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构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双板剪力墙、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包括:预制拼装构件,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为板状结构;相对设置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拼接形成具有空腔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抗压连接件,所述抗压连接件贯穿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表面,且所述抗压连接件分别与构成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固定相连。通过上述抗压连接件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墙板的板体表面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制墙板的板体表面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制墙板的板体表面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双板剪力墙、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双板剪力墙、装配式房屋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混凝土墙板是预制混凝土结构中最常用的构件,墙体占整幢楼重量和造价的大部分,现有的预制混凝土墙板采用单片实心墙,上层、下层竖向钢筋一般采用套筒灌浇连接,准确度要求很高,现场作业频繁,工作效率低下。为了实现产也化要求,完成住宅建筑的工业革命,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一种能够现场高效拼装的预制墙板。
[0003]为了提高预制墙板的拼装效率。公开号为CN205329985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块化建筑的预制墙板,所述预制墙板由两个片状构件组成两个片状构件形状相同,拼合形成具有空腔的预制墙板。上述片状构件侧面留出胡子筋,下部有仲出的锚固钢筋。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结构的预制墙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预制墙板的抗压能力严重不足。两个片状构件之间组成的中空结构承载力有限,且在受到较大外力压力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上述结构的预制墙板侧部抗压能力不足,结构应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墙板的板体表面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将该结构用于较多楼层,拓展应用范围,显著提高墙体承载力和抗震性能。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包括:
[0005]预制拼装构件,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为板状结构;相对设置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拼接形成具有空腔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
[0006]抗压连接件,所述抗压连接件贯穿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表面,且所述抗压连接件分别与构成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固定相连。
[0007]可选的,所述抗压连接件包括:硬质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硬质连杆两端的连接板;
[0008]所述硬质连杆贯穿所述装配式双板剪力墙,且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向背的一侧表面贴合固定相连。
[0009]可选的,所述抗压连接件均匀布置在所述装配式双板剪力墙表面。
[0010]可选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上设置有抗压延伸部,且所述抗压延伸部为沿装配式双板剪力墙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结构;
[0011]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上的所述抗压延伸部抵接相连。
[0012]可选的,所述抗压延伸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以及中央位置。
[0013]可选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为内部设置有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预制混凝土板;所述抗压延伸部为内部设置有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预制混凝土板。
[0014]可选的,所述竖向钢筋沿所述预制拼装构件的高度方向,均匀布置在所述预制拼装构件的宽度方向上;
[0015]所述抗压延伸部为长方形条形结构,所述抗压延伸部的四角位置分别布置有一根所述竖向钢筋。
[0016]可选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宽度方向上还设置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具有延伸出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宽度方向上两端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端柱;所述端柱的竖直方向上还设置有竖向钢筋。
[0017]一种装配式房屋,包括:装配式双板剪力墙;以及,
[0018]端柱,所述端柱设置在所述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并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成型;
[0019]楼板,设置在由所述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组成的外围墙顶部。
[0020]装配式房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在工厂预制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并通过所述抗压连接件将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拼装在一起,以构成装配式双板剪力墙;
[0022]S2,在施工现场吊装房屋的墙板,并在施工现象浇筑所述端柱;
[0023]S3,在施工现场吊装楼板。
[002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包括:预制拼装构件,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为板状结构;相对设置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拼接形成具有空腔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抗压连接件,所述抗压连接件贯穿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表面,且所述抗压连接件分别与构成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固定相连。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两个相对设置的预制拼装构件拼装形成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搭建效率、加强环境保护,节省建筑材料。另外,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墙板的板体表面抗压能力不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相对设置的两个上述预制拼装构件之间还设置有抗压连接件,该抗压连接件可以有效地对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的板体表面提供支撑,从而提高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的抗压能力。
[002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所述抗压连接件包括:硬质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硬质连杆两端的连接板;所述硬质连杆贯穿所述装配式双板剪力墙,且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向背的一侧表面贴合固定相连。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的抗压连接件包括硬质连杆和连接板。上述连接板可以有效地增加抗压连接件和预制拼装构件表面的连接面积,从而保证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候,上述抗压连接件可以与预制拼装构件稳定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帮助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分担压力。
[0029]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上设置有抗压延伸部,且所述抗压延伸部为沿装配式双板剪力墙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结构;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上的所述抗压延伸部抵接相连。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预制拼装构件上设置抗压延伸部。相对设置组成装配式双板
剪力墙的预制拼装构件上的抗压延伸部相互抵接相连,可以有效地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的抗压能力。
[003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所述抗压延伸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以及中央位置。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预制拼装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以及中央位置分别设置上述抗压延伸部,可以有效地通过上述抗压延伸部均匀地分担装配式双板剪力墙表面受到的压力影响。
[0033]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所述预制拼装构件为内部设置有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预制混凝土板;所述抗压延伸部为内部设置有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预制混凝土板。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具有竖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预制混凝土板可以有效地提高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结构强度。
[0035]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宽度方向上还设置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具有延伸出所述预制拼装构件宽度方向上两端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端柱;所述端柱的竖直方向上还设置有竖向钢筋。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预制拼装构件宽度方向上的横向钢筋延伸出上述预制拼装构件宽度方向上两端位置,从而可以使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快捷牢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拼装构件(1),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为板状结构;相对设置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拼接形成具有空腔(2)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抗压连接件(3),所述抗压连接件(3)贯穿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表面,且所述抗压连接件(3)分别与构成装配式双板剪力墙的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连接件(3)包括:硬质连杆(4),以及设置在所述硬质连杆(4)两端的连接板(5);所述硬质连杆(4)贯穿所述装配式双板剪力墙,且两个所述连接板(5)分别与两个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向背的一侧表面贴合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连接件(3)均匀布置在所述装配式双板剪力墙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上设置有抗压延伸部(6),且所述抗压延伸部(6)为沿装配式双板剪力墙高度方向设置的条形结构;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上的所述抗压延伸部(6)抵接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压延伸部(6)分别设置在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位置,以及中央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双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拼装构件(1)为内部设置有竖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庆英,李兴钢,刘文珽,张晓萌,王佳琦,郝家树,丁伟伦,刘子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