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626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钢包灌砂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移动小车和钢包车,所述的移动小车的底部铺设有移动轨道,移动小车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升降电机平台和引流砂料仓平台,引流砂料仓平台的底部搭载有引流砂料仓,引流砂料仓的底部设置有灌砂料斗;所述的移动轨道铺设在钢包车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钢包灌砂和钢包车这两种既有设备进行有效结合,将人工灌砂转化为自动灌砂,同时保证了灌砂操作的连续持久性,即可实现无人化的自动灌砂操作,结构简便,无需单独设置钢包灌砂平台和工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空间、人工及资源成本,具有提高生产运行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等优势。节约生产成本等优势。节约生产成本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包灌砂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包作为炼钢厂内用于承接高温热态钢水,完成连铸机浇注作业的容器,在转炉出钢前,热修完的钢包会首先进行钢包水口灌砂作业,传统的钢包灌砂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在热修工位附近建设钢包灌砂平台,热修完的钢包会经行车吊运至钢包灌砂平台下,由人工通过平台开口将引流砂填充至钢包水口;另一种是在转炉炉后吹氩站平台上,单独设置钢包灌砂,热修完的钢包,经行车吊运至钢包车上,钢包车移动至转炉炉后吹氩站平台下,由人工通过平台开口将引流砂填充至钢包水口。这两种传统的钢包灌砂装置均需要单独设置钢包灌砂平台或工位,采取人工方式完成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将钢包灌砂和钢包车这两种既有设备进行有效结合,将人工灌砂转化为自动灌砂,同时保证了灌砂操作的连续持久性,即可实现无人化的自动灌砂操作,结构简便,无需单独设置钢包灌砂平台和工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空间、人工及资源成本,具有提高生产运行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等优势。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包括移动小车和钢包车,所述的移动小车的底部铺设有移动轨道,移动小车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升降电机平台和引流砂料仓平台,引流砂料仓平台的底部搭载有引流砂料仓,引流砂料仓的底部设置有灌砂料斗;
[0008]所述的升降电机平台的台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电机和第二升降电机,第一升降电机、第二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均通过升降钢丝绳与灌砂料斗连接;
[0009]所述的移动轨道铺设在钢包车的表面,移动轨道的轨道沿线上依次设置有非出钢侧和出钢侧,钢包车的表面还设置有钢包,钢包的底部设置有钢包水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引流砂料仓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下料口的端口内设置有第二电动插板阀。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小车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升降电机和第二升降电机对称布置在升降电机平台的台面上,且第一升降电机和第二升降电机分别设置在灌砂料斗顶部的两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灌砂料斗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插板阀。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钢包车为载体,正常情况下,移动小车停靠在非出钢侧等待,当
空载钢包吊运至钢包车上等待灌砂时,移动小车移动至灌砂位,即钢包水口的正上方,执行灌砂操作,完成灌砂后,再次移动回非出钢侧等待位,此时钢包车移动至转炉炉下,盛装高温钢水,然后装有高温钢水的钢包吊走后,新的空载钢包吊运至钢包车上,依次循环操作。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灌砂料斗在常规状态时位于引流砂料仓的底部,执行灌砂操作前,打开引流砂料仓下料口的第二电动插板阀,保持灌砂料斗输出端的第一电动插板阀闭合,将引流砂填充至料斗中,闭合第二电动插板阀等待灌砂操作。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灌砂操作执行时,通过第一升降电机、第二升降电机带动升降钢丝绳降下灌砂料斗,使得灌砂料斗的输出端延伸至钢包水口的端口处,实现引流砂料仓与钢包水口的连接,开启第一电动插板阀即可执行灌砂操作。
[0017]3.有益效果
