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跌倒防护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红外捕捉器实时获取老人的行走位置,根据行走位置设定第一预设活动区域和第二预设活动区域;判断老人是否有跌倒的趋势;如果老人没有跌倒的趋势,驱动跌倒防护装置在第一预设活动区域内活动;如果老人有跌倒的趋势,驱动跌倒防护装置在第二预设活动区域内活动,并控制跌倒防护装置靠近老人,使老人跌倒坐在跌倒防护装置上;跌倒防护装置上的压力传感器感应跌坐时间,比较跌坐时间和预设时间;如果跌坐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红外热像仪扫描老人的身体信息,将身体信息上传到云端,同时,发送求救信号给家人或医院。发送求救信号给家人或医院。发送求救信号给家人或医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跌倒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跌倒是指一种突然意外的倒地现象。跌倒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老年人更多见,研究表明,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有1次或多次跌倒经历的比例高达1/3,其中20
‑
30%的老人在跌倒事件中会造成擦伤、髋部骨折、头部外伤等,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人骨质疏松,血管弹性差,万一跌伤头部,容易造成颅内出血;跌倒后四肢骨折的机会多,跌伤臀部可引起股骨颈骨折,愈合困难。
[0003]我国目前有约1.3亿老年人,每年约有2000万老年人至少发生共计2500万次跌倒事故,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跌倒成为了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和增加社会负担的重要因素。由于跌倒可导致心理创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严重后果,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已成为老年临床医学中一项很受重视的课题。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防护方法,使其可预测老人是否有跌倒的趋势,且在老人跌倒后保护老人,避免老人直接跌坐在地面上,减少冲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跌倒导致老人骨折受伤而导致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加重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红外捕捉器实时获取老人的行走位置,根据所述行走位置设定第一预设活动区域和第二预设活动区域;
[0009]S2:判断老人是否有跌倒的趋势;
[0010]S3:如果老人没有跌倒的趋势,驱动跌倒防护装置在所述第一预设活动区域内活动;
[0011]S4:如果老人有跌倒的趋势,驱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在所述第二预设活动区域内活动,并控制所述跌倒防护装置靠近老人,使老人跌倒坐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上;
[0012]S5:所述跌倒防护装置上的压力传感器感应跌坐时间,比较跌坐时间和预设时间;
[0013]S6:如果跌坐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红外热像仪扫描老人的身体信息,将身体信息上传到云端,同时,发送求救信号给家人或医院。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判断老人是否有跌倒的趋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S201:所述红外捕捉器实时捕捉老人的动作状态特征,根据所述动作状态特征和
第一预估算法获取老人的预估倾倒角度;
[0016]S202:比较所述预估倾倒角度与身体倾倒阈值;
[0017]S203:如果所述预估倾倒角度大于所述身体倾倒阈值,则老人有跌倒的趋势。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控制所述跌倒防护装置靠近老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9]S401:根据老人身体的倾倒程度驱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靠近老人身体;其中,倾倒程度为老人的倾倒方向和预估倾倒角度,所述红外捕捉器获取老人的倾倒方向;
[0020]S402:根据老人身体的预估倾倒角度和第二预估算法获取老人的预估跌倒高度,调节所述跌倒防护装置的高度;
[0021]S403:所述红外捕捉器获取老人手臂的摆动姿态,根据手臂的摆动姿态和第三预估算法获取老人的手臂预估倾倒位姿;
[0022]S404:根据老人的手臂预估倾倒位姿驱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上的手臂对接装置靠近老人的手臂。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估算法为:
[0024][0025]其中,α为预估倾倒角度,i表示动作状态特征中的参数的个数,f(d
n
)为动作状态预设函数,x
dn
为与d
n
对应的预设权重,x
dn
根据d
n
对跌倒的影响程度确定,d
n
表示动作状态特征中的第n个参数,n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i的整数。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估算法为:
[0027][0028]其中,H为老人的预估跌倒高度,α为预估倾倒角度,f(g
n
,h
n
)为老人各关节的跌倒高度预设函数,g
