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887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房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包括底板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两侧的侧板机构,可升降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上的顶板机构,以及活动设置于前后两侧的前板机构和背板机构,所述侧板机构和所述顶板机构铰接。所述底板机构包括底座和若干主支撑横梁,所述主支撑横梁分别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两侧;所述侧板机构包括若干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铰接,所述第三侧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铰接,所述第二侧板底部与所述主支撑横梁滑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拓展面积更大,且结构稳定的厢式房车。厢式房车。厢式房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车结构
,特别是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

技术介绍

[0002]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休旅产品,发展至今房车主要有自行式与拖挂式这两大类。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服务业的新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日益提高。厢式房车主要面向不具备建设宾馆条件的旅游景区以及有集体出游、培训、活动需求的人员。它不受建设用地规划审批等制度性约束,改造与配套建设成本与造价远低于正常建筑的基础造价,商业运营模式简约,适用范围和情形广泛,市场量本利可观,有利于微观商业价值实现,促进就业。
[0003]现有的可拓展式房车通常是整体式拓展厢,即在箱体侧部设置有一可移动的活动仓,车辆行驶时活动仓回缩至与车厢本体重叠,拓展时整个活动仓水平移动使车厢本体的两侧向外移动,横向拓展车厢空间。但是这种拓展结构可拓展面积小,通常可拓展距离不会超过一个车厢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拓展面积更大,且结构稳定的厢式房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包括,
[0006]车厢本体,包括底板机构,活动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两侧的侧板机构,可升降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上的顶板机构,以及活动设置于前后两侧的前板机构和背板机构,所述侧板机构和所述顶板机构铰接;
[0007]所述底板机构包括底座、底板和若干主支撑横梁,所述底板装设于所述底座上部,所述主支撑横梁分别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两侧;
[0008]所述顶板机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两端的四组升降机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部的顶板;
[0009]所述侧板机构包括若干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若干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二侧板铰接,所述第三侧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铰接,所述第二侧板底部与所述主支撑横梁滑动配合;
[0010]所述前板机构包括第一前板和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前板两侧的第二前板,所述背板机构包括可后开门的第一背板和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两侧的第二背板;
[0011]所述车厢本体处于未拓展状态时,所述侧板机构折叠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两侧形成车厢侧壁,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分别翻转至与所述侧板机构的内壁平行;所述车厢本体处于拓展状态时,所述主支撑横梁向外延伸,所述顶板上升带动所述第一侧板形成拓展厢顶板,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至主支撑横梁移动至外端形成拓展厢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形成拓展厢底板,所述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分别翻转至活动侧与所述第二侧
板抵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横梁分别铰接于所述底座两侧,所述主支撑横梁上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侧板底部设置有一滑轮装置,所述滑轮装置包括滑轮座,所述滑轮座顶部与第二侧板转动连接,所述滑轮座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滑轮座顶部设置有开口相对的导向轨,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设置有一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轨滑动和转动配合的圆弧导向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底板机构还包括若干副支撑横梁,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支撑横梁之间,所述副支撑横梁水平铰接于所述底座两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横梁和副支撑横梁分别具有一固定端和一活动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底座水平铰接,所述活动端可升降设置有一用于与地面形成支撑的支脚。
