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59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包括信息扫描单元,信息扫描单元对待投送垃圾袋进行扫描识别,将待投送的垃圾类型进行识别分类,待投送垃圾袋上设置有包含用户信息和垃圾类型的识别码,通过用户管理单元将投送错误的信息传输给用户进行警示,并帮助用户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学习,提升垃圾分类正确投送率。通过垃圾类型识别模块对用户投送的垃圾类型进行识别、匹配,判断用户对垃圾的分类是否准确,在对垃圾种类进行识别时,只需要判断该垃圾类型是否与该预分类垃圾桶相匹配即可,降低了在特征数据库内的检索、匹配时间,提高了垃圾类型识别效率。圾类型识别效率。圾类型识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垃圾分类
,具体地说,涉及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方便垃圾进行二次利用,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垃圾分类是现阶段我国强制实行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通过设置不同类别的垃圾桶,垃圾处理时,对应种类将垃圾丢入。
[0003]现有的垃圾分类系统,通过在垃圾袋上设置包含用户信息和垃圾类型的识别码,用户在投送垃圾时,扫描垃圾袋,对应窗口的垃圾桶即会打开,方便用户投送垃圾,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在进行垃圾投送时,由于用户对垃圾分类的不了解,经常会将垃圾放入错误的垃圾袋内,导致错误分类的垃圾被投入了错误的垃圾桶内,鉴于此,我们提出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对用户投送的垃圾进行识别分类,并帮助用户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鉴于此,我们提出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包括信息扫描单元,所述信息扫描单元对待投送垃圾袋进行扫描识别,将待投送的垃圾类型进行识别分类,待投送垃圾袋上设置有包含用户信息和垃圾类型的识别码,扫描后的垃圾通过投送单元送入相对应的预分类垃圾桶内,进入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单元进行垃圾类型判定,将投送类型错误的垃圾进行再分类处理,同时,通过用户管理单元将投送错误的信息传输给用户进行警示,并帮助用户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学习,提升垃圾分类正确投送率。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扫描单元包括扫描模块,所述扫描模块用于对垃圾袋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读取识别码中的用户信息和垃圾类型。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投送单元包括投送模块a,所述投送模块a用于控制预分类垃圾桶的开闭,所述投送单元通过识别垃圾类型通过投送模块a打开相对应的预分类垃圾桶,将垃圾投送至预分类垃圾桶内。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垃圾分类处理单元包括垃圾类型识别模块,通过所述垃圾类型识别模块对投入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识别、分类,确认垃圾类型投送是否准确;
[0009]当垃圾类型识别模块识别到垃圾分类无误时,将垃圾送入最终的垃圾收集桶内;
[0010]当垃圾类型识别模块识别到垃圾分类错误时,通过垃圾再分类单元对垃圾进行再分类。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垃圾再分类单元包括分拣模块,所述分拣模块将垃圾类型识别模块识别的垃圾按垃圾类型进行分拣,并通过投送模块b投送至相对应的垃圾收集桶内。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垃圾类型识别模块包括摄像模块、特征提取模块、特征匹配模块、特征输出模块和特征数据库;
[0013]其中,所述摄像模块用于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进行扫描、分析;所述特征提取模块将摄像模块扫描到的垃圾进行特征提取;所述特征匹配模块采用垃圾种类识别算法对识别到的垃圾特征信息与特征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识别、匹配;所述特征输出模块将垃圾信息输出至分拣模块。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垃圾种类识别算法流程如下:
[0015]S1:通过所述特征提取模块提取出待识别垃圾的特征;
[0016]S2:识别出垃圾特征后通过特征匹配模块将识别到的信息与特征数据库进行匹配,确认垃圾类型;
[0017]S3:通过特征输出模块向分拣模块输出特征匹配量,将垃圾进行准确分类;
[0018]S4:通过特征输出模块将匹配到的样本特征量保存至特征数据库内,来丰富特征数据库。
[001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用户管理单元包括分类纠正单元和警示单元;
[0020]所述分类纠正单元包括错误类型模块和分类提示模块;