n
表示老人的第n个关节参数,h
n
表示老人的第n个关节的跌倒高度。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预估算法为:
[0030][0031]其中,(X
’
,Y
’
,Z
’
)为手臂预估倾倒位姿,(X,Y,Z)为手臂初始位姿,f(a)为手臂摆动曲线函数,b代表手臂摆动的幅度。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活动区域是以d1为外直径,d2为内直径的环形区域;所述第二预设活动区域是以d2为直径的圆形区域;其中,d1>d2。
[003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系统,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包括跌倒防护装置、红外捕捉器、红外热像仪和中央处理器,所述红外捕捉器捕捉老人的行走位置和动作状态特征并传输到中央处理器内,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所述跌倒防护装置根据老人实时状况移动,所述红外热像仪扫描老人的身体信息,将身体信息上传到中央处理器内。
[0034]进一步地,所述跌倒防护装置至少包括跟踪模块、压力传感器和手臂对接装置,所述跟踪模块驱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跟随老人,所述跌倒防护装置上设有所述手臂对接装置,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所述手臂对接装置根据老人实时状况移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上设有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感应老人的跌坐时间;
[0035]所述跟踪模块至少包括方向调节模块、角度调节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所述方向调节模块、角度调节模块和高度调节模块调节所述跌倒防护装置的方向、角度和高度。
[003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存储介质,包括程序和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被实现。
[003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38]本专利技术通过红外捕捉器实时获取老人的行走位置,设定第一预设活动区域和第二预设活动区域,当老人正常行走时,控制跌倒防护装置在第一预设活动区域内活动,使跌倒防护装置既能跟随老人又不会阻碍老人的正常行走。当老人出现跌倒的趋势时,控制跌倒防护装置在第二预设活动区域内活动,方便跌倒防护装置及时接住跌倒的老人。
[0039]本专利技术设有跌倒防护装置,跌倒防护装置能跟踪老人行走,并根据跌倒的方向和角度调整,使老人能跌坐在其上。跌倒防护装置上设有手臂对接装置,预估老人的手臂倾倒位姿,根据手臂倾倒位姿调节手臂对接装置,使老人的手臂落在手臂对接装置内,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红外捕捉器实时获取老人的行走位置,根据所述行走位置设定第一预设活动区域和第二预设活动区域;S2:判断老人是否有跌倒的趋势;S3:如果老人没有跌倒的趋势,驱动跌倒防护装置在所述第一预设活动区域内活动;S4:如果老人有跌倒的趋势,驱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在所述第二预设活动区域内活动,并控制所述跌倒防护装置靠近老人,使老人跌倒坐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上;S5:所述跌倒防护装置上的压力传感器感应跌坐时间,比较跌坐时间和预设时间;S6:如果跌坐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红外热像仪扫描老人的身体信息,将身体信息上传到云端,同时,发送求救信号给家人或医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判断老人是否有跌倒的趋势,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所述红外捕捉器实时捕捉老人的动作状态特征,根据所述动作状态特征和第一预估算法获取老人的预估倾倒角度;S202:比较所述预估倾倒角度与身体倾倒阈值;S203:如果所述预估倾倒角度大于所述身体倾倒阈值,则老人有跌倒的趋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控制所述跌倒防护装置靠近老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401:根据老人身体的倾倒程度驱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靠近老人身体;其中,倾倒程度为老人的倾倒方向和预估倾倒角度,所述红外捕捉器获取老人的倾倒方向;S402:根据老人身体的预估倾倒角度和第二预估算法获取老人的预估跌倒高度,调节所述跌倒防护装置的高度;S403:所述红外捕捉器获取老人手臂的摆动姿态,根据手臂的摆动姿态和第三预估算法获取老人的手臂预估倾倒位姿;S404:根据老人的手臂预估倾倒位姿驱动所述跌倒防护装置上的手臂对接装置靠近老人的手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监测的居家安全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估算法为:其中,α为预估倾倒角度,i表示动作状态特征中的参数的个数,f(d
n
)为动作状态预设函数,x
dn
为与d
n
对应的预设权重,x
dn
根据d
n
对跌倒的影响程度确定,d
n
表示动作状态特征中的第n个参数,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建,黄俊凡,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鸿坤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