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包膜装置及包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486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芯包膜装置及包膜方法,电芯包膜装置包括下包膜组件,以及位于下包膜组件上方的上包膜组件,下包膜组件包括下折膜件、下压板以及下弹性单元,下压板滑动设于下折膜件的上方,下折膜件具有分设于电芯两侧的下折膜刀,上折膜件继续向下移动时,下压板向下滑动并压缩下弹性单元,使得下折膜刀穿出下压板并将下膜体的两侧向上翻折成上翻边,上翻边通过粘接层连接于下翻边的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芯包膜装置,能够先将上膜体包裹在电芯上,再将下膜体包裹在电芯上,并通过下膜体粘接在上膜体的两侧,以及加热电芯两端的上膜体和下膜体即可实现对电芯的包膜,从而利于提高电芯的包膜效率。高电芯的包膜效率。高电芯的包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包膜装置及包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电芯包膜装置。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电芯包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芯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Mylar膜包裹在电芯外,整个包裹的工艺较为复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3]第一步:先将Mylar膜放置于治具上,再将电芯放在Mylar膜上,接着将正极端板装入电芯正极;
[0004]第二步:通过底部热熔将Mylar膜分别与正极端板和负极顶盖底部连接固定;
[0005]第三步:包膜机械手夹持住Mylar膜一侧边角将Mylar膜翻折180
°
包住电芯;
[0006]第四步:通过顶部热熔将Mylar膜分别与正极端板和负极顶盖顶部连接固定;
[0007]第五步:上压刀向下折膜,下压刀向上上折膜将Mylar膜封口;
[0008]第六步:通过侧部热熔将Mylar膜分别与正极端板和负极顶盖侧部连接固定;
[0009]第七步:贴七道C型手指胶固定封口。
[0010]以上七步即为目前电芯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包膜装置,用于将上膜体(3)和下膜体(7)包裹于电芯(4)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膜装置包括下包膜组件,以及位于所述下包膜组件上方的上包膜组件,其中,所述下包膜组件包括下折膜件(6)、下压板(5)以及下弹性单元(9),所述下压板(5)滑动设于所述下折膜件(6)的上方,用于承托所述下膜体(7)和位于所述下膜体(7)上的电芯(4),所述下折膜件(6)具有分设于所述电芯(4)两侧,且能够穿经所述下压板(5)设置的下折膜刀(601),所述下弹性单元(9)设于所述下折膜件(6)与所述下压板(5)之间,且所述下膜体(7)上设有位于所述电芯(4)两侧的粘接层(701);所述上包膜组件包括上折膜件(1)、上压板(2)以及上弹性单元(8),所述上压板(2)滑动设于所述上折膜件(1)的上方,且能够吸附所述上膜体(3),所述上折膜件(1)具有分设于所述电芯(4)两侧且穿经所述上压板(2)设置的上折膜刀(101),所述上弹性单元(8)设于所述上折膜件(1)与所述上压板(2)之间;所述上折膜件(1)承接外力驱使向下移动时,所述上膜体(3)能够被压置于所述电芯(4)的上表面,所述上弹性单元(8)压缩蓄能,并驱使所述上折膜刀(101)穿出所述上压板(2),所述上折膜刀(101)将所述上膜体(3)的两侧向下翻折成下翻边;所述上折膜件(1)继续向下移动时,所述下压板(5)能够向下滑动并压缩所述下弹性单元(9),使得所述下折膜刀(601)能够穿出所述下压板(5)并将所述下膜体(7)的两侧向上翻折成上翻边,且所述上翻边通过所述粘接层(701)连接于所述下翻边的外侧,而将所述上膜体(3)和所述下膜体(7)包裹于所述电芯(4)外;所述上膜体(3)和所述下膜体(7)能够因被加热而分别包裹于所述电芯(4)两端的端盖(4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包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单元(8)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下弹性单元(9)的弹性模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迅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