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MA的自复位墙式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SMA(形状记忆合金)的自复位墙式阻尼器,属于土木工程的结构消能减震
技术介绍
[0002]消能减震是一种常用的结构被动控制方法,通过在结构体系中安装耗能构件或耗能装置消耗地震能量,可有效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减轻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墙式阻尼器可通过墙体连接构件与结构上、下层梁连接,具有构造简单、布置灵活、节省建筑空间等优势。常用的墙式阻尼器有剪切型金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等,通过不同的消能机制消耗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保护主体结构。然而,这些墙式阻尼器不具有自复位性能,使得结构在地震结束后存在较大残余变形,影响震后使用功能且难以修复,造成严重的经济、时间损失。
[0003]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实现结构震后功能可恢复,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SMA的自复位墙式阻尼器,该专利技术将坡面变摩擦机制与SMA螺栓相结合,可与结构墙式连接,兼具消能能力和自复位性能,在消能减震的同时有效减小结构残余变形,提高抗震韧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MA的自复位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T形内板(1)、L形外板(2)、SMA螺栓(3)、螺母(4)、垫块(5)、上连接螺栓(6)和下连接螺栓(7);所述T形内板(1)腹板两侧加工有多个纵向连续坡面即第一坡面(9)和横向长槽孔(8);T形内板(1)翼缘两侧加工有螺栓孔I(10);L形外板(2)的长边外侧加工有多个纵向连续坡面(12)和螺栓孔II(11);L形外板的短边上加工有槽孔(13);T形内板(1)为一块,L形外板(2)为两块,两块L形外板(2)拼装在T形内板(1)两侧,T形内板(1)腹板两侧的第一坡面(9)与L形外板(2)长边外侧的第二坡面(12)相贴合;SMA螺栓(3)穿过两块L形外板(2)上的螺栓孔II(11)、T形内板(1)上的长槽孔(8)和垫块(5)上的螺栓孔III(17),两侧通过螺母(4)固定于L形外板(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MA的自复位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MA螺栓(3)由SMA棒材加工而成,SMA螺栓(3)上加工有螺纹段(14)、过渡段(15)和削弱段(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MA的自复位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5)上加工有螺栓孔III(17),调整垫块(5)高度可匹配不同削弱段(16)长度的SMA螺栓(3);基于SMA的自复位墙式阻尼器与结构墙式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MA的自复位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