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及地桩技术

技术编号:3725935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申请涉及一种积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及地桩,应用在建筑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A)、向淤泥中插入中空透水地桩,并在中空透水地桩中插入抽水装置;B)、回填并压实回填层;C)、浇筑与中空透水地桩相连接的受力地基块;D)、抽取中空透水地桩内的渗水,并在受力地基块拆模后向中空透水地桩中浇筑混凝土;E)、设置地梁,将地梁与受力地基块相连接,并在相邻的各受力地基块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受力地基板。地桩包括纵向钢筋骨架、横向钢筋骨架和包覆网,其能够合围形成径向截面为环形的适于容置滤水石料的第一柱状容纳腔;并在第一柱状容纳腔的中形成适于容纳抽水装置的第二柱状容纳腔。本申请具有地基不易沉降且建设工期短的效果。具有地基不易沉降且建设工期短的效果。具有地基不易沉降且建设工期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及地桩


[0001]本申请属于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淤泥地基加固方法;此外,还涉及一种地桩。

技术介绍

[0002]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起到支撑作用的土体或岩体等,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0003]一般的,在靠近河道或是地下水系丰富的区域进行工程建设,往往需要建设人工地基,以能够减少沉降,或者即使是发生了沉降也要使得地基各处的沉降更加均匀。
[0004]现有技术中一般由如下的对淤泥地基进行加固的方式:挖掉淤泥并回填干土,该方式需要转运大量的土石方工期长成本大,且若是地下水系发达,回填的干土依然存在会被浸湿形成软土或是淤泥的风险;对淤泥进行压载强制排水,使得淤泥失水固结,该方法依然有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土石方的转运,且在淤泥中需要埋设大量的排水设施,成本较高;向淤泥中掺入固化剂,使得土壤之间的粘性更大以提高土壤的承载能力,该方法虽然无需搬运土石方,但是对于粘性较大的土壤,在向其中掺入固化剂时搅拌难度较高;此外,上述的方法在完成对淤泥的固化后,依然需要建设混凝土的地基,随后才能够在混凝土地基上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会使得整体的施工时间依然较长。
[0005]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及地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淤泥地基强度,减缓地基沉降以及保证沉降的均匀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及地桩。
[0007]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向淤泥中插入中空透水地桩,并在所述中空透水地桩中插入抽水装置;B)、回填并压实回填层;C)、浇筑与所述中空透水地桩相连接的受力地基块;D)、在等待所述受力地基块拆模的时间内抽取所述中空透水地桩内的渗水,并在所述受力地基块拆模后向所述中空透水地桩中浇筑混凝土;E)、设置地梁,将地梁与所述受力地基块相连接,并在相邻的各所述受力地基块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受力地基板。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打入中空透水地桩并在中空透水地桩中插入抽水装置,以在进行回填以及浇筑与中空透水地桩相连接的受力地基块时,淤泥能够受到以上回填材料以及受力地基块的重力压载作用,使得淤泥中的水会从中空透水地桩处渗出并被抽水装置抽走,从而使得淤泥含水量降低强度提高;随后在受力地基块以及中空透水地桩的
基础上浇筑地梁,通过地梁将各个受力地基块以及中空透水地桩相连接,且各受力地基块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的受力地基板,从而能够形成整体的混凝土地基,使得地基不易沉降,即使在沉降时,整体的沉降程度也更加均匀,且能够缩短整体的建设工期。
[0009]具体地,所述中空透水地桩插进淤泥的过程中,对所述中空透水地桩施加朝向地面以下的压力并施加振动;且在所述中空透水地桩插置到位后,所述中空透水地桩露出在淤泥外的部分的长度大于40cm。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中空透水地桩的插入深度更深,且在中空透水地桩插入到淤泥中后仍有露出的余量,能够保障在填入回填层时中空透水地桩上部的抽水口不被封堵。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回填层包括石灰和碎石。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石灰吸收淤泥中的水分,并通过碎石降低淤泥地基的沉降量。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受力地基块中包括伸出于该受力地基块本体的连接钢筋。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后续在相邻的两个受力地基块之间连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从而将多个受力地基块连接形成为一整个受力地基板,提升地基的整体性。
[0015]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地桩,该地桩为上述淤泥地基加固方法的技术的方案中所述的中空透水地桩,该中空透水地桩包括:纵向钢筋骨架、横向钢筋骨架和包覆网,所述横向钢筋骨架、所述纵向钢筋骨架以及所述包覆网能够合围形成径向截面为环形的第一柱状容纳腔,且所述第一柱状容纳腔内适于容置滤水石料;并在所述第一柱状容纳腔中形成适于容纳所述抽水装置的第二柱状容纳腔。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中的水能够透过中空透水地桩的侧壁(及滤水石料)渗透到中空透水地桩的中部所形成的第二柱状容纳腔中以便于抽水装置将水抽走,以在能够起到增强后续形成的混凝土地基与淤泥之间的连接性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降低淤泥的含水量。
