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35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环形激光陀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所述薄膜电缆中部为圆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表面抖动轮周围并与抖动轮连接;薄膜电缆上下两端分别为U型,U型底部与圆环连接,U型开口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侧壁且将阴极或抖动反馈组件围绕在内并与其连接;薄膜电缆左右两端分别为半圆环,半圆环底部与圆环状连接,半圆环开口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侧壁且将阳极围绕在内并与阳极连接;所述薄膜电缆内设有电源线用于与系统电源连接并且为抖动轮、阴极、阳极、引燃灯、抖动反馈组件供电;所述薄膜电缆内还设有信号反馈线,用于将抖动轮的抖动信号传输至抖动反馈组件。至抖动反馈组件。至抖动反馈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环形激光陀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激光陀螺是一种基于Sagnac效应的高精度角速度测量装置,在航空、航天、航海等惯性制导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激光陀螺自身存在的闭锁效应对其精度的影响很大,而机械抖动激光陀螺采用的抖动偏频的方式可有效消除闭锁效应,因此抖动激光陀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抖动激光陀螺通常的组成部件有:环形激光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模块、抖动轮组件、隔热板组件、壳体组件、屏蔽罩组件等,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激光陀螺的集成度和易维护性,减小体积。
[0003]抖动激光陀螺的电连接结构,包括陀螺腔体与电路模块之间的连接,以及电路模块与壳体的连接,其中陀螺腔体与电路模块之间的连接主要用于供电和传输信号。因此,合适的电连接结构对于减小激光陀螺的尺寸、提高装配效率、提高内部热场均匀性、提高产品适应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电子、军工行业中,电子部件的内部布线多采用铁氟龙绝缘电线连接、焊盘焊接的方式,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0004]1.焊盘经过多次焊接后可靠性会降低,存在寿命风险;
[0005]2.在壳体内布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导线之间互相挤压、长期带电工作,易老化发热,造成短路烧坏电路元件,降低产品使用寿命;
[0006]3.壳体内部线、焊接需要增加人工工序,增加产品生产周期;
[0007]产品返修、调试过程中,额外的电装工序会增加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将激光陀螺的各个供电、信号传输线路集成在陀螺腔体表面,使用胶粘工艺使薄膜电缆在全温范围内与腔体紧密贴合,并在薄膜电缆上集成了激光陀螺引燃灯,该结构可以使引燃灯更靠近激光陀螺腔体内部,提高了引燃效率,同时在增强了激光陀螺的可靠性、装配效率,降低了成本。
[0009]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包括:陀螺谐振腔、薄膜电缆;
[0010]陀螺谐振腔呈立方体状,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抖动轮;陀螺谐振腔侧壁一端设置阴极,陀螺谐振腔阴极两端的两个棱边处设有分光棱镜和合光棱镜;阴极相对的另一端陀螺谐振腔侧壁上设置抖动反馈组件;陀螺谐振腔抖动反馈组件两端的两个棱边处设有两个稳频组件,陀螺谐振腔另外两个侧壁分别设置一个阳极;
[0011]所述薄膜电缆中部为圆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表面抖动轮周围并与抖动轮连接;薄膜电缆上下两端分别为U型,U型底部与圆环连接,U型开口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侧壁且将阴极或抖动反馈组件围绕在内并与其连接;薄膜电缆左右两端分别为半圆环,半圆环底部
与圆环状连接,半圆环开口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侧壁且将阳极围绕在内并与阳极连接;
[0012]所述薄膜电缆内设有电源线用于与系统电源连接并且为抖动轮、阴极、阳极、引燃灯、抖动反馈组件供电;
[0013]所述薄膜电缆内还设有信号反馈线,用于将抖动轮的抖动信号传输至抖动反馈组件。
[0014]进一步,所述薄膜电缆左右两端半圆环上设有阳极供电端与电源线连接,所述阳极供电端通过焊接超柔导线与阳极连接。
[0015]进一步,所述薄膜电缆上端U型设有电源端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端通过焊接超柔导线与系统5V电源连接,将系统5V电源引入薄膜电缆内供电。
[0016]进一步,所述薄膜电缆上端U型还设有阴极供电端与电源线连接,所述阴极供电端通过焊接耐高压导线与阴极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阴极供电端设有三个相串联的焊盘,作为冗余备份。
[0018]进一步,所述薄膜电缆上端U型与圆环连接处还对称设有两处引燃灯供电端与电源线连接,每个引燃灯供电端分别设置两个焊盘用于连接引燃灯的正负极,两个引燃灯直接焊接在薄膜电缆上的两处引燃灯供电端。
[0019]进一步,所述薄膜电缆下端U型与圆环连接处设有抖动轮供电端与电源线连接,所述抖动轮供电端与抖动轮正负极相连以为抖动轮供电。
[0020]进一步,所述薄膜电缆下端U型设有抖动轮对外接线端,所述抖动轮对外接线端与抖动反馈组件连接。
[0021]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可用于激光陀螺设计,对于实现数字激光陀螺小型化、集成化,提高陀螺可靠性有显著的作用。该结构具有体积小、耐弯曲性强、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可拓展功能、可适应各型激光陀螺腔体的特点。该结构主要通过聚酰亚胺导线将陀螺各个供电、信号传输电路集成在陀螺腔体上,通过改变薄膜电缆导线形状,并使用胶粘工艺使薄膜电缆导线与腔体紧密结合,另外通过特定的外形设计可是薄膜电缆与激光陀螺引燃灯结合,提高陀螺引燃效率。本结构对于提高激光陀螺可靠性、降低装配周期、降低人工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将对方案具体的附图加以说明。
[0023]图1为薄膜电缆装配图;
[0024]图2为谐振腔主视图;
[0025]图3为薄膜电缆主视图;
[0026]图4为薄膜电缆空间折叠结构图;
[0027]其中1

谐振腔,2

薄膜电缆,3

阴极,4

分光棱镜,5

合光棱镜,6

抖动轮,7

稳频组件,8

抖动反馈组件,9

阳极,10

阳极供电端,11

电源端,12

阴极供电端,13

引燃灯供电端,14

抖动轮供电端,15

抖动轮对外接线端,16

测试点冗余设计,17

分压电阻端,18

薄膜电缆柔性部分,19

薄膜电缆刚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方案及优势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0]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包括谐振腔1、薄膜电缆2,在本技术实施中,附图1为薄膜电缆连接方案示意图,其中薄膜电缆2通过胶粘方式粘接在谐振腔1表面。
[0031]附图2为谐振腔1示意图,谐振腔1作为激光陀螺的主要部件,是敏感角速率的关键部件,包括阴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薄膜电缆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陀螺谐振腔、薄膜电缆;所述薄膜电缆中部为圆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表面抖动轮周围并与抖动轮连接;薄膜电缆上下两端分别为U型,U型底部与圆环连接,U型开口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侧壁且将阴极或抖动反馈组件围绕在内并与其连接;薄膜电缆左右两端分别为半圆环,半圆环底部与圆环状连接,半圆环开口端贴覆在陀螺谐振腔侧壁且将阳极围绕在内并与阳极连接;所述薄膜电缆内设有电源线用于与系统电源连接并且为抖动轮、阴极、阳极、引燃灯、抖动反馈组件供电;所述薄膜电缆内还设有信号反馈线,用于将抖动轮的抖动信号传输至抖动反馈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缆左右两端半圆环上设有阳极供电端与电源线连接,所述阳极供电端通过焊接超柔导线与阳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陀螺腔体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缆上端U型设有电源端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端通过焊接超柔导线与系统5V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昕韦光刘星雷建军赵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