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绿豆收割机及绿豆收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96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绿豆收割机及绿豆收割方法,通过第一电机控制系统、第二电机控制系统分别实现对分离采摘转头及第一搅拌驱动总成、第二搅拌驱动总成的控制,通过分离采摘转头实现对绿豆丛的牵扯,通过第一去根总成、第二去根总成夹剪绿豆丛根部,最后滚动至由第一搅拌驱动总成、第二搅拌驱动总成的控制的搅拌分离总成中搅拌分离,掉入至流水线,由此输入至集料框中,通过第一电机控制系统、第二电机控制系统实现采摘转头的速度与搅拌分离的速度呈一定比例,可通过调整致使转动速率不同形成差速效果,提高收割效率。提高收割效率。提高收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绿豆收割机及绿豆收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绿豆收割机及绿豆收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家加大各领域科研的投入,随之也加快了农业设备的研发,在大面积和自动化集中化的种植业的时代背景下渐渐的利用科技产物替代一些传统的人工采摘方法。例如:CN203057857U,一种绿豆收割机,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专门对应收割绿豆的绿豆收割机。本技术的前支架和后支架通过立柱和套管插接,前支架前段罩有分秧罩,分秧罩上固定安装有分株杆,并且分秧罩顶尖部位安装有挂钩,行走轮轴连接在前支架上;在后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前、中、后三个立管,调整机构通过调整螺栓安装在前、后立管顶端,割刀通过连接板连接在固定套上,固定套和前立管、中立管插接;在后支架上轴连接有地轮。本技术结构简单,构造合理,是专门对应绿豆作物的收割机械,不但减少了对绿豆颗粒的损害,也减少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收割工作效率。该专利技术容易将多株绿豆丛属直接拽起,后期豆荚分离困难。例如:CN207978360U,小型绿豆收割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绿豆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去根总成(1)、第二去根总成(2)、第一电机控制系统(3)、第二电机控制系统(4)、第一搅拌驱动总成(5)、第二搅拌驱动总成(6)、框架总成(7)、搅拌分离总成(8),第一去根总成(1)、第二去根总成(2)、第一电机控制系统(3)、第二电机控制系统(4)、第一搅拌驱动总成(5)、第二搅拌驱动总成(6)、搅拌分离总成(8)均与框架总成(7)相连接,第一电机控制系统(3)与第一去根总成(1)、第一搅拌驱动总成(5)相连接,第二电机控制系统(4)与第二去根总成(2)、第二搅拌驱动总成(6)相连接,第一搅拌驱动总成(5)、第二搅拌驱动总成(6)均与搅拌分离总成(8)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绿豆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去根总成(1)包括电机A(1

1)、链轮A(1

2)、链条A(1

3)、链轮B(1

4)、轴A(1

5)、支撑总成A(1

6)、凹槽鼓圆柱(1

7)、凹槽滑块(1

8)、轴B(1

9)、轴C(1

10)、轴固定块A(1

11)、铲刀(1

12),电机A(1

1)其输出轴与链轮A(1

2)固定连接,链轮A(1

2)通过链条A(1

3)与链轮B(1

4)转动连接,链轮B(1

4)、凹槽鼓圆柱(1

7)均与轴A(1

5)固定连接,轴A(1

5)与支撑总成A(1

6)转动连接,凹槽滑块(1

8)与支撑总成A(1

6)连接,轴B(1

9)、轴C(1

10)均与凹槽滑块(1

8)、轴固定块A(1

11)固定连接,轴固定块A(1

11)与铲刀(1

1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绿豆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去根总成(2)所含部件均与第一去根总成(1)相同,其装配方式、顺序均与第一去根总成(1)相同,其运行顺序、实现功能均与第一去根总成(1)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绿豆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控制系统(3)包括电机B(3

1)、联轴器A(3

2)、轴D(3

3)、轴固定座A(3

4)、涡轮(3

5)、蜗杆(3

6)、带轴齿轮A(3

7)、双齿齿轮A(3

8)、双齿齿轮B(3

9)、双齿齿轮C(3

10)、双齿齿轮D(3

11)、带轴齿轮B(3

12)、轴固定座B(3

13)、带轮A(3

14)、皮带A(3

15)、带轮B(3

16)、连杆轴A(3

17)、连杆轴B(3

18)、Z型连杆(3

19)、连杆轴C(3

20)、连杆轴D(3

21)、轴固定座C(3

22)、轴固定座D(3

23)、轴固定座E(3

24)、环形连杆轴A(3

25)、锥齿轮A(3

26)、锥齿轮B(3

27)、锥齿轮C(3

28)、锥齿轮D(3

29)、环形连杆轴B(3

30)、直角齿轮块A(3

31)、齿轮块连接轴(3

32)、直角齿轮块B(3

33)、直角齿轮块C(3

34)、直角齿轮块D(3

35)、直角齿轮块E(3

36)、直角齿轮块F(3

37)、直角齿轮块G(3

38)、直角齿轮块H(3

39),机B(3

1)通过联轴器A(3

2)与轴D(3

3)固定连接,轴D(3

3)与轴固定座A(3

4)转动连接,轴D(3

3)与涡轮(3

5)、带轮A(3

14)固定连接,涡轮(3

5)与蜗杆(3

6)啮合连接,蜗杆(3

6)与带轴齿轮A(3

7)固定连接,带轴齿轮A(3

7)与双齿齿轮A(3

8)啮合连接,双齿齿轮A(3

8)与双齿齿轮B(3

9)啮合连接,双齿齿轮B(3

9)与双齿齿轮C(3

10)啮合连接,双齿齿轮C(3

10)与双齿齿轮D(3

11)啮合连接,双齿齿轮D(3

11)与带轴齿轮B(3

12)啮合连接,带轮A(3

14)通过皮带A(3

15)与带轮B(3

16)转动连接,带轮B(3

16)与连杆轴A(3

17)固定连接,连杆轴A(3

17)通过连杆轴B(3

18)与Z型连杆(3

19)转动连接,Z型连杆(3

19)通过连杆轴C(3

20)与连杆轴D(3

21)转动连接,连杆轴A(3

17)、连杆轴D(3

21)均与轴固定座C(3

22)转动连接,连杆轴D(3

21)与环形连杆轴A(3

25)固定连接,环形连杆轴A(3

25)与环形连杆轴B(3

30)转动连接,锥齿轮A(3

26)、锥齿轮B(3

27)、锥齿轮C(3

28)、锥齿轮D(3

29)均与环形连杆轴A(3

25)转动连接,锥齿轮A(3

26)通过锥齿轮B(3

27)与锥齿轮C(3

28)啮合连接,锥齿轮C(3

28)与锥齿轮D(3

29)啮合连接,连杆轴D(3

21)、锥齿轮D(3

29)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琬项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