[0017]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骨架包括多个主U型骨架,所述横向钢筋骨架包括多个第一环形骨架和多个第二环形骨架,各所述主U型骨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环形骨架连接,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环形骨架连接;各所述主U型骨架之间的角间距一致,各所述第一环形骨架之间的间距一致,各所述第二环形骨架之间的间距一致。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U型骨架的结构设计能够便于对第一环形骨架和第二环形骨架进行布置,以方便第一环形骨架和第二环形骨架与主U型骨架之间的连接,且主U型骨架之间等角间距的布置,各第一环形骨架之间和个第二环形骨架之间也等间距的布置,从而能够使得地桩的骨架结构的承载能力更加均匀。
[0019]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骨架还包括多个副U型骨架,所述横向钢筋骨架还包括多个第三环形骨架,各所述副U型骨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环形骨架连接,且另一侧与所述第三环形骨架连接;各所述副U型骨架之间的角间距一致,各所述第三环形骨架之间的间距一致,且所述第一环形骨架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环形骨架的直径,所述第三环形骨架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骨架的直径。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桩的直径过大时设置副U型骨架以及第三环形骨架
能够提高地桩外侧的钢筋密度,以保证地桩的强度,且上述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地桩的骨架结构整体性更高。
[0021]进一步的,所述包覆网包括与所述第一环形骨架连接的内包覆网以及与所述第二环形骨架相连接的外包覆网。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形成对填充在第一柱状容纳腔中的滤水石料的包覆,防止滤水石料进入到淤泥中。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主U型骨架和所述副U型骨架均设置为开口端向上闭口端向下,且在所述主U型骨架的开口端处设有挂接钢筋。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U型骨架和副U型骨架均设置为开口端向上能够方便包覆网的安装固定;挂接钢筋的设计能够方便将地桩吊起。
[0025]进一步的,还包括锥底单元,所述锥底单元包括多个折弯骨架和蒙皮,所述折弯骨架包括与所述主U型骨架和/或所述副U型骨架连接的骨架底座,以及与所述蒙皮连接的连接段,且各所述折弯骨架的所述连接段上远离所述骨架底座的一端相连接,以形成为锥形框架结构。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将地桩插入到淤泥中。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打入中空透水地桩并在中空透水地桩中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向淤泥中插入中空透水地桩(1),并在所述中空透水地桩(1)中插入抽水装置;B)、回填并压实回填层(2);C)、浇筑与所述中空透水地桩(1)相连接的受力地基块(3);D)、在等待所述受力地基块(3)拆模的时间内,抽取所述中空透水地桩(1)内的渗水,并在所述受力地基块(3)拆模后向所述中空透水地桩(1)中浇筑混凝土;E)、设置地梁(4),将地梁(4)与所述受力地基块(3)相连接,并在相邻的各所述受力地基块(3)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受力地基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透水地桩(1)插进淤泥的过程中,对所述中空透水地桩(1)施加朝向地面以下的压力并施加振动;且在所述中空透水地桩(1)插置到位后,所述中空透水地桩(1)露出在淤泥外的部分的长度大于4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层(2)包括石灰和碎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淤泥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地基块(3)中包括伸出于该受力地基块本体的连接钢筋(31)。5.一种地桩,其特征在于,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透水地桩(1),包括纵向钢筋骨架(11)、横向钢筋骨架(12)和包覆网(13),所述横向钢筋骨架(11)、所述纵向钢筋骨架(12)以及所述包覆网(13)能够合围形成径向截面为环形的第一柱状容纳腔(14),且所述第一柱状容纳腔(14)内适于容置滤水石料;并在所述第一柱状容纳腔(14)中形成适于容纳所述抽水装置的第二柱状容纳腔(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骨架包括多个主U型骨架(111),所述横向钢筋骨架包括多个第一环形骨架(121)和多个第二环形骨架(122),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东景单铜刘龙飞孙冲王雪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力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