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冲击吸收机构和内容再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84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保护安置在外壳中的物体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包括,安置在外壳中并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元件以及安置在该物体与冲击吸收元件之间并衰减包含该物体的共振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中的振动和冲击的共振衰减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当对外壳施加振动或冲击时减少安置在该外壳中的物体的振动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以及配备这样一种机构的内容再现装置。
技术介绍
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考虑到较好的轻便性,十分需要紧密性且小外形(low-profile)的结构。除了紧密性和小外形的结构以外,由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用于移动环境中,因此相比固定装置,便携式电子装置更抗振动和冲击。尤其,在配备诸如硬盘驱动器(HDD)的抗振动和冲击能力弱的设备的便携式内容再现装置中,对振动和冲击的抵抗力更为必需。图1中示出了相关技术的内容再现装置的示例。内容再现装置包括外壳101以及安置在外壳101与硬盘驱动器102之间的冲击吸收元件103,硬盘驱动器102是安置在外壳101内部要受到保护的物体。冲击吸收元件103吸收对内容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和冲击,以便保护硬盘驱动器102免于振动和冲击。参考图2,在横断面中冲击吸收元件103中的每一个基本上都是C形的,从硬盘驱动器102的上下表面夹住硬盘驱动器102。尽管相关技术中的冲击吸收元件103具有阻尼或缓冲振动和冲击的能力,但仍旧存在硬盘驱动器102的磁头响应于对内容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或冲击共振的可能性。共振可能导致磁头撞击硬盘驱动器102中的磁盘。
技术实现思路
从而,如上所述,在相关技术的内容再现装置中,即使冲击吸收元件103具有衰减或缓冲振动和冲击的能力,但仍旧存在硬盘驱动器102的磁头响应于对内容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或冲击共振的可能性,引起磁头撞击硬盘驱动器102中的磁盘。这是由于磁头的共振频率包含在未由内容再现装置的冲击吸收元件103所衰减或缓冲的振动或冲击频率范围中。从而,期望提供减少诸如硬盘驱动器的所保护物体的共振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以便保护硬盘驱动器免于引起读错误和写错误并防止被损坏。也期望提供诸如音频播放器的内容再现装置,它在移动环境中保护诸如硬盘驱动器的设备免受振动或冲击。具体地,期望提供诸如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便携式内容再现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包括外壳、安置在外壳中要保护的物体、安置在外壳中并吸收冲击的冲击吸收元件以及安置在物体与冲击吸收元件之间并衰减包含物体的共振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中的振动和振动的共振衰减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内容再现装置包括,外壳、置于外壳中并具有配置成从存储内容的存储介质中读出内容的读出单元的设备、安置在外壳中的冲击吸收元件、安置在该设备与冲击吸收元件之间并衰减包含该设备的共振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中的振动和冲击的共振衰减元件以及配置成再现内容的再现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的平面图;图2是相关技术的横断面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和内容再现装置的横断面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内容再现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其中将装置本体从外壳中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下方立体图;图7是冲击吸收元件和硬盘驱动器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理想状态中对内容再现装置施加的振动和冲击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9是示出内容再现装置的磁头单元的频率响应的曲线图;图10是示出非织造布的振动衰减特性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理想状态中对配备非织造布的内容再现装置施加振动和冲击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图12是示出在内容再现装置在图8所示的理想状态中受到冲击和振动的情况中磁头单元的冲击和振动频率响应的曲线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和内容再现装置的横断面视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内容再现装置的示意性横断面视图;图15是作为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内容再现装置的比较示例的内容再现装置的示意性横断面视图;以及图1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内容再现装置的优点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1的横断面视图。振动冲击吸收机构1包括外壳2、冲击吸收元件4和共振衰减元件5。冲击吸收元件4被安置在外壳2与安置在外壳2内部将被保护的物体3之间。共振衰减元件5由具有与冲击吸收元件4不同的振动衰减特性的材料构成,它被安置在物体3与冲击吸收元件4之间。每一冲击吸收元件4在横断面中基本上是C形的,且它具有一对第一上段4a和第二下段4b、以及连接第一和第二段4a和4b的第三中段4c。冲击吸收元件4按照第一和第二段4a和4b分别从物体3的上下主表面3a和3b部分地夹住物体3来附加到物体3的左侧和右侧。而且,冲击吸收元件4由诸如橡胶和合成橡胶的弹性材料构成。共振衰减元件5被附加到上和下主表面3a和3b的诸部分,其中在冲击吸收元件4的第一和第二段4a和4b的内表面之间夹住物体3。因此,冲击吸收元件4的第一和第二段4a和4b的内表面在没有与上下主表面3a和3b直接接触的情况下经由共振衰减元件5夹住物体3。共振衰减元件5由制成片或条的通常所说的非织造布构成。将在此处简要地描述非织造布。非织造布通过机械地缠结纤维或通过化学或使用热量来处理纤维形成。与此相反,一般的纺织品和针织物是使用线或纱的织物,它们通过对一组纤维进行纺纱或捻线来形成,并通过使用例如织布机或针织设备的复杂加工来制成。取决于不同的制造工艺,非织造布可分为各种组,包括例如,热轧(thermal bond)非织造布、针刺(needle punch)非织造布、水刺(spun lace)非织造布和化学粘合(chemical bond)非织造布。具体地,化学粘合非织造布通过经由浸渍、喷射或起泡将粘合树脂应用于纤维来使得纤维的缠结点(intertwining point)粘附在一起,然后对纤维加热来形成。因此,化学粘合非织造布能以相对的低成本制造,因此适用作共振衰减元件5。从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1中,共振衰减元件5分别介入冲击吸收元件4的第一和第二段4a、4b的内表面与物体3的上下主表面3a和3b之间。由非织造布构成的每一共振衰减元件5具有缓冲的功能。从而,通过结合冲击吸收元件4的振动吸收能力和共振衰减元件5的振动吸收能力,可有效地衰减高频范围中的振动,而这对于仅使用冲击吸收元件4是难以实现的。而且,通过由具有高于冲击吸收元件4的摩擦系数的摩擦系数的材料构成共振衰减元件5,即使当从外部来源施加振动或冲击,也可防止冲击吸收元件4由图3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即,离开物体3的方向)移位。而且,为进一步增强对这样的移位的防范,可使用诸如双面胶带等摩擦生成元件将共振衰减元件5粘附到物体3的上下主表面3a和3b。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共振衰减元件5附加到物体3的上下主表面3a和3b,但该共振衰减元件5替换地也可仅附加到上下主表面3a和3b的其中之一。作为另一替换,共振衰减元件5可附加到物体3的侧面,使得每一共振衰减元件5介入相应的冲击吸收元件4的第三段4c与物体3的相应侧面之间。作为又一替换,共振衰减元件5可由纸张构成。换言之,共振衰减元件5可由任何类型的材料构成,只要当对内容再现装置11施加振动或冲击时,共振衰减元件5具有衰减或缓冲磁头元件37的共振频率范围中的振动或冲击的能力。冲击吸收元件4主要缓冲对内容再现装置11施加的冲击,而共振衰减元件5主要衰减物体3的共振频率范围中的振动。图4示出了配备上述振动冲击吸收机构的内容再现装置11。内容再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安置在外壳中的物体的振动冲击吸收机构,包括:冲击吸收元件,它安置在所述外壳中并吸收冲击;以及共振衰减元件,它安置在所述物体与所述冲击吸收元件之间,并衰减包含所述物体的共振频率的预定频率范围内的振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形政德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