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83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包括:消能器本体,所述消能器本体包括摩擦消能组件和弯曲消能板,所述摩擦消能组件包括第一摩擦钢板和第二摩擦钢板,所述第一摩擦钢板竖向平行设置两块,所述第二摩擦钢板左右对称设有两块且竖向平行设置,所述消能板竖向平行设置多个且与所述第二摩擦钢板垂直,多个所述弯曲消能板固定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二摩擦钢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摩擦钢板的外侧面分别与所述两块第一摩擦钢板相对的一侧面滑移固定连接,解决了金属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损失加快,消耗建筑结构震动荷载的效果快速下降,减少了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使用寿命的问题。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使用寿命的问题。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减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在民用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工业厂房建筑,商业公共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不仅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而且与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相比较,节约了相关比例的建设成本,它具有外形简洁、安装便捷、安装空间小、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保持稳定、正常使用状态下免维修和外形设计灵活的特点。
[0003]目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是通过有预紧力的固体金属部件之间的相对滑动摩擦耗能,两接触面发生相对位移时,由接触面上产生反向摩擦力,将建筑物的震动能量转换为热能吸收。当建筑的震动荷载小于金属部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摩擦消能器处于附着状态,金属部件相对静止,金属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不会损失;当建筑物的震动荷载大于金属部件的最大静摩擦力时,金属部件之间会相对滑动,通过金属部件之间的摩擦来消耗震动。建筑物受到的震动荷载大于金属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且震级较小时,金属部件之间的相对滑动距离较小,震级较大时,金属部件之间的相对滑动距离会增大。因此,在建筑物受到的震动荷载大于金属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的情况下,无论小震级还是大震级的地震,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内的金属部件均会产生相对滑动来消耗震动荷载,增加了金属部件之间的相对滑动次数,使金属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损失加快,消耗建筑结构震动荷载的效果快速下降,减少了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的使用寿命,故而本技术提出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解决了在建筑物受到的震动荷载大于金属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的情况下,无论小震级还是大震级的地震,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内的金属部件均会产生相对滑动来消耗震动荷载,增加了金属部件之间的相对滑动次数,使金属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损失加快,消耗建筑结构震动荷载的效果快速下降,减少了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包括消能器本体,所述消能器本体包括摩擦消能组件和弯曲消能板,所述摩擦消能组件包括第一摩擦钢板和第二摩擦钢板,所述第一摩擦钢板竖向平行设置两块,所述第二摩擦钢板左右对称设有两块且竖向平行设置,所述弯曲消能板竖向平行设置多个且与所述第二摩擦钢板垂直,多个所述弯曲消能板固定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二摩擦钢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摩擦钢板的外侧面
分别与所述两块第一摩擦钢板相对的一侧面滑移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弯曲消能板的屈服强度对应的总弯曲应力小于所述第一摩擦钢板和第二摩擦钢板之间的摩擦力。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建筑结构承受小震级的地震时,弯曲消能板先达到屈服强度,将小震级的地震荷载吸收,此时,第一摩擦钢板与第二摩擦钢板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动;当建筑结构承受大震级的地震时,弯曲消能板可以吸收部分地震荷载,第一摩擦钢板和第二摩擦钢板发生相对滑动,但由于弯曲消能板吸收了部分地震荷载,第一摩擦钢板和第二摩擦钢板发生相对滑动的距离减小,减缓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损失速度,而且,建筑结构在承受小震级震动时,第一摩擦钢板和第二摩擦钢板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二者之间相对滑动的次数减少,因此该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的使用寿命延长。
[0009]较佳的,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两块,两块所述连接板上下平行设置,两块所述第一摩擦钢板前后平行设置,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摩擦钢板顶端与上部所述连接板的左端下表面滑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摩擦钢板底端与下部所述连接板的左端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摩擦钢板顶端与上部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下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摩擦钢板底端与下部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上表面滑动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可以将结构的震动荷载传递到摩擦消能组件和弯曲消能组件内,上部连接板带动右侧的第一摩擦钢板沿层间前后方向往复运动,下部连接板带动左侧的第一摩擦钢板沿层间前后方向往复运动。
