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焊带及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617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焊带及光伏组件,该光伏焊带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相连;所述第一带体包括第一导电体和第一柔性缓冲层,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带体包括第二导电体和第一焊接层,所述第一焊接层用于与电池片进行焊接,所述第一焊接层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焊带,通过第一柔性缓冲层的设置,能够减少电池片出现破损或者隐裂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焊带及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焊带及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组件技术的发展,太阳能电池片的厚度越来越薄,焊带越来越细。由此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电池片与更细的焊带接触后,接触处的应力变大,导致电池片容易发生破裂和损坏。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封装胶膜的厚度。在光伏组件层压时,使用足够厚的封装胶膜将焊带包裹住可以减轻焊带与电池片接触点处的应力,避免电池片破裂。然而,由于封装胶膜的成本价格越来越高,使得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一方面,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伏焊带,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相连;所述第一带体包括第一导电体和第一柔性缓冲层,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带体包括第二导电体和第一焊接层,所述第一焊接层用于与电池片进行焊接,所述第一焊接层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外部。
[000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带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带体的厚度。
[000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相连,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的壁厚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壁厚之和。
[000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带体还包括第二焊接层,所述第二焊接层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外部并夹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之间。
[000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带体还包括第二柔性缓冲层,所述第二柔性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外部,所述第一焊接层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二柔性缓冲层之间,所述第二柔性缓冲层包覆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焊接层。
[000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沿所述光伏焊带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带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焊接层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二导电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0010]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沿所述光伏焊带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带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00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沿所述光伏焊带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带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导电体的截面为圆形或正六边形;或者,
[0012]沿所述光伏焊带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带体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的
边数为3~6。
[00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电体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和/或,
[0014]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与所述第一导电体具有相同的轴线;和/或,
[0015]所述第一焊接层与所述第二导电体具有相同的轴线;和/或,
[0016]在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的外部设置有反射层;和/或,
[0017]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表面,并包覆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导电体;所述第一焊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体的表面,并包覆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导电体;和/或,
[0018]通过挤压注塑工艺将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或者通过胶粘剂将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粘附于所述第一导电体;通过将所述第一焊接层的材料熔化后涂覆在所述第二导电体的表面,冷却后形成所述第一焊接层;和/或,
[0019]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厚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厚度。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上述的光伏焊带。
[0021]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焊带,通过第一柔性缓冲层的设置,使得光伏组件在封装时,第一柔性缓冲层与电池片接触,能够减少电池片出现破损或者隐裂的情况;同时,还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并且,由于第一焊接层环绕地设置于第二导电体的外部,使得在光伏组件的制造过程中,无论光伏焊带是否移动或转动,第一焊接层都能够与电池片相接触,进而便于第一焊接层与电池片之间的焊接。
[0022]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3]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焊带的部分纵截面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第一带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的第二带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与电池片相连的光伏焊带的部分纵截面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焊带的部分纵截面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焊带的部分纵截面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焊带的部分纵截面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光伏焊带的部分纵截面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带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带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5]10、第一带体;11、第一导电体;12、第一柔性缓冲层;13、第二焊接层;20、第二带体;21、第二导电体;22、第一焊接层;23、第二柔性缓冲层;30、电池片;31、第一电极点;32、
第二电极点;
[0036]H1、第一带体的厚度;H2、第二带体的厚度;h1、第一导电体的厚度;h2、第二导电体的厚度;d1、第一柔性缓冲层的壁厚;d2、第一焊接层的壁厚。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中,横截面是指沿垂直于光伏焊带长度方向(即光伏焊带厚度方向)的截面,纵截面是指沿光伏焊带长度方向的截面。
[0038]参照图1至10所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伏焊带,包括沿其长度方向排布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带体10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带体20,第一带体10与第二带体20相连;第一带体10(非焊接区域)用于与电池片30的表面相抵接,第二带体20(焊接区域)用于与电池片30进行焊接;在多个第一带体10和第二带体20中,第一带体10与第二带体20交替排布;
[0039]其中,第一带体10可以包括第一导电体11和第一柔性缓冲层12,第一柔性缓冲层12环绕地设置于第一导电体11的外部;第二带体20可以包括第二导电体21和用于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带体和至少一个第二带体,所述第一带体与所述第二带体相连,所述第一带体包括:第一导电体;以及第一柔性缓冲层,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带体包括:第二导电体;以及第一焊接层,用于与电池片进行焊接,所述第一焊接层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带体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相连,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的壁厚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导电体的厚度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壁厚之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体还包括第二焊接层,所述第二焊接层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体的外部并夹设于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一柔性缓冲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体还包括第二柔性缓冲层,所述第二柔性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焊接层的外部,所述第一焊接层夹设于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二柔性缓冲层之间,所述第二柔性缓冲层包覆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一焊接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焊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光伏焊带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带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焊接层的截面形状为圆环形,所述第二导电体的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阳陈宏月丁佳卫
申请(专利权)人:晶澳扬州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