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絮凝剂生产工艺,涉及絮凝剂生产工艺领域,所述絮凝剂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第一步:选取菌株,进行培养;第二步:发酵液,培养成品后进行发酵产出发酵液;第三步:发酵液稀释,在可控温温室中,发酵液稀释需要慢速搅拌摇匀;第四步:离心除菌体,对摇匀后的稀释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菌体;第五步:上清液超滤,离心除菌体后产出上清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本生产工艺的过程,使得所产出的絮凝剂具有较好的可二次分解的特性,使得对环境和人类无毒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有些硬件设备结合软件管控使得实现统一集中化的管控在一处,但也可以分开启动,使得生产过程的效率更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絮凝剂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絮凝剂生产工艺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絮凝剂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絮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可用于强化污水的初次沉淀、浮选处理及活性污泥法之后的二次沉淀,还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当用于剩余污泥脱水前的调理时,絮凝剂和助凝.剂就变成了污泥调理剂或脱水剂。
[000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大多数采用化学絮凝剂,化学絮凝剂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会造成二次污染,其生产工艺过程也是含有大量需要使用的化学成分,因而相较而言生物絮凝剂的成产过程更加环保,但是有些生产工艺过程较为松散,不够系统流程化的同一产出,易导致产出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絮凝剂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絮凝剂生产工艺,所述絮凝剂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0006]第一步:选取菌株,进行培养;
[0007]第二步:发酵液,培养成品后进行发酵产出发酵液;
[0008]第三步:发酵液稀释,在可控温温室中,发酵液稀释需要慢速搅拌摇匀;
[0009]第四步:离心除菌体,对摇匀后的稀释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菌体;
[0010]第五步:上清液超滤,离心除菌体后产出上清液,对上清液进行超滤,使得其浓缩至原体积的0.3至0.5倍;
[0011]第六步:添加乙醇或者丙酮,并且保持4度放置过夜;
[0012]第七步:离心去除上清液,在实现第六步后,实施离心处理去除上清液;
[0013]第八步:沉淀重溶于水,在第七步完成后,将去除上清液后的物质进行沉淀,沉淀后在此溶于水,而后再次沉淀;
[0014]第九步:丙酮洗涤;
[0015]第十步:乙醚洗涤;
[0016]第十一步:真空干燥,从而产出絮凝剂,
[0017]优选地,在所述的第三步中,慢速搅拌得到稀释发酵液的过程所需时间保持在1.5h至2.5h,且该过程采用搅拌装置或者人工手动完成,在所述的第四步中,对摇匀后的稀
释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菌体,其中的离心处理采用离心装置,在所述的第五步中,离心除菌体后产出上清液,对上清液进行超滤,其中超滤过程采用超滤装置,在所述的第十一步中,真空干燥采用真空干燥装置实现。
[0018]优选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硬件搅拌器整体和与其电性连接的软件搅拌控制器,所述软件搅拌控制器包括搅拌器驱动电机启闭控制模块、第一定时器以及驱动电机转速控制模块。
[0019]优选地,所述离心装置包括硬件离心机整体和与其电性连接的软件离心机启闭控制器。
[0020]优选地,所述超滤装置包括硬件超滤设备整体和与其电性连接的软件超滤设备启闭控制器。
[0021]优选地,所述真空干燥装置包括硬件真空干燥设备整体和与其电性连接的软件真空干燥控制器,所述软件真空干燥控制器包括真空干燥设备启闭控制模块和第二定时器。
[0022]优选地,所述软件搅拌控制器、软件离心机启闭控制器、软件超滤设备启闭控制器和软件真空干燥控制器的一端电性连接有同一个中央控制器。
[002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4]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本生产工艺的过程,使得所产出的絮凝剂具有较好的可二次分解的特性,使得对环境和人类无毒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有些硬件设备结合软件管控使得实现统一集中化的管控在一处,但也可以分开启动,使得生产过程的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离心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超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真空干燥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央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2]如附图1
‑
6所示的絮凝剂生产工艺,所述絮凝剂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0033]第一步:选取菌株,进行培养;
[0034]其中,根据上述菌株的选取采用具有可支撑絮凝剂的菌株,可产出支撑絮凝剂的菌株种类较多,根据成本效果综合考虑情况下,不同需要选用的菌体不同,如红平红球菌,其所产絮凝剂NOC
‑
1的絮凝效果相较更好,不仅有较强的絮凝沉降作用还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已用于畜产品废水处理;其次,菌株的培养,本申请中菌株培养选用:葡萄糖20g/L,K2HPO45 g/L,КH2PO42g/L,NaCl 0.1g/L,(NH4)2SO40.2 g/L,尿素0.5g/L,酵母膏0.5g/L,
MgSO40.2 g/L,pH=7至pH=8的范围,的培养基,且培养时间在3d较好,3d以后絮凝效果不再提高。
[0035]第二步:发酵液,培养成品后进行发酵产出发酵液;
[0036]第三步:发酵液稀释,在可控温温室中,发酵液稀释需要慢速搅拌摇匀,且慢速搅拌得到稀释发酵液的过程所需时间保持在1.5h至2.5h;
[0037]其中保证温度时间是因为,温度为25C更适宜该种类菌群生产,另外,最佳充氧量以摇床转速表示,由于在前期观察中发现过低过高的转速均对菌体生长不利,因此定为1.5h至2.5h的范围内。
[0038]第四步:离心除菌体,对摇匀后的稀释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菌体;
[0039]第五步:上清液超滤,离心除菌体后产出上清液,对上清液进行超滤,使得其浓缩至原体积的0.3至0.5倍;
[0040]第六步:添加乙醇或者丙酮,并且保持4度放置过夜;
[0041]第七步:离心去除上清液,在实现第六步后,实施离心处理去除上清液;
[0042]第八步:沉淀重溶于水,在第七步完成后,将去除上清液后的物质进行沉淀,沉淀后在此溶于水,而后再次沉淀,其中水也是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沉淀条件选择:采用不同体积比的乙醇、丙酮溶液对离心发酵液进行沉淀,并适当调节pH,经比较,丙酮沉淀效果好于乙醇沉淀,且当不调节pH时,1倍体积丙酮沉淀效果已相当好;
[0043]第九步:丙酮洗涤;
[0044]第十步:乙醚洗涤;
[0045]第十一步:真空干燥,从而产出絮凝剂;
[0046]根据上述内容得到生物絮凝剂,具有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絮凝剂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第一步:选取菌株,进行培养;第二步:发酵液,培养成品后进行发酵产出发酵液;第三步:发酵液稀释,在可控温温室中,发酵液稀释需要慢速搅拌摇匀;第四步:离心除菌体,对摇匀后的稀释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菌体;第五步:上清液超滤,离心除菌体后产出上清液,对上清液进行超滤,使得其浓缩至原体积的0.3至0.5倍;第六步:添加乙醇或者丙酮,并且保持4度放置过夜;第七步:离心去除上清液,在实现第六步后,实施离心处理去除上清液;第八步:沉淀重溶于水,在第七步完成后,将去除上清液后的物质进行沉淀,沉淀后在此溶于水,而后再次沉淀;第九步:丙酮洗涤;第十步:乙醚洗涤;第十一步:真空干燥,从而产出絮凝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剂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三步中,慢速搅拌得到稀释发酵液的过程所需时间保持在1.5h至2.5h,且该过程采用搅拌装置或者人工手动完成,在所述的第四步中,对摇匀后的稀释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去除菌体,其中的离心处理采用离心装置,在所述的第五步中,离心除菌体后产出上清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东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沃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