[0021]其中,所述错误类型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垃圾分类错误点;所述分类提示模块用于提示用户如何正确分类。
[002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警示单元包括信息展示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信息展示模块通过通讯模块向用户的移动设备发送分类信息。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1、该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中,通过设置的垃圾类型识别模块实现对垃圾的智能感知分类,通过垃圾类型识别模块对用户投送的垃圾类型进行识别、匹配,判断用户对垃圾的分类是否准确,在对垃圾种类进行识别时,只需要判断该垃圾类型是否与该预分类垃圾桶相匹配即可,降低了在特征数据库内的检索、匹配时间,提高了垃圾类型识别效率。
[0025]2、该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中,通过设置用户管理单元,当用户对垃圾分类错误时,即使对用户进行发出警示,并提示用户具体错误原因,提升用户对垃圾分类的认知,降低后续分类错误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垃圾类型识别模块结构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垃圾种类识别算法流程图。
[0029]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30]1、信息扫描单元;101、扫描模块;102、用户信息;103、垃圾类型;
[0031]2、投送单元;201、投送模块a;202、预分类垃圾桶;
[0032]3、垃圾分类处理单元;
[0033]301、垃圾类型识别模块;3011、摄像模块;3012、特征提取模块;3013、特征匹配模块;3014、特征输出模块;3015、特征数据库;
[0034]302、垃圾再分类单元;303、分拣模块;304、投送模块b;
[0035]4、用户管理单元;401、分类纠正单元;4011、错误类型模块;4012、分类提示模块;402、警示单元;4021、信息展示模块;4022、通讯模块;403、用户。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实施例
[0038]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方便垃圾进行二次利用,需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现有的垃圾分类系统,通过在垃圾袋上设置包含用户信息和垃圾类型的识别码,用户403在投送垃圾时,扫描垃圾袋,对应窗口的垃圾桶即会打开,方便用户投送垃圾,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403在进行垃圾投送时,由于用户403对垃圾分类的不了解,经常会将垃圾放入错误的垃圾袋内,导致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扫描单元(1),所述信息扫描单元(1)对待投送垃圾袋进行扫描识别,将待投送的垃圾类型(103)进行识别分类,待投送垃圾袋上设置有包含用户信息和垃圾类型的识别码,扫描后的垃圾通过投送单元(2)送入相对应的预分类垃圾桶(202)内,进入预分类垃圾桶(202)内的垃圾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单元(3)进行垃圾类型判定,将投送类型错误的垃圾进行再分类处理,同时,通过用户管理单元(4)将投送错误的信息传输给用户(403)进行警示,并帮助用户(403)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学习,提升垃圾分类正确投送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扫描单元(1)包括扫描模块(101),所述扫描模块(101)用于对垃圾袋上的识别码进行扫描,读取识别码中的用户信息(102)和垃圾类型(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送单元(2)包括投送模块a(201),所述投送模块a(201)用于控制预分类垃圾桶(202)的开闭,所述投送单元(2)通过识别垃圾类型(103)通过投送模块a(201)打开相对应的预分类垃圾桶(202),将垃圾投送至预分类垃圾桶(20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类处理单元(3)包括垃圾类型识别模块(301),通过所述垃圾类型识别模块(301)对投入预分类垃圾桶(202)内的垃圾进行识别、分类,确认垃圾类型投送是否准确;当垃圾类型识别模块(301)识别到垃圾分类无误时,将垃圾送入最终的垃圾收集桶内;当垃圾类型识别模块(301)识别到垃圾分类错误时,通过垃圾再分类单元(302)对垃圾进行再分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智能感知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再分类单元(302)包括分拣模块(303),所述分拣模块(303)将垃圾类型识别模块(301)识别的垃圾按垃圾类型进行分拣,并通过投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温刚李允李英豪段志权晏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艾依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