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片、电芯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79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片、电芯及电池,该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功能表面包括空箔表面以及至少位于所述空箔表面两侧的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所述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分别设置有活性层;所述空箔表面设置有极耳,至少所述空箔表面覆盖有导电件,且所述导电件覆盖所述极耳并与所述极耳连接。由于导电件的设置,利用导电件的分流作用,能够降低电芯的内阻,从而提高电芯的充放电速度。充放电速度。充放电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片、电芯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了市场的新需求增长点。为了获得高倍率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通过对正负极活性材料进行改进,或者通过对电芯结构进行改进以减少电池的内阻,得到高倍率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进而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速度。例如卷绕式电芯中,通过将极耳设置在电极片的中段,降低电芯的内阻,使得充电功率提升。但是现有技术中电池的充放电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片,由于导电件的设置,利用导电件的分流作用,能够降低电芯的内阻,从而提高电芯的充放电速度。
[000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芯,该电芯由于包括上述电极片,能够有效降低电芯的内阻,进而提升充放电速度。
[000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由于包括上述电芯,能够实现快速充电。
[0006]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极片,电极片包括集流体,集流体的至少一功能表面包括空箔表面以及至少位于所述空箔表面两侧的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活性表面,所述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分别设置有活性层;所述空箔表面设置有极耳,至少所述空箔表面覆盖有导电件,且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极耳远离集流体的一侧并与极耳连接。
[000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集流体的两个功能表面均包括相互对应的空箔表面、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所述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分别设置有活性层;其中,一个所述空箔表面设置有极耳,至少所述空箔表面覆盖有导电件,且所述导电件覆盖所述极耳;另一个所述空箔表面覆盖有导电件。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导电件包括本部和延伸部,所述本部覆盖所述空箔表面,所述延伸部以所述本部靠近所述活性层的端部为起始向所述活性层延伸,所述延伸部层叠设置于所述活性层的表面。
[000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导电件的电导率大于103S/cm。
[00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导电件的原料选自铝、铜。
[00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导电件远离所述空箔的表面还覆盖有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在集流体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导电件在集流体的正投影;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电导率小于10
‑8S/cm。
[0012]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芯,包括上述的电极片。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电极片为负极片;所述电芯中,与所述负极片相邻的正极片包括与空箔表面对应的功能活性层,所述功能活性层表面覆盖有第二绝缘件。
[001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绝缘件在集流体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导电件在集流体的正投影,所述第二绝缘件的电导率小于10
‑8S/cm。
[0015]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芯。
[0016]本技术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电极片,在空箔表面设置有极耳并利用导电件覆盖空箔表面和极耳,从而使导电件起到分流作用,即,增加了电流从活性层流向极耳的途径。具体地,包括由活性层

集流体

极耳的电流途径,以及分流作用后的活性层

导电件

极耳的电流途径。因此,导电件的设置有助于实现电芯内阻的降低,提高电芯的充放电能力。
[0018]本技术提供的电芯,该电芯由于包括上述电极片,能够有效降低电芯的内阻,进而提升充放电速度。
[0019]本技术提供的电池,该电池由于包括上述电芯,能够实现快速充电。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片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片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片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片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芯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7]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芯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8]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芯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集流体;
[0031]13

第一集流体;
[0032]14

第二集流体;
[0033]110

负极片;
[0034]120

正极片;
[0035]130

隔膜;
[0036]11

第一功能表面;
[0037]12

第二功能表面;
[0038]121

凹槽;
[0039]101

空箔表面;
[0040]102

第一活性表面;
[0041]103

第二活性表面;
[0042]1021

第一活性层;
[0043]1031

第二活性层;
[0044]2‑
极耳;
[0045]20

第一极耳;
[0046]21

第二极耳
[0047]3‑
导电件;
[0048]30

第一导电件;
[0049]31

第二导电件;
[0050]33

第三导电件;
[0051]34

第四导电件
[0052]301

本部;
[0053]302

延伸部;
[0054]41

第一绝缘件;
[0055]42

第二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集流体,所述集流体的至少一功能表面包括空箔表面以及至少位于所述空箔表面两侧的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所述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分别设置有活性层;所述空箔表面设置有极耳,至少所述空箔表面覆盖有导电件,且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极耳远离集流体的一侧并与所述极耳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的两个功能表面均包括相互对应的空箔表面、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所述第一活性表面和第二活性表面分别设置有活性层;其中,一个所述空箔表面设置有极耳,至少所述空箔表面覆盖有导电件,且所述导电件覆盖所述极耳;另一个所述空箔表面覆盖有导电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本部和延伸部,所述本部覆盖所述空箔表面,所述延伸部以所述本部靠近所述活性层的端部为起始向所述活性层延伸,所述延伸部层叠设置于所述活性层的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雷明彭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