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509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线圈绕组和粘接胶水;所述第一磁芯的四角分别设有边柱,各所述边柱的顶面设有电极,所述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小电极;所述线圈绕组绕制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中柱上,包括至少一个长引线;所述第一磁芯的中柱还在所述小电极的预定距离处设有拐角结构;所述拐角结构用于使所述长引线与所述小电极之间的间距增加和/或对所述长引线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可实现既保证第一磁芯中柱的绕线空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产品贴片回流焊时长引线与电极一侧的熔融焊料接触而导致的短路风险,进而可以避免由此导致的产品失效问题。进而可以避免由此导致的产品失效问题。进而可以避免由此导致的产品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元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共模电感器,多数采用的磁芯结构存在短路导致的电感器失效问题,尤其是磁芯中柱上的绕线圈数比较多、绕线较满的情况下。在产品小型化发展趋势的当下,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急需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前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线圈绕组、粘接胶水;
[0004]所述第一磁芯的四角分别设有边柱,各所述边柱的顶面设有电极,所述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小电极;
[0005]所述线圈绕组绕制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中柱上,各个所述线圈绕组的引出线分别连接于各所述电极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引出线是长引线;
[0006]所述第一磁芯的中柱上还在所述小电极的预定距离处分别设有拐角结构,所述长引线从所述拐角结构处引出并连接于与所述小电极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电极上;
[0007]所述拐角结构用于使所述长引线与所述小电极之间的间距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和线圈绕组、粘接胶水;所述第一磁芯的四角分别设有边柱,各所述边柱的顶面设有电极,所述电极包括至少一个小电极;所述线圈绕组绕制于所述第一磁芯的中柱上,各个所述线圈绕组的引出线分别连接于各所述电极上,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引出线是长引线;所述第一磁芯的中柱上还在所述小电极的预定距离处分别设有拐角结构,所述长引线从所述拐角结构处引出并连接于与所述小电极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电极上;所述拐角结构用于使所述长引线与所述小电极之间的间距增加和/或对所述长引线进行限位;所述第二磁芯盖设于所述第一磁芯上与所述边柱相异的一侧,并通过粘接胶水相互粘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结构由所述第一磁芯的第一侧边和与该第一侧边呈一定角度向外延伸的延伸突部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延伸突部之间的夹角为30

120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延伸突部之间为圆角过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突部的宽度为0.05

0.15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共模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电极有两个,分别设于两个对角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彦辉王玉婷欧阳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顺络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