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46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包括输送平台,输送平台的头部与尾部分别设置有加料装置和接料装置;输送平台上设置有循环输送带,循环输送带上设置有物料槽,物料槽的延伸方向与循环输送带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物料槽的槽口与循环输送带的输送面齐平;循环输送带的上方设有循环压带,循环压带贴合循环输送带并将物料槽覆盖,循环输送带的头部超前于循环压带的头部,循环输送带和循环压带的尾部向下弯折并使输送方向转换为竖直向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物料槽装载细微物料,通过循环压带对物料槽进行封闭,在尾部转向后向下输送有利于细微物料的准确下落,可实现多种细微物料的同时输送,根据输送的需求或配料的需求。的需求或配料的需求。的需求或配料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加工生产线运输讲究高效、自动化,尤其是批量生产加工的物料,在进行加工后通过输送装置进行运输、筛选和分流,以便于快速进行后续的再处理。
[0003]对于一些比较大型的物料,可经常用的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设备进行输送,在进行提升时还可采用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设备进行高度方向的输送,进而实现无间断的高效输送。但输送比较细微的物料时,采用螺旋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存在较大的物料残留,刮板输送机的刮板与输送面之间、螺旋输送机的旋杆与输送筒壁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微型物料无法刮除干净,会产生极大的物料浪费;而带式输送机的输送面为平面,遇到有风流的情况容易导致细微物料散失,且带式输送机时常发生跑偏现象,细微物料在带面上容易发生洒落,从而也导致物料的浪费。同时,现在的输送设备基本只能输送单一物料,无法对多种物料进行同时运输和加工,降低了物料加工处理的效率。
[0004]因此,现有的常规输送机不适合细微物料的输送,其容易造成物料的浪费,应当在输送细微物料的过程中,注重输送可靠性,减少物料的损耗和浪费,提高输送处理的效率,同时降低成体的运行成本。故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通过改进输送机的输送面结构,在运输微型物料的过程中实现细微物料的装载和输送,可有效避免外部气流对微型物料的影响,减少物料的散失;且可同时输送多种不同的细微物料,在相同的输送时间内进行物料配比,实现一线多用的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包括输送平台,输送平台的头部与尾部分别设置有加料装置和接料装置;输送平台上设置有循环输送带,循环输送带上设置有若干条物料槽,物料槽的延伸方向与循环输送带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物料槽的槽口与循环输送带的输送面齐平;循环输送带的上方设置有循环压带,循环压带贴合循环输送带的输送面并将物料槽覆盖,循环输送带的头部超前于循环压带的头部,循环输送带和循环压带的尾部向下弯折并使输送方向转换为竖直向下。
[0008]上述公开的输送轨道,通过输送平台进行细微物料的输送,主要由物料槽容纳细微物料,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循环压带将物料槽贴合封闭,可避免气流的干扰导致细微物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倾洒;在物料输送至尾部时,经过弯折转向后向下输送并将物料落下。这种输送轨道结构,可用于输送不同的细微物料,只需分别设置对应不同的接料装置即可,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干扰;在需要进行配料时,设置一个接料装置,将不同的物料输送至该接
料装置进行混合,实现配料,如此能够提高配料的自动化程度和便捷度。
[0009]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物料槽承载容纳细微物料,物料槽一般与循环输送带一体成型,在进行物料槽的设置时,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物料槽,能够实现快速加料并不发生外泄即可,因此物料槽的结构并不唯一限定;此处对物料槽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举出其中部分可行的方案:所述的物料槽包括V型槽或梯形槽,物料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采用如此方案时,通过加料装置向物料槽内添加细微物料时,物料更容易沉入到物料槽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输送平台驱动循环输送带,并且控制循环输送带的转向,为了实现转向控制,在循环输送带的尾部应当设置转向结构,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输送平台上设有头部辊,转向辊和尾部辊,头部辊与转向辊位于同一高度水平,尾部辊的高度低于转向辊,所述的循环输送带绕设在头部辊、转向辊和尾部辊上并沿输送方向循环运行。采用如此方案时,循环输送带前行至转向辊处发生转向并延伸至尾部辊;通过转向辊处的转向,细微物料转为向下输送,更有利于下落至接料装置。
[0011]进一步的,当加料装置和接料装置的距离较远时,输送平台的跨度大,运输距离远,应当保障循环输送带的输送平稳性,因此输送装置的结构应当能够满足长距离的输送;此处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输送平台上还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贴合于循环输送带的下表面。采用如此方案时,支撑机构位于循环输送带的下方,保持循环输送带的水平,避免大跨度情况下循环输送带的张力过大导致变形甚至损坏。