[0018]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将钢包灌砂和钢包车这两种既有设备进行有效结合,将人工灌砂转化为自动灌砂,同时保证了灌砂操作的连续持久性,即可实现无人化的自动灌砂操作,结构简便,无需单独设置钢包灌砂平台和工位,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空间、人工及资源成本,具有提高生产运行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等优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常规运行状态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灌砂工作状态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灌砂工作状态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电机平台结构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砂料仓俯视图。
[0025]图中:1、移动小车;101、升降电机平台;102、引流砂料仓平台;103、引流砂料仓;1031、下料口;1032、第二电动插板阀;104、第一升降电机;105、第二升降电机;106、升降钢丝绳;2、移动轨道;3、灌砂料斗;31、第一电动插板阀;4、驱动电机;5、钢包车;6、钢包;61、钢包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从图1

5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和钢包车5,移动小车1的底部铺设有移动轨道2,移动小车1作为移动载体,移动轨道2可实现自动灌砂装置自由移动动作,移动小车1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升降电机平台101和引流砂料仓平台102,引流砂料仓平台102的底部搭载有引流砂料仓103,引流砂料仓103的底部设置有灌砂料斗3;灌砂料斗3既可以作为引流砂的存放装置,又可以用作引流砂的的灌输装置,是实现钢包水口61灌砂操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连接引流砂料仓103和钢包水口61;
[0029]升降电机平台101的台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电机104和第二升降电机105,第一升降电机104、第二升降电机105的输出端均通过升降钢丝绳106与灌砂料斗3连接;
[0030]移动轨道2铺设在钢包车5的表面,移动轨道2的轨道沿线上依次设置有非出钢侧
和出钢侧,钢包车5的表面还设置有钢包6,钢包6的底部设置有钢包水口61。
[0031]引流砂料仓103作为引流砂的存储结构,可有效保证灌砂操作的延续性,实现持久无人化的自动灌砂操作;
[0032]引流砂料仓103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1031,下料口1031的端口内设置有第二电动插板阀1032,通过第二电动插板阀1032有效控制引流砂的下料动作,在执行灌砂操作之前,将灌砂料斗3提升至下料口1031,此时,第二电动插板阀1032打开,将引流砂填充至灌砂料斗3中,等待灌砂操作,而灌砂料斗3填充完成后,第二电动插板阀1032关闭,等待下一次操作,依次循环;
[0033]移动小车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4,可驱动移动小车1沿移动轨道2实现定向移动动作。
[0034]第一升降电机104和第二升降电机105对称布置在升降电机平台101的台面上,且第一升降电机104和第二升降电机105分别设置在灌砂料斗3顶部的两侧,第一升降电机104和第二升降电机105结合升降钢丝绳106实现灌砂料斗3的升降操作;当钢包水口等待灌砂时,移动小车1移动至钢包水口61上方,使灌砂料斗3与钢包水口61精准定位,此时,通过第一升降电机104、第二升降电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包括移动小车(1)和钢包车(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1)的底部铺设有移动轨道(2),移动小车(1)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升降电机平台(101)和引流砂料仓平台(102),引流砂料仓平台(102)的底部搭载有引流砂料仓(103),引流砂料仓(103)的底部设置有灌砂料斗(3);所述的升降电机平台(101)的台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升降电机(104)和第二升降电机(105),第一升降电机(104)、第二升降电机(105)的输出端均通过升降钢丝绳(106)与灌砂料斗(3)连接;所述的移动轨道(2)铺设在钢包车(5)的表面,移动轨道(2)的轨道沿线上依次设置有非出钢侧和出钢侧,钢包车(5)的表面还设置有钢包(6),钢包(6)的底部设置有钢包水口(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砂料仓(103)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1031),下料口(1031)的端口内设置有第二电动插板阀(10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小车(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电机(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钢包自动灌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升降电机(104)和第二升降电机(105)对称布置在升降电机平台(101)的台面上,且第一升降电机(104)和第二升降电机(105)分别设置在灌砂料斗(3)顶部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城孙敏敏周荣保黄小东林则全崔荣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