测器;
[0011]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内设置有第一酸碱度监测器和第一溶解氧检测器;
[0012]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的灌流培养液入口连接培养液袋,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的搏动流液体入口连接生理盐水袋。
[0013]优选的,所述培养液袋的液出口管道上依次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PS

和第一蠕动泵,管道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的灌流培养液入口;
[0014]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的灌流培养液出口通过管道共同连接到所述培养液袋的液回流口;
[0015]所述培养液袋还设置有采样口。
[0016]优选的,所述生理盐水袋的水出口管道上依次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PS

、第二蠕动泵和质量流量计,管道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血管支架和所述第二血管支架的搏动流液体入口;
[0017]所述第一血管支架和所述第二血管支架的搏动流液体出口通过管道共同连接到所述生理盐水袋的水回流口,管道靠近水回流口处设置有第三压力传感器PS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血管支架和所述第二血管支架的搏动流液体入口以及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的灌流培养液入口处都设置有第一罗伯特夹;
[0019]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的呼气口和灌流培养液出口以及所述第一血管支架和所述第二血管支架搏动流液体出口都设置有第二罗伯特夹;
[0020]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的呼气口处设置有除菌过滤器。
[0021]优选的,所述培养液袋的液出口、液回流口和采样口各设置一个第三罗伯特夹。
[0022]优选的,所述生理盐水袋的水出口和水回流口各设置一个第四罗伯特夹。
[0023]优选的,所述培养液袋有第一储液袋加热保温。
[0024]优选的,所述生理盐水袋有第二储液袋加热保温。
[0025]优选的,所述培养箱内部温度为37℃,二氧化碳浓度为5%,湿度为90%RH。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相比与合成血管HAV由人体血管细胞和可降解的聚合物制成,是一种生物工程导管,具有立即可用和抗感染等优势,是导管选择有限患者的理想之选。HAV在保留血管生物力学特征的同时,也可以剔除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成分,增强培养的血管组织耐用性,抗感染性,剔除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的成分。耐用性比合成血管提高了至少30%。在发生创伤的情况下可以挽救肢体并避免感染,其有效的抗感染以及良好的通畅性为外科医生在面对困难的血运重建情境时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血管培养袋细节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的培养液袋细节示意图;
[0031]图5是本技术的生理盐水袋细节示意图。
[0032]图中:1、培养箱;2、第一血管支架;3、第一血管培养袋;4、第二血管支架;5、第二血管培养袋;6、第一罗伯特夹;7、第二罗伯特夹;8、培养液袋;9、生理盐水袋;10、第一蠕动泵;11、第三罗伯特夹;12、第二蠕动泵;13、第一储液袋;14、第二储液袋;15、第四罗伯特夹;16、质量流量计;17、除菌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5]如图1

5所示,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包括培养箱1,培养箱1内可设置多组培养袋组件,培养箱1内部温度为37℃,二氧化碳浓度为5%,湿度为90%RH;培养袋组件包括第一血管支架2、第二血管支架4、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第一血管支架
2、第二血管支架4、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位于培养箱1内部;第一血管培养袋3内设置有第二酸碱度监测器PH

02和第二溶解氧检测器DO

02;第二血管培养袋5内设置有第一酸碱度监测器PH

01和第一溶解氧检测器DO

01;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灌流培养液入口连接培养液袋8,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搏动流液体入口连接生理盐水袋9。
[0036]具体的,第一血管支架2和第二血管支架4的搏动流液体入口以及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灌流培养液入口处都设置有第一罗伯特夹6;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呼气口和灌流培养液出口以及第一血管支架2和第二血管支架4搏动流液体出口都设置有第二罗伯特夹7;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呼气口处设置有除菌过滤器17。设置除菌过滤器17在满足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内气体交互的同时还能,防止外部环境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所述培养箱(1)内设置多组培养袋组件;所述培养袋组件包括第一血管支架(2)、第二血管支架(4)、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第二血管培养袋(5),所述第一血管支架(2)、所述第二血管支架(4)、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5)位于所述培养箱(1)内部;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3)内设置有第二酸碱度监测器(PH

02)和第二溶解氧检测器(DO

02);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5)内设置有第一酸碱度监测器(PH

01)和第一溶解氧检测器(DO

01);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灌流培养液入口连接培养液袋(8),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搏动流液体入口连接生理盐水袋(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袋(8)的液出口管道上依次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PS

01)和第一蠕动泵(10),管道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灌流培养液入口;所述第一血管培养袋(3)和所述第二血管培养袋(5)的灌流培养液出口通过管道共同连接到所述培养液袋(8)的液回流口;所述培养液袋(8)还设置有采样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组织的灌流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盐水袋(9)的水出口管道上依次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PS

02)、第二蠕动泵(12)和质量流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铭陈滨阳胥坤颜小芳邓凌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富龙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