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片及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负极片,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负极片的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快充、寿命长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移动终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因此,消费者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具有更高的要求。其中,锂离子在负极片表面以金属形式析出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一大安全问题。降低锂离子电池析锂风险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一大重要策略。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卷绕过程中正负极片覆盖出现位置偏差而导致的正极容量损失和安全性问题,往往将负极片的尺寸设置得比正极片的尺寸稍微大一点。然而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在负极片超出正极片的区域附近即负极片的边缘处发生析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片,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负极片的电池,其解决了电池在充放电循环使用过程中,导致负极片边缘处析锂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涂层包括第一涂层区(201)和第二涂层区(202),且所述第一涂层区(201)位于所述第二涂层区(202)的边缘;所述第一涂层区(201)涂覆有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涂层区(202)涂覆有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势高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过量区(101)和负极本体区(102),且所述负极过量区(101)位于所述负极本体区(102)的边缘;其中,所述负极过量区(101)与所述第一涂层区(201)位置相对;沿所述负极片的边缘至所述负极片的中心的方向,所述负极过量区(101)具有第一宽度L1,所述第一涂层区(201)具有第二宽度L2;所述L1和所述L2满足:L1≤L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区(201)环绕所述第二涂层区(202);所述负极过量区(101)环绕所述负极本体区(102)。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区(201)通过过渡涂层区(203)与所述第二涂层区(202)连接;所述过渡涂层区(203)涂覆有过渡负极活性物质;沿所述负极片的边缘至所述负极片的中心的方向,所述过渡负极活性物质的电势逐渐降低。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负极片的厚度方向,所述过渡负极活性物质具有叠加的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沿所述负极片的边缘至所述负极片的中心的方向,所述过渡负极活性物质中的所述第一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祖韵,王烽,李素丽,李俊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