[0016]进一步的,所述前板机构和所述背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液压缸、连杆和销轴座,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固定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销轴座固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分别通过所述所述销轴座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固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前板机构还包括第三前板,所述背板机构还包括第三背板,所述第三前板和所述第三背板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上部,所述车厢本体拓展状态时,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背板上翻至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前板机构和所述背板机构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前板机构上的第二液压缸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三前板铰接,所述背板机构上的第二液压缸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背板和所述第三背板铰接,所述第二液压缸为竖直倾斜设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背板的下部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背板的内侧设置有阶梯部,所述第一背板收回时,所述第一背板外壁形成所述车厢本体的背板,所述第一背板放下时,所述阶梯部形成进入所述车厢本体内部的通道。
[002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门板支撑架,所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装设于所述门板支撑架的顶升液压缸和顶升滑柱,所述顶升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门板支撑架和所述顶板固接,所述顶升滑柱一端与所述顶板固接,且另一端可滑动连接于所述门板支撑架上。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可活动的底板机构、侧板机构、顶板机构、前板机构和背板机构,所述底板机构两侧设置有可转动的主支撑横梁,所述主支撑横梁转动至与所述底板两侧垂直时为最大可拓展距离,即,所述主支撑横梁不但能提供拓展空间的支撑力,同时增大了拓展距离,所述主支撑横梁只需不超过车厢本体长度保证即可;
[0023]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侧板机构包括若干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以及一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支撑横梁上,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相邻边依次铰接,所述第一侧板与顶板铰接,所述第三侧板与底板铰接。未拓展状态时,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折叠设置于车厢本体两侧作为车辆侧壁;拓展状态时,所述顶板上升,所述主支撑横梁拓展到位后,所述第二侧板沿横梁移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分别形成拓展厢的顶板和底板,只需通过对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的尺寸和数量进行选择即可满足大面积拓展;
[0024]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背板机构和前板机构分别设置有可转动的第二背板和第二前板,未拓展状态时,所述第二背板和第二前板分别转动至所述第三侧板内侧作为车厢本体的侧壁;拓展状态时,当拓展厢的侧壁、顶板和底板全部到位后,所述第二背板和第二前板分别向外翻转至与拓展后的侧板抵接,对前后侧封闭形成拓展厢。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厢式房车的拓展状态图之一;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厢式房车的拓展状态图之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本体,包括底板机构(1),活动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1)两侧的侧板机构(2),可升降设置于所述底板机构(1)上的顶板机构(3),以及活动设置于前后两侧的前板机构(4)和背板机构(5),所述侧板机构(2)和所述顶板机构(3)铰接;所述底板机构(1)包括底座(11)、底板(12)和若干主支撑横梁(13),所述底板(12)装设于所述底座(11)上部,所述主支撑横梁(13)分别可活动安装于所述底座(11)两侧;所述顶板机构(3)包括设置于底座(11)两端的升降机构(31)以及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31)上部的顶板(32);所述侧板机构(2)包括若干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和若干第三侧板(23),所述第一侧板(21)的两侧分别与所述顶板(32)和所述第二侧板(22)铰接,所述第三侧板(2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22)和所述底板(12)铰接,所述第二侧板(22)底部与所述主支撑横梁(13)滑动配合;所述前板机构(4)包括第一前板(41)和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板(41)两侧的第二前板(42),所述背板机构(5)包括可后开门的第一背板(51)和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背板(51)两侧的第二背板(52);所述车厢本体处于未拓展状态时,所述侧板机构(2)折叠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两侧形成车厢侧壁,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分别翻转至与所述侧板机构(2)的内侧;所述车厢本体处于拓展状态时,所述主支撑横梁(13)向外延伸,所述顶板(32)上升,所述第二侧板(22)沿所述至主支撑横梁(13)移动至外端形成拓展厢侧板,带动所述第一侧板(21)形成拓展厢顶板,所述第三侧板(23)形成拓展厢底板,所述所述第二前板(42)和所述第二背板(52)分别翻转至活动侧与所述第二侧板(22)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横梁(13)分别铰接于所述底座(11)两侧,所述主支撑横梁(13)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31),所述第二侧板(22)底部设置有一滑轮装置(6),所述滑轮装置(6)包括滑轮座(61),所述滑轮座(61)顶部与第二侧板(22)转动连接,所述滑轮座(61)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滑轨(13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轮(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座(61)顶部设置有开口相对的导向轨(611),所述第二侧板(22)的底部设置有一导向座(24),所述导向座(24)的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轨(611)滑动和转动配合的圆弧导向部(24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拓展厢式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机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吴桦奎吴斌杰张冠华张松晖杨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