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热平的产品的横向通量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67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2
一种感应加热设备及使用方法,其中该设备包括两个极,每个极包括一对间隔开的线圈,其中这些极之间的间距和极节距中的至少一者是可调节的,以控制传递到工件横跨其宽度的功率密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调节可移动通量屏蔽器以控制沿着工件的边缘部分传递的功率密度。密度。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加热平的产品的横向通量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1]感应加热器是所希望的,以用于加热不同厚度和宽度的导电连续平的条带/板产品,如图1中所示。先前的感应加热使用围绕条带或板缠绕的螺线管类型的线圈,如图2所示。图1示出了加热在板上的带宽。图2示出了围绕板缠绕的常规螺线管线圈。AC电流被施加到线圈,从而产生电磁场,该电磁场围绕板的表面感应涡电流,镜像线圈中的电流,导致板的焦耳加热。螺线管线圈加热系统具有若干缺点,这些缺点使其成为这种具体应用的不希望的选择。第一个问题是板越薄,有效地电感耦接到板所需的感应频率越高。同时,必须选择的频率不是很高,这样会使板的边缘过热或在板的芯达到温度之前使表面过热。这需要非常高的频率来加热薄板,并且需要较低的频率来加热较厚的板。对于要被加热的每个板厚度,可能需要来自单个电源的宽频率范围,或各自具有不同频率的多个电源。在这些情况下,感应加热可能不是成本有效的。此外,对于非常薄的板,通过常规螺线管线圈感应技术有效地加热条带所需的频率可能高于合理可用的频率,使得感应加热可能不是选择。
[0002]横向通量感应加热是已知的。例如,美国专利第9,462,641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加热片材材料的条带的横向感应加热设备。当前的横向感应加热装置缺乏准确和精确地控制传递到片材横跨其长度的功率密度的能力,并且通常是条带的过热边缘部分或者条带的欠热中心部分。此外,当前的横向感应加热装置通常仅能够接受窄范围的条带材料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感应加热设备和使用方法,其中,该设备包括两个极,每个极包括一对间隔开的线圈,其中,这些极之间的间距和极节距中的至少一者是可调节的,以控制跨过工件宽度传递至工件的功率密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调节可移动通量屏蔽器以控制沿着工件的边缘部分传递的功率密度。
[0004]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感应加热相关联的平的工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该相关联的平的工件沿着相对于横向通量电感应线圈组件的工艺方向行进,该相关联的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工件侧部和第二工件侧部以及第一工件边缘和第二工件边缘,感应加热设备包括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布置在第一共用平面中,该第一共用平面与第一工件侧部间隔开并且面向第一工件侧部,并且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在第一工件边缘与第二工件边缘之间延伸并且串联电耦接。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共面地间隔开,并且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在共用平面内移动以改变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之间的间距。
[0005]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可调节的,以改变线圈的节距。第一平面线圈可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
返回支腿形成。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返回支腿能够物理地和电气地耦接至第一端轨,并且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可移动地安装至第一端轨,使得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返回支腿能够朝向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第一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第二平面线圈可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二输出支腿和第二返回支腿形成。第二输出支腿和第二返回支腿可耦接至第二端轨,并且第二输出支腿和第二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可移动地安装至第二端轨,使得第二输出支腿和第二返回支腿可朝向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第二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
[0006]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可以各自耦接至第一共轨,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者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一共轨上以用于朝向或远离第一线圈或第二线圈中的另一者移动。第一线圈的第一返回支腿和第二线圈的第二输出支腿可耦接至第一共轨,并且第一返回支腿和第二输出支腿中的至少一者可相对于共轨移动以改变第一平面线圈与第二平面线圈之间的距离。
[0007]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平面线圈和第四平面线圈,第三平面线圈和第四平面线圈被布置在第二共用平面中,第二共用平面与第二工件侧部间隔开并且面向第二工件侧部,并且第三平面线圈和第四平面线圈在第一工件边缘与第二工件边缘之间延伸并且与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串联电耦接。第三平面线圈和第四平面线圈可在第二共用平面内共面地间隔开,并且第三平面线圈和第四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可在第二共用平面内移动以改变第三平面线圈和第四平面线圈之间的间距。第三平面线圈和第四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是可以调节的以改变线圈的节距。
[0008]第三平面线圈可以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三输出支腿和第三返回支腿形成,第三输出支腿和第三返回支腿物理地和电气地耦接到第三端轨。第三输出支腿和第三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可移动地安装至第三端轨,使得第三输出支腿和第三返回支腿可朝向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第三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第四平面线圈可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四输出支腿和第四返回支腿形成,第四输出支腿和第四返回支腿耦接至第四端轨。第四输出支腿和第四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移动地安装至第四端轨,使得第四输出支腿和第四返回支腿能够朝向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第四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
[0009]第三平面线圈及第四平面线圈可各自耦接至第二共轨,第三平面线圈或第四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二共轨上以朝向或远离第三平面线圈或第四平面线圈中的另一者移动。第三线圈的第三返回支腿和第四线圈的第四输出支腿可耦接至第二共轨,第三返回支腿和第四输出支腿中的至少一个可相对于第二共轨移动以改变第三平面线圈与第四平面线圈之间的距离。第二平面线圈的返回支腿和第三平面线圈的输出支腿可刚性地耦接在一起。
[0010]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通量屏蔽器,至少一个通量屏蔽器与第一共用平面和第一工件侧部间隔开并且被布置在第一共用平面与第一工件侧部之间、面向第一工件边缘和第二工件边缘中的至少一者,其中至少一个通量屏蔽器在相关联的工件的横向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0011]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感应加热相关联的平的工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该相关联的平的工件沿着相对于横向通量电感应线圈组件的工艺方向
