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231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包括:在分布于目标钢柱对应的立柱桩的四周的工程桩中选取其一作为托换立柱桩;在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最下者与托换立柱桩之间设置基础托换支承柱,基础托换支承柱相对于托换立柱桩的插入深度大于或者等于预定插入深度值;在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每两个相邻的水平支撑梁之间设置上层托换支承柱,上层托换支承柱与基础托换支承柱上下相对。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当基坑中用于承载水平支撑梁的钢柱内插立柱桩嵌入深度不足时,无法对水平支撑梁提供有效的竖向承载力导致水平支撑梁断裂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地面空间的重要补充,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突显。近年来随着大中城市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需求增加,地下空间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中心城区不断涌现出大量大面积的深大基坑工程。而中心城区往往建筑物密集、管线众多,超大面积深基坑工程实施安全风险高、环境保护压力大。出于对基坑本体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需采用板式支护结构结合坑内多道临时水平内支撑体系,由于水平内支撑梁的道数多且跨度较大,通常需设置钢柱内插立柱桩形式的竖向支承构件对支撑梁进行有效承载,以确保支撑梁竖向扰度在安全合理范围内。
[0003]由于部分项目管理的疏忽,现场常常出现钢柱内插立柱桩的嵌入深度不满足要求的问题,此类钢柱由于没有足够的插入深度,无法对支撑梁进行有效竖向承载。支撑梁属于压弯构件,在没有足够的竖向承载的情况下,一旦轴向压力过大,容易出现支撑梁断裂,导致整个支撑体系垮塌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基坑中用于承载水平支撑梁的钢柱内插立柱桩的插入深度不足时,无法对水平支撑梁提供有效的竖向承载力导致水平支撑梁断裂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所述基坑内预埋有多个立柱桩,每个立柱桩均通过插入其中的钢柱对相应的位于所述基坑内且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水平支撑梁进行支承,在所述基坑内至少存在一个相对于所述立柱桩的插入深度未达到预定插入深度值的目标钢柱;
[0006]所述托换加固方法包括:
[0007]在分布于所述目标钢柱对应的立柱桩的四周的工程桩中选取其一作为托换立柱桩;
[0008]在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最下者与所述托换立柱桩之间设置基础托换支承柱,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相对于所述托换立柱桩的插入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
[0009]在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每两个相邻的水平支撑梁之间设置上层托换支承柱,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与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上下相对。
[0010]作为可选的是,所述在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最下者与所述托换立柱桩之间设置基础托换支承柱,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相对于所述托换立柱桩的插入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包括:
[0011]凿除所述托换立柱桩的顶端,所述托换立柱桩的顶端的凿除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
[0012]在所述托换立柱桩的凿除面上设置锚板;
[0013]通过锚筋将所述锚板和所述托换立柱桩固定连接;
[0014]将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的底端与所述锚板焊接;
[0015]沿着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浇筑所述凿除面,所述凿除面的浇筑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
[0016]在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顶端和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最下者之间填充混凝土。
[0017]作为可选的是,所述在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每两个相邻的水平支撑梁之间设置上层托换支承柱,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与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上下相对包括:
[0018]在每个水平支承梁的顶端分别设置所述锚板;
[0019]通过锚筋将所述锚板和分别与所述每个水平支撑梁固定连接;
[0020]将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的底端与所述锚板焊接;
[0021]在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顶端和所述每两个相邻的水平支撑梁中的上者之间填充混凝土。
[0022]作为可选的是,所述锚筋与所述锚板穿孔塞焊。
[0023]作为可选的是,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和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分别与所述锚板满焊连接。作为可选的是,还包括:在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与所述托换立柱桩的浇筑完成面的交界处设置止水钢板。
[0024]作为可选的是,所述托换加固方法还包括:
[0025]在所述基坑的基础底面上浇筑形成基础底板,所述目标钢柱相对于所述基础底板的插入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
[0026]拆除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和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
[0027]作为可选的是,所述拆除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和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包括:
[0028]凿除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和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最下者之间填充的混凝土;
[0029]沿着所述基础底板的板顶面切割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
[0030]从下往上依次凿除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与所述水平支撑梁之间填充的混凝土,并沿着每个所述水平支撑梁的顶端切割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
[003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目标钢柱的四周选取托换立柱桩,并沿着托换立柱桩在每道水平支撑梁之间设置基础托换支承柱和上层托换支承柱,对多个水平支撑梁提供有效的竖向承载力,防止水平支撑梁因目标钢柱支承力不足导致竖向挠度过大出现断裂的情况,同时基础托换支承柱和每个上层托换支承柱为相对独立设置,拆装灵活,在保证了水平支撑梁的稳定性的同时,不影响基坑的后续建设。
[0032]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33]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做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
[0034]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的在基坑中设置有
基础托换支承柱、上层托换支承柱和基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A模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6]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B模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7]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C模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8]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止水钢板与基础托换支承柱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更为全面且详细的描述。显然地,以下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仅仅是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并非穷举。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属于一个总的专利技术构思的其他方式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应当被示例性描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的在基坑中设置有基础托换支承柱、上层托换支承柱和基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A模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B模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C模块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止水钢板与基础托换支承柱的横截面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所述基坑内预埋有多个立柱桩,每个立柱桩均通过插入其中的钢柱对相应的位于所述基坑内且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水平支撑梁进行支承,在所述基坑内至少存在一个相对于所述立柱桩的插入深度未达到预定插入深度值的目标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加固方法包括:在分布于所述目标钢柱对应的立柱桩的四周的工程桩中选取其一作为托换立柱桩;在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最下者与所述托换立柱桩之间设置基础托换支承柱,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相对于所述托换立柱桩的插入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在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每两个相邻的水平支撑梁之间设置上层托换支承柱,所述上层托换支承柱与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上下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最下者与所述托换立柱桩之间设置基础托换支承柱,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相对于所述托换立柱桩的插入深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包括:凿除所述托换立柱桩的顶端,所述托换立柱桩的顶端的凿除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在所述托换立柱桩的凿除面上设置锚板;通过锚筋将所述锚板和所述托换立柱桩固定连接;将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的底端与所述锚板焊接;沿着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浇筑所述凿除面,所述凿除面的浇筑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插入深度值;在所述基础托换支承柱顶端和所述多个水平支撑梁之中的最下者之间填充混凝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基坑的托换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多个水平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楠应坚国单锋沈健楼志军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