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2612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将C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通讯及可便携式设备等对锂离子电池高容量、高续航能力的需求,锂离子电池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针对负极而言,目前广泛采用的负极材料是以石墨为主的各类碳材料,其理论容量只有372mAh/g,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接近理论容量,其很难达到更高的容量要求。因此,对高比容量负极活性材料的研究已经是大势所趋,其中硅材料的理论容量远远高于石墨类碳材料,能够达到4200mAh/g,且资源相对丰富,在地壳中高达26.3%,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主要选择之一。
[0003]然而,目前硅负极的实际应用受到多重阻碍,主要原因是硅在完全脱锂后体积变化较大(约300%),在反复的嵌锂/脱锂过程中产生膨胀/收缩应力,导致硅材料发生严重断裂,这导致硅表面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不断消耗电解质,从而导致快速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和较低的初始库仑效率。此外,硅固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CNT

COOH、SiNPs和PS纳米粒混合后的水溶液作为前驱体溶液,所述前驱体溶液为分散相,span 80的正十六烷溶液为连续相;S2、采用微流控技术使步骤S1所述分散相被连续相剪切乳化,形成微乳液滴,将悬浮在连续相中的微乳液滴进行干燥,得到微球;S3、将步骤S2所得微球在惰性气氛下煅烧,去除PS纳米粒,得到硅碳复合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前驱体溶液的质量百分比为1wt%

5wt%,其中CNT

COOH:PS的质量比为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span 80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wt%

30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微流控技术中的剪切口尺寸为15μm

7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结构硅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干燥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丹黄诗健林美珠水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