[0012]再进一步,为了增加循环输送带的输送量,可适当增加物料槽的容纳空间,因此可改进循环输送带上设置的物料槽结构,具体的,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循环输送带从正面向背面弯折形成物料槽,物料槽的深度大于循环输送带的厚度;支撑板上设置与物料槽一一对应的容纳槽,且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滚轮,物料槽的底部与滚轮接触。采用如此方案时,物料槽位于容纳槽内,物料槽的槽底由滚轮支撑;而循环输送带的其他部位则与支撑板贴合支撑,整体上来说可满足大跨度情况下循环输送带的运输需求,减少循环输送带上的张力,避免循环输送带发生损坏。
[0013]进一步的,循环压带对循环输送带进行压紧,实现对物料槽的封闭,避免出现细微物料洒落的情况;对于循环压带的设置结构,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输送平台的上方设置有高位头部辊、高位转向辊和高位尾部辊,高位头部辊与高位转向辊位于同一高度水平,高位尾部辊的高度低于高位转向辊,所述的循环压带绕设在高位头部辊、高位转向辊和高位尾部辊上,并与循环输送带同步运行。采用如此方案时,循环压带的输送方向和前行速度与循环输送带相同,实现了对物料槽的遮盖;在尾部转向后,循环压带使物料槽保持为通道状,只有最末端形成开口,物料只会从开口处落下并落入接料装置内。
[0014]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尾部辊和高位尾部辊位于同一高度水平,尾部辊和高位尾部辊通过传动结构传动相连并保持反向转动。采用如此方案时,尾部辊和高位辊保持同线速度转动,从而保证了循环压带和循环输送带的同步同速运行。
[0015]进一步的,在大跨度的情况下,循环压带与循环输送带之间的贴合程度下降,为了保持循环压带对循环输送带的覆盖能力,此处进行优化改进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循环压带处设置有若干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弹性臂和设置于弹性臂上的压轮,弹性臂使压轮贴合在循环压带上并使循环压带贴合循环输送带。采用如此方案时,弹性臂
沿循环压带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弹性臂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进而自身具备弹性变形的能力,也可采用刚性材料制成,并通过弹性件施加弹性力进而具备运动趋势。
[0016]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中,不同的物料槽单独进行物料添加,故此处进行优化设置,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加料装置包括与物料槽一一对应的加料仓,加料仓上设置有加料口且加料口向物料槽延伸并用于将细微物料添加至物料槽内;所述的加料仓内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构以用于将加料仓内的细微物料送出。采用如此方案时,通过控制螺旋输送机的转速可控制对应物料的添加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平台,输送平台的头部与尾部分别设置有加料装置(1)和接料装置(17);输送平台上设置有循环输送带(3),循环输送带(3)上设置有若干条物料槽,物料槽的延伸方向与循环输送带(3)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物料槽的槽口与循环输送带(3)的输送面齐平;循环输送带(3)的上方设置有循环压带(10),循环压带(10)贴合循环输送带(3)的输送面并将物料槽覆盖,循环输送带(3)的头部超前于循环压带(10)的头部,循环输送带(3)和循环压带(10)的尾部向下弯折并使输送方向转换为竖直向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槽包括V型槽或梯形槽,物料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槽底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平台上设有头部辊(2),转向辊(4)和尾部辊(5),头部辊(2)与转向辊(4)位于同一高度水平,尾部辊(5)的高度低于转向辊(4),所述的循环输送带(3)绕设在头部辊(2)、转向辊(4)和尾部辊(5)上并沿输送方向循环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输送平台上还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12),支撑板(12)贴合于循环输送带(3)的下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输送带(3)从正面向背面弯折形成物料槽,物料槽的深度大于循环输送带(3)的厚度;支撑板(12)上设置与物料槽一一对应的容纳槽,且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滚轮(13),物料槽的底部与滚轮(13)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带式微型物料输送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龙时军伟方鹏张继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世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