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车门内板褶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5755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除车门内板褶皱的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车门内板上有褶皱位置,根据褶皱的大小和形状增加相应的造型,在造型位置的凸模或凹模上相匹配的凹模或凸模上设置对应造型,将板料放置在凸模与凹模之间,对其拉深成型。如果是在车门板立壁处,则在凹模立壁外侧靠近立壁圆角处的型面增加凸筋,在与凹模相配合的凸模型面上增加相应的筋槽,凹模与凸模符型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汽车后门内板后端立壁褶皱问题,提升后门内板单件表面质量,能够在不增加开裂风险和不影响产品外观的情况下,解决车门内板后端立壁褶皱问题。褶皱问题。褶皱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车门内板褶皱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为一种消除车门内板褶皱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汽车的美观。在整体式车门总成中,车门内板虽然大部分被覆盖,但是仍有较大部分区域属于可视范围。车门内板成型深度较深,且后端立壁拔模角较小,导致生产过程中后端立壁产生褶皱。缺陷位置如图1所示,图2为其放大图,该区域是打开车门可视的位置,缺陷不仅影响整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消费者对车辆品质的感知。
[0003]现有工艺通常通过烧焊压料圈拉延筋增加拉延筋高度,减少进料,从而减轻拉延褶皱,但是不能完全消除。此外,该方法会增加开裂的风险,因为该区域同时存在起皱和开裂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除车门内板褶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凹模立壁外侧靠近立壁圆角R0处的型面增加凸筋,在与凹模相配合的凸模型面上增加相应的筋槽,凹模与凸模符型配合。本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汽车后门内板后端立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车门内板褶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1在车门内板上有褶皱位置,根据褶皱的大小和形状增加相应的造型;S02在S01造型位置的凸模或凹模上相匹配的凹模或凸模上设置对应造型;S03将板料放置在S02凸模与凹模之间,对其拉深成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车门内板褶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步骤S01所述褶皱位置位于立壁外侧形面,则在凹模立臂外侧靠近立臂圆角处的型面上增加凸筋造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车门内板褶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长度根据褶皱长度设置,凸筋长度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胜位东辉丛培林陈文强陈雪元徐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