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涉及高原健康保障领域,该便携式高原制氧衣包括:上衣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衣上的便携式微型制氧机、气囊以及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气囊的进氧口与所述便携式微型制氧机的出气孔通过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气囊用于储存氧气;所述气囊的出氧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分两路进入所述上衣的两侧衣领,从衣领处绕至胸前向使用者的面部吹出氧气。本发明专利技术制氧过程安全环保,对使用者鼻腔无损伤,相比于传统鼻塞式和呼吸机式制氧衣,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使用人员的舒适性以及制氧衣的便携性。性以及制氧衣的便携性。性以及制氧衣的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原健康保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
技术介绍
[0002]高原地区易存在低压缺氧的环境,而对处于这种环境的高原工程来说,缺氧更是制约工期效率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并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一定威胁。对于此种情况,供氧是解决高原环境缺氧的有效方式,因此研发适用于高原工程环境中的制氧衣,对于高原工程效率的提升及施工人员高原适应性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原地区的供氧方式主要分为固定式供氧和移动式供氧。
[0003]固定式供氧是目前封闭场所主要的供氧方式,在场所内安装若干个出氧末端控制器,室外安装大型制氧机制氧,采取弥散式出氧的方式,提高室内的氧气含量,该种方式可有效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如张博在研究雀儿山隧道施工供氧,在掌子面前采用固定弥散式供氧,可使氧气浓度提高1.1%,施工人员的血氧浓度有明显的提升,表明有利于保障施工人员的作业效率和身体健康,王科等人研究高海拔隧道施工供氧技术,通过模拟分析与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在掌子面采取弥散式供氧方式,可有效提高掌子面附近的氧气质量分数,隧道通风可均匀分布隧道内的氧气含量。
[0004]移动式供氧方面,目前主要使用氧气瓶、氧气囊与便携式制氧机。氧气瓶与氧气囊具有体积小、轻便可携带的特性,但是由于其体积有限,储存的氧气量较少,因此需要频繁更换。便携式制氧机可持续制氧,但由于其相较于氧气瓶与氧气囊,仍具有一定重量,因此携带仍不是很方便。在这种情况下高原制氧衣应运而生,对于高原制氧衣目前的研究还较少,2019年中船重工(海南)工程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用于高原地区的制氧马夹,该马夹制氧系统为微型制氧机,制氧机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制氧,马夹上有气囊可储存一定量氧气,呼吸系统为变频式采用呼吸面罩方式,利用呼吸面罩方式供氧会加大鼻腔压力,因此,此种方式人体感觉不是很舒适。2020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申请了一种用于井下环境采用压力差发电的制氧衣,该制氧衣的制氧系统为液态氧,采用呼吸面罩的方式供氧,由于其使用液态氧,因此需使用钢瓶储存,这使得制氧衣变得非常沉重。因此本领域亟需研发一种轻便舒适的制氧衣,来作为提高高原地区施工人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以提高制氧衣的便携性和舒适性,进而提高高原地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包括:上衣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衣上的便携式微型制氧机、气囊以及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
[0008]所述气囊的进氧口与所述便携式微型制氧机的出气孔通过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气囊用于储存氧气;所述气囊的出氧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的另
一端分两路进入所述上衣的两侧衣领,从衣领处绕至胸前向使用者的面部吹出氧气。
[0009]可选地,所述上衣为帆布材质。
[0010]可选地,所述上衣的领口前方还设置有半遮面面罩,用于将所述第二导管吹出的氧气汇聚至使用者面部。
[0011]可选地,所述便携式微型制氧机与所述气囊均设置在所述上衣的背部。
[0012]可选地,所述便携式微型制氧机采用PSA法制氧,氧气流量为2L/min,纯度为93%。
[0013]可选地,所述便携式微型制氧机采用12.5~16.8V锂离子电池供电,所述锂离子电池在220V电压下充电4h充满,满电状态下所述锂离子电池供所述便携式微型制氧机连续工作4h。
[0014]可选地,所述气囊采用尼龙橡胶涂覆织物组成。
[0015]可选地,所述上衣背部还设置有小型风扇,所述小型风扇与所述气囊相连,用于加快气囊中氧气的输送速率。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该制氧衣包括:上衣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衣上的便携式微型制氧机、气囊以及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其中所述气囊的进氧口与所述便携式微型制氧机的出气孔通过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气囊用于储存氧气;所述气囊的出氧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分两路进入所述上衣的两侧衣领,从衣领处绕至胸前向使用者的面部吹出氧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便携式高原制氧衣与现有制氧衣物相比,特点在于导管并未直通鼻腔,仅输送氧气至面部呼吸小范围,对施工人员鼻腔无损伤,保证了使用人员的舒适性,并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便携式特点。在高原地区穿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能够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便携式微型制氧机—1,第一导管—2,气囊—3,第二导管—4,小型风扇—5。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以提高制氧衣的便携性和舒适性,进而提高高原地区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背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主要由上衣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衣上的便携式微型制氧机1、气囊3以及导管组成。所述导管包括第一导管2和第二导管4。其中上衣采用帆布材质来制作,且将便携式微型制氧机1与气囊3均设置在上衣的背部,所述气囊3用于储存氧气。
[0028]具体地,所述气囊3的进氧口与便携式微型制氧机1的出气孔通过第一导管2连接,出氧口与第二导管4的一端连接。参见图1和图2,所述第二导管4的另一端分两路进入所述上衣的两侧衣领,从衣领处绕至胸前向使用者的面部吹出氧气。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管4的另一端可以分为两路分别插入所述上衣的两侧衣领中,通过衣领绕至胸前向使用者的面部吹出氧气。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衣以及设置在所述上衣上的便携式微型制氧机、气囊以及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气囊的进氧口与所述便携式微型制氧机的出气孔通过所述第一导管连接;所述气囊用于储存氧气;所述气囊的出氧口与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分两路进入所述上衣的两侧衣领,从衣领处绕至胸前向使用者的面部吹出氧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为帆布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的领口前方还设置有半遮面面罩,用于将所述第二导管吹出的氧气汇聚至使用者面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便携式高原制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龙,魏琦,王庆璞,任利剑,曾建国,王顺虎,魏侃,徐锋,郝传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