[0011]较佳的,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传力带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传力带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上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与右侧所述第一摩擦钢板顶端固定连接,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表面与左侧所述第一摩擦钢板的顶端滑动连接;下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左侧所述第一摩擦钢板底端固定连接,下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与右侧所述第一摩擦钢板的底端滑动连接。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果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受到层间左右方向的震动,则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内部会受到轴向的剪力,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第一传力带,第一传力带可以吸收结构轴向的剪力,防止结构发生轴向的剪切破坏。
[0013]较佳的,还包括预埋连接构件,所述预埋连接构件包括两个预埋连接板和第二传力带,所述第二传力带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预埋连接板之间,所述预埋连接构件上下平行设有两组,所述消能器本体通过上下两块连接板固定安装在上下两组所述预埋连接构件之间。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埋连接构件可以为金属复合摩擦效能器提供安装位置,可以使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更好的与建筑结构固定连接,第二传力带可以与第一传力带配合吸收结构轴向的剪力,增加其减震效果。
[0015]较佳的,上下部所述预埋连接构件中的第二传力带的轴线与上下部所述连接板中的第一传力带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下部的第一传力带和第二传力带同步吸收结构轴向剪力,防止上下部结构轴向剪力传递受阻而使的结构发生局部破坏。
[0017]较佳的,所述第一传力带与所述第二传力带均为橡胶传力带。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传力带可以吸收多个方向的剪应力,降低结构内部受到的剪力,而且可以防止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受结构剪力的影响。
[0019]较佳的,所述弯曲消能板包括连接插板、竖向消能板和水平消能板,所述消能板与所述第二摩擦钢板垂直且竖向平行设置多个,所述竖向消能板和所述水平消能板均为矩形板,所述竖向消能板与所述第二摩擦钢板垂直,所述竖向消能板左右对称设有两块,两块所述竖向消能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块所述水平消能板,所述连接插板左右对称且相互平行设有两块,所述连接插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竖向消能板的外侧边且与所述竖向消能板垂直,所述弯曲消能板通过所述连接插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摩擦钢板之间。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弯曲消能板既可以吸收结构水平方向的震动力,又可以吸收结构竖向的震动力,增加了该消能器的适应性。
[0021]较佳的,两块所述第二摩擦钢板相对的一侧面竖向开设有多条与所述连接插板相匹配的连接插槽,所述连接插槽在所述第二摩擦钢板相对的一侧面的开口端设为八字形。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竖向消能板的摆动幅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消能器本体(4),所述消能器本体(4)包括摩擦消能组件和弯曲消能板(46),所述摩擦消能组件包括第一摩擦钢板(45)和第二摩擦钢板(47),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竖向平行设置两块,所述第二摩擦钢板(47)左右对称设有两块且竖向平行设置,所述弯曲消能板(46)竖向平行设置多个且与所述第二摩擦钢板(47)垂直,多个所述弯曲消能板(46)固定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二摩擦钢板(47)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摩擦钢板(47)的外侧面分别与所述两块第一摩擦钢板(45)相对的一侧面滑移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弯曲消能板(46)的屈服强度对应的总弯曲应力小于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和第二摩擦钢板(47)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两块,两块所述连接板上下平行设置,两块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前后平行设置,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顶端与上部所述连接板的左端下表面滑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底端与下部所述连接板的左端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顶端与上部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下表面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底端与下部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上表面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复合摩擦消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42)、第一传力带(44)和第二连接板(43),所述第一传力带(44)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4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3)之间,上部所述第一连接板(42)的下表面与右侧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顶端固定连接,上部所述第二连接板(43)的下表面与左侧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的顶端滑动连接;下部所述第一连接板(42)的上表面与左侧所述第一摩擦钢板(45)底端固定连接,下部所述第二连接板(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梦瑶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盛仲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