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肩颈按摩仪
[0001]本技术涉及按摩仪器
,尤其涉及一种肩颈按摩仪。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工作、学习或休闲娱乐活动中,人们经常会由于长期保持一不当姿势而出现颈椎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颈椎病,从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缓解颈椎不适,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肩颈按摩仪。
[0003]相关技术中,现有便携式肩颈部按摩仪,只能对颈部或肩部进行按摩,适用范围窄,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肩颈按摩仪,旨在解决现有肩颈按摩仪只能对肩部或颈部进行按摩,适用范围窄,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肩颈按摩仪,包括:佩戴主体,所述佩戴主体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按摩件,第一按摩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第一支撑部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所述佩戴主体的一端的第一按摩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偏心摆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按摩部运动,以用于对颈部按摩;第二按摩件,所述第二按摩件与所述第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佩戴主体,所述佩戴主体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按摩件,第一按摩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第一支撑部和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所述佩戴主体的一端的第一按摩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部偏心摆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按摩部运动,以用于对颈部按摩;第二按摩件,所述第二按摩件与所述第一按摩件在所述佩戴主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二按摩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第二支撑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所述佩戴主体的一端的第二按摩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佩戴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摆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按摩部在所述佩戴主体的宽度方向上运动,以用于对肩部按摩;其中,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按摩部与所述第一按摩部运动时,所述第二按摩部与所述第一按摩部还用于夹捏斜方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朝所述佩戴主体的中部摆动至在所述佩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极限时所在的位置为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朝所述第二按摩件摆动至在所述佩戴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的极限时所在的位置为第二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轨迹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时,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佩戴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朝所述第一支撑部摆动,以使所述第一按摩部和所述第二按摩部夹捏肩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按摩件在所述佩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设置,每一所述第一按摩件均对应设置有一所述第二按摩件,以形成两对;其中一对所述第一按摩件和所述第二按摩件夹捏左侧斜方肌,另一对所述第一按摩件和所述第二按摩件夹捏右侧斜方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对所述第一按摩件和所述第二按摩件作为第一按摩组,另一对所述第一按摩件和所述第二按摩件作为第二按摩组,所述第一按摩组和所述第二按摩组配置为异步控制;其中,所述第一按摩组松开斜方肌时,所述第二按摩组配合夹捏斜方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所述佩戴主体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第一按摩部具有用于背向颈部的连接侧、用于朝向颈部的第一按摩侧、以及用于朝向斜方肌的第二按摩侧,所述连接侧与所述第一按摩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按摩侧分别均与所述连接侧和所述第一按摩侧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按摩侧用于贴紧颈部;所述连接端朝靠近所述第二按摩侧的方向偏心连接于所述连接侧,以使所述连接端的用于朝向斜方肌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按摩侧共同形成有揉捏面,所述揉捏面用于与所述第二按摩部配合夹捏肩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还朝靠近所述佩戴主体的方向偏心连接于所述连接侧,以使所述第一按摩部朝远离所述佩戴主体的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部具有第一按摩面,所述第一按摩面向所述佩戴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倾斜设置,以用于对颈侧后部进行按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肩颈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摩部在向远离所述第二按摩件的方向上侧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文涛,彭小辉,黄利兴,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