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394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测油品残炭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装置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活动连接于检测装置的内部。该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通过设置检测机构,能够使材料在检测过程中能有效的进行移动,防止了材料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减少了材料发生掉落的危险,方便了使用者对加热后的材料进行移动,取出时不容易产生危险,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使用者的使用。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油品残炭设备
,具体为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

技术介绍

[0002]残炭,在特定条件下矿物油样品蒸发后剩下的残余物,指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裂解和燃烧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质量分数以百分数表示。
[0003]油品残炭检测是油品实验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使用者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加热,检测完成后需要将其取出,但取出的过程中需要触碰实验装置,由于实验过程中材料会被加热,使用者需要将材料完整的取出并防止被烫伤,但现有的油品残炭检测设备在取出材料时需要使用镊子对物品进行取用,且取出的材料并不能有效的进行冷却,不方便使用者对材料进行取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具备冷却,方便取出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油品残炭检测设备在取出材料时需要使用镊子对物品进行取用,且取出的材料并不能有效的进行冷却,不方便使用者对材料进行取用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的上部开设有检测口,所述检测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盖,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装置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
[0008]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活动连接于检测装置的内部,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
[0009]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于检测装置的顶部,所述定位块的内部两个风扇,所述定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0010]所述放置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配合使用的卡槽。
[0011]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动块配合使用的活动槽,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连接槽。
[0012]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与放置板配合使用,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块配合使用的固定槽。
[0013]通过设置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放置板在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加强了放置板移动时的稳定性,方便了使用者对放置板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活动槽和连接槽,能够
使活动块在检测装置内部移动时不会发生偏移,加强了活动块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连接槽,能够使连接杆在检测装置内部移动时不会发生卡死的情况,加强了连接杆移动时的稳定性,方便了使用者对活动块和连接杆进行移动。
[0014]所述顶盖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把手配合使用。
[0015]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孔,所述螺纹杆穿过活动孔并延伸至固定块内部的螺纹槽。
[0016]通过设置定位槽,能够使顶盖在固定时不会与把手产生碰撞,方便了使用者对顶盖进行固定,加强了顶盖安装时的稳定性,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通过设置螺纹杆和螺纹槽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固定块在安装时不会发生偏移,加强了固定块安装时的稳定性,防止了冷却机构在安装完成后发生偏移,方便了使用者对冷却机构进行固定。
[0017]优选的,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开设有活动孔,所述螺纹杆穿过活动孔并延伸至固定块的内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通过设置检测机构,能够使材料在检测过程中能有效的进行移动,防止了材料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减少了材料发生掉落的危险,方便了使用者对加热后的材料进行移动,取出时不容易产生危险,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0020]2、通过设置冷却机构,能够使材料在取出时可进行冷却,防止材料在取出过程中热量过大产生灼烧感,方便使用者对检测完成后的材料进行移动,方便了材料在检测完成后进行冷却,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顶盖的仰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冷却机构的立体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0028]其中:1、控制装置;2、检测装置;3、顶盖;4、检测口;5、检测机构;501、把手;502、活动块;503、连接杆;504、放置板;6、活动槽;7、冷却机构;701、定位块;702、风扇;703、固定块;8、连接槽;9、移动槽;10、卡槽;11、卡块;12、固定槽;13、定位槽;14、螺纹杆;15、螺纹槽;16、活动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

7,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包括控制装置1,控制装置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2,检测装置2的内部开设有检测口4,检测口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盖3,检测装置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检测机构5,检测装置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7;
[0030]检测机构5包括活动块502,活动块502活动连接于检测装置2的内部,活动块502的
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501,活动块5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03,连接杆5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504;
[0031]冷却机构7包括定位块701,定位块701固定连接于检测装置2的顶部,定位块7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风扇702,定位块7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3。
[00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检测机构5,能够使材料在检测过程中能有效的进行移动,防止了材料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减少了材料发生掉落的危险,方便了使用者对加热后的材料进行移动,取出时不容易产生危险,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通过设置冷却机构7,能够使材料在取出时可进行冷却,防止材料在取出过程中热量过大产生灼烧感,方便使用者对检测完成后的材料进行移动,方便了材料在检测完成后进行冷却,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0033]放置板50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1,检测装置2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11配合使用的卡槽10。
[00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卡块11和卡槽10的配合使用,能够使放置板504在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加强了放置板504移动时的稳定性,方便了使用者对放置板504进行移动。
[0035]具体的,检测装置2的内部开设有与活动块502配合使用的活动槽6,检测装置2的内部开设有与连接杆503配合使用的连接槽8。
[00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活动槽6和连接槽8,能够使活动块502在检测装置2内部移动时不会发生偏移,加强了活动块502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连接槽8,能够使连接杆503在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包括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的上部开设有检测口(4),所述检测口(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顶盖(3),所述检测装置(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检测机构(5),所述检测装置(2)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机构(7);所述检测机构(5)包括活动块(502),所述活动块(502)活动连接于检测装置(2)的内部,所述活动块(5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501),所述活动块(5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03),所述连接杆(5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板(504);所述冷却机构(7)包括定位块(701),所述定位块(701)固定连接于检测装置(2)的顶部,所述定位块(701)的内部两个风扇(702),所述定位块(7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检测油品残炭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50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1),所述检测装置(2)的内部开设有与卡块(11)配合使用的卡槽(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邦能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