行进,该相关联的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工件侧部和第二工件侧部以及第一工件边缘和第二工件边缘,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包括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布置在第一共用平面中,第一共用平面与第一工件侧部间隔开并且面向第一工件侧部,并且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在第一工件边缘与第二工件边缘之间延伸并且串联电耦接,其中,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是可调节的,以改变线圈的节距。
[0012]第一平面线圈可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返回支腿形成,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返回支腿能够物理地和电气地耦接至第一端轨。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可移动地安装至第一端轨,使得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返回支腿能够朝向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第一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第二平面线圈可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所述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用于感应加热相关联的平的工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相关联的平的工件沿着相对于所述横向通量电感应线圈组件的工艺方向行进,所述相关联的工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工件侧部和第二工件侧部以及第一工件边缘和第二工件边缘,感应加热设备包括:第一平面线圈和第二平面线圈,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和所述第二平面线圈布置在第一共用平面中,所述第一共用平面与所述第一工件侧部间隔开并且面向所述第一工件侧部,并且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和所述第二平面线圈在所述第一工件边缘与所述第二工件边缘之间延伸并且串联电耦接;其中,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和所述第二平面线圈共面地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和所述第二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在所述共用平面内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和所述第二平面线圈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和所述第二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个是可调节的,以改变所述线圈的节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线圈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一输出支腿和第一返回支腿形成,所述第一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一返回支腿物理地和电气地耦接至第一端轨,所述第一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一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移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一端轨,使得所述第一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一返回支腿能够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平面线圈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二输出支腿和第二返回支腿形成,所述第二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二返回支腿耦接至第二端轨,所述第二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二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移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二端轨,使得所述第二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二返回支腿能够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二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和所述第二平面线圈各自耦接至第一共轨,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移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一共轨上以用于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中的另一者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的所述第一返回支腿和所述第二线圈的所述第二输出支腿耦接至所述第一共轨,所述第一返回支腿和所述第二输出支腿中的至少一者可相对于所述共轨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平面线圈与所述第二平面线圈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进一步包括布置在第二共用平面中的第三平面线圈和第四平面线圈,所述第二共用平面与所述第二工件侧部间隔开并且面向所述第二工件侧部,并且所述第三平面线圈和所述第四平面线圈在所述第一工件边缘与所述第二工件边缘之间延伸,并且与所述第一平面线圈和所述第二平面线圈串联电耦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三平面线圈和所述第四平面线圈在所述第二共用平面内共面地间隔开,并且所述第三平面线圈和所述第四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在所述第二共用平面内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三平面线圈和所述第四平面线圈之间的间距。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三平面线圈和所述第四
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是可调节的,以改变所述线圈的节距。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三平面线圈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三输出支腿和第三返回支腿形成,所述第三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三返回支腿物理地和电气地耦接至第三端轨,所述第三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三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移动地安装至所述第三端轨,使得所述第三输出支腿和所述第三返回支腿能够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三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其中,所述第四平面线圈由在共同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的第四输出支腿和第四返回支腿形成,所述第四输出支腿和第四返回支腿耦接至第四端轨,所述第四输出支腿和所述第四返回支腿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移动地安装至所述第四端轨,使得所述第四输出支腿和第四返回支腿能够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以改变所述第四平面线圈的线圈节距。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三平面线圈和所述第四平面线圈各自耦接至第二共轨,所述第三平面线圈或所述第四平面线圈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移动地支撑在所述第二共轨上,以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三平面线圈或所述第四平面线圈中的另一者移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横向通量感应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三线圈的所述第三返回支腿和所述第四线圈的所述第四输出支腿耦接至所述第二共轨,所述第三返回支腿和所述第四输出支腿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共轨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三平面线圈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维
申请(专利权)人:阿贾克斯托科感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