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4980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包括外壳、消杀管道和紫外线消杀灯组;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呈椭圆柱状结构的内腔体;所述消杀管道呈S型弯管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管道、过流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紫外线消杀灯组包括安装在所述内腔体内壁面的一组、二组和三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消杀管道采用S型弯管结构,延长了消毒杀菌的时间,提高了消毒杀菌的效率,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分别设于内腔体内的椭圆两个焦点所处的水平线上,并分别经受一组、二组的聚焦照射,过流管道设于内腔体内的椭圆中心点所处的水平线上,经受三组的直接照射,以针对性的消杀方式提高了消毒杀菌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消毒杀菌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4441329U所公开的深紫外光源,其说明书记载了“紫外线对细菌、病毒的杀灭作用一般在几秒内完成...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所有消毒技术中,杀菌广谱性最高,几乎对所有的细菌、病毒都有高效杀灭作用”。
[0003]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利用紫外线消毒技术照射流水,可以将水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关于上述利用紫外线消杀流水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缺陷,如: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685212A所公开的处理流体的装置和方法,包括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外部的照射源、椭圆形反射槽等,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紫外线灯光的利用率以及流体通道内的消杀效果均较低;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7601614A所公开的一种水处理的紫外线杀菌水渠及其杀菌方法,包括杀菌水渠、多根紫外线灯具、反光装置、进水口及出水口,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紫外线灯杀菌结构设计复杂、成本较高、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杀效率及效果均较佳、结构简单实用的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包括外壳、消杀管道和紫外线消杀灯组;
[0008]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呈椭圆柱状结构的内腔体;
[0009]所述消杀管道呈S型弯管结构,居中安装在所述内腔体内,并沿所述内腔体的椭圆长轴排布,所述消杀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管道、过流管道和出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出水管道分别位于所述内腔体内的椭圆两个焦点所处的水平线上,所述过流管道位于所述内腔体内的椭圆中心点所处的水平线上;
[0010]所述紫外线消杀灯组包括安装在所述内腔体内壁面的一组、二组和三组,所述一组、二组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内腔体的两侧端,且各具有间隔分布的两个紫外线灯,分别聚焦照射于所述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三组具有一个紫外线灯,对应照射于所述过流管道。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横截面的椭圆呈竖长状,所述消杀管道沿所述内腔体的椭圆长轴竖直排布,所述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分别位于所述内腔体内的椭圆上下两个焦点所处的水平线上,所述一组、二组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内腔体的上下端,分别聚集照射于所述进
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三组居中设于所述内腔体的腰部,水平照射于所述过流管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横截面的椭圆呈扁平状,所述消杀管道沿所述内腔体的椭圆长轴水平排布,所述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分别位于所述内腔体内的椭圆左右两个焦点所处的水平线上,所述一组、二组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内腔体的左右端,分别聚集照射于所述进水管道、出水管道,所述三组居中设于所述内腔体的底部,竖直照射于所述过流管道。
[0013]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消杀灯组沿所述内腔体的内壁面横向水平贴合安装,采用LED紫外线灯柱或灯带或灯珠条,且长度不短于所述进水管道或过流管道或出水管道的长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紫外线消杀灯组的外部均匀涂覆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采用具有深紫外线反射功能的膜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消杀管道的外部均匀涂覆有增透膜,所述增透膜采用氧化镁和氟化镁混合的膜材料。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出水管道分别穿过外壳并经由管接头连通至连接导管,所述管接头嵌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连接导管连通至输水管道或排水管道,且连通至所述进水管道的所述连接导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输水流速的阀门。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直接查看所述消杀管道的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居中开设在所述外壳的腰部或顶部,并与所述三组水平或竖直对齐;
[0018]所述观察窗口包括固定镶嵌在所述外壳上的透明玻璃板、滑动贴合安装在所述透明玻璃板朝外侧面的遮光帘板。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包括:
[0020]水流检测模块,选用水流传感器或漏水检测仪,用于监测所述消杀管道内的水流是否发生外泄情况;
[0021]灯光检测模块,选用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或照度计,用于监测所述紫外线消杀灯组的照射状态。
[0022]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控制单元还包括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开关和漏电保护器,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用于自动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的开启或关闭,所述漏电保护器用于在发生漏电故障时及时进行断电保护。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4]本技术中,消杀管道采用S型弯管结构,在紫外线消杀灯组的照射下,未经消毒的水流输入进水管道时完成第一次紫外线消杀,流经中间的过流管道时完成第二次紫外线消杀,最后流经出水管道时完成第三次紫外线消杀,排出消杀完毕的水流,延长了消毒杀菌的时间,提高了消毒杀菌的效率。
[0025]本技术中,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分别设于内腔体内的椭圆两个焦点所处的水平线上,并分别经受一组、二组的聚焦照射,过流管道设于内腔体内的椭圆中心点所处的水平线上,经受三组的直接照射,以针对性的消杀方式提高了消毒杀菌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内腔体横截面的椭圆呈竖长状时侧面结构剖视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内腔体横截面的椭圆呈竖长状时侧面结构剖视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内腔体横截面的椭圆呈扁平状时侧面结构剖视图。
[0031]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观察窗口拉起遮光帘板的示意图。
[0032]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外壳;101、内腔体;2、消杀管道;201、进水管道;202、过流管道;203、出水管道;3、管接头;4、连接导管;5、阀门;6、紫外线消杀灯组;601、一组;602、二组;603、三组;7、观察窗口;701、透明玻璃板;702、遮光帘板;8、电路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消杀管道(2)和紫外线消杀灯组(6);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呈椭圆柱状结构的内腔体(101);所述消杀管道(2)呈S型弯管结构,居中安装在所述内腔体(101)内,并沿所述内腔体(101)的椭圆长轴排布,所述消杀管道(2)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管道(201)、过流管道(202)和出水管道(203),所述进水管道(201)与所述出水管道(203)分别位于所述内腔体(101)内的椭圆两个焦点所处的水平线上,所述过流管道(202)位于所述内腔体(101)内的椭圆中心点所处的水平线上;所述紫外线消杀灯组(6)包括安装在所述内腔体(101)内壁面的一组(601)、二组(602)和三组(603),所述一组(601)、二组(602)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内腔体(101)的两侧端,且各具有间隔分布的两个紫外线灯,分别聚焦照射于所述进水管道(201)、出水管道(203),所述三组(603)具有一个紫外线灯,对应照射于所述过流管道(2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101)横截面的椭圆呈竖长状,所述消杀管道(2)沿所述内腔体(101)的椭圆长轴竖直排布,所述进水管道(201)、出水管道(203)分别位于所述内腔体(101)内的椭圆上下两个焦点所处的水平线上,所述一组(601)、二组(602)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内腔体(101)的上下端,分别聚集照射于所述进水管道(201)、出水管道(203),所述三组(603)居中设于所述内腔体(101)的腰部,水平照射于所述过流管道(2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式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体(101)横截面的椭圆呈扁平状,所述消杀管道(2)沿所述内腔体(101)的椭圆长轴水平排布,所述进水管道(201)、出水管道(203)分别位于所述内腔体(101)内的椭圆左右两个焦点所处的水平线上,所述一组(601)、二组(602)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内腔体(101)的左右端,分别聚集照射于所述进水管道(201)、出水管道(203),所述三组(603)居中设于所述内腔体(101)的底部,竖直照射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雷陈芝秀屈冰雁陈洋戴萍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