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73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属于家居用品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盒以及设置于支撑盒上方的枕芯,所述支撑盒的内腔的底壁安装有双轴马达,且双轴马达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螺杆,所述移动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的上方设有推杆,所述支撑盒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用于对枕芯进行支撑的支撑框,所述枕芯内安装有气囊,所述支撑框的底部安装有微型气泵,且气泵与气囊之间安装有通气管。该石墨烯发热颈椎枕,不仅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该颈椎枕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而且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该颈椎枕的硬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性。适性。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


[0001]本技术属于家居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颈椎枕大多采用化纤、羽绒、荞麦、乳胶、决明子等材质填充制成,主要作用是为了在人们睡眠时,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现有技术中,采用发热颈椎枕有助于改善头部及颈部血液循环,舒缓颈部肌肉,缓解疲劳。
[0003]参考中国授权专利:一种多功能石墨烯理疗枕,授权公告号:CN213788715U,包括枕芯以及套装于所述枕芯外周的枕套,所述枕芯上具有与用户头部相适应的头部凹槽区以及与用户肩颈部相适应的肩颈区,所述肩颈区内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在微型气泵的作用下能够充放气,所述肩颈区朝向用户的一侧还设有石墨烯发热片以及设于所述石墨烯发热片朝向用户一侧的多个电极贴片,其中所述石墨烯发热片能够被控制发热,所述电极贴片能够被控制产生脉冲。该技术能够有效牵引支撑颈部,减轻颈椎的负担,放松颈部肌肉,让损伤的颈椎得到充分的休息。但其也有一定的缺陷,如不同使用者的睡眠习惯不同,因此对枕头的高度需求也不相同,该理疗枕不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枕头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同使用者的睡眠习惯不同,因此对枕头的高度需求也不相同,该理疗枕不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枕头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包括支撑盒以及设置于支撑盒上方的枕芯,所述支撑盒的内腔的底壁安装有双轴马达,且双轴马达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螺杆,所述移动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套,所述移动套的上方设有推杆,所述支撑盒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用于对枕芯进行支撑的支撑框,所述枕芯内安装有气囊。
[000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的底部安装有微型气泵,且气泵与气囊之间安装有通气管。
[000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枕芯的表面朝向用户的一侧设有石墨烯发热片,且石墨烯发热片的表面朝向用户的一侧设有多个电极贴片。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推杆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移动套和支撑框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两个所述移动螺杆的螺纹走向相反。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盒的表面对称开设有四个限位孔,且支撑盒表面的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与支撑框固定连接的限位柱。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盒的内腔的底壁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支撑盒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供蓄电池充电的插孔。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该石墨烯发热颈椎枕,通过双轴马达带动移动螺杆转动,移动螺杆通过移动套带动两个推杆的下半部相向移动,从而推动支撑框以及枕芯向上移动,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该颈椎枕的高度进行调整;
[0013]通过微型气泵向气囊内进行充放气,对气囊内的充气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调整气囊的软硬程度,进而对该颈椎枕的软硬程度进行调整,该石墨烯发热颈椎枕,不仅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该颈椎枕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而且能够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该颈椎枕的硬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中:1、支撑盒;11、双轴马达;12、移动螺杆;13、移动套;14、推杆;15、安装座;16、限位柱;17、蓄电池;2、支撑框;21、枕芯;22、气囊;23、微型气泵;24、通气管;25、石墨烯发热片;26、电极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0]为了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该颈椎枕的高度进行灵活调整,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盒1的内腔的底壁通过螺钉安装有双轴马达11,且双轴马达11的两个输出端均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移动螺杆12,移动螺杆12远离双轴马达1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撑盒1的内壁转动连接,两个移动螺杆12的螺纹走向相反,移动螺杆1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套13;
[0021]移动套13的上方设有推杆14,支撑盒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支撑框2,支撑框2内固定安装有枕芯21,两个推杆14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移动套13和支撑框2固定连接的安装座15,支撑盒1的表面开设有供推杆14移动的通槽,支撑盒1的表面对称开设有四个限位孔,且支撑盒1表面的限位孔内滑动连接有与支撑框2固定连接的限位柱16,在支撑框2升降的过程中,保证支撑框2垂直升降,支撑盒1的内腔的底壁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内安装有蓄电池17,蓄电池17能够为该颈椎枕上的电气设备提供电力支持,支撑盒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供蓄电池17充电的插孔,通过双轴马达11带动移动螺杆12转动,移动螺杆12通过移动套13带动两个推杆14的下半部相向移动,从而推动支撑框2以及枕芯21向上移动,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该颈椎枕的高度进行调整。
[0022]为了根据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对该颈椎枕的硬度进行调节,同时对使用者的颈椎进行加热,如图1和图2所示,枕芯21内安装有气囊22,支撑框2的底部通过螺钉安装有微型气泵23,且气泵与气囊22之间安装有通气管24,通过微型气泵23向气囊22内进行充放气,对气
囊22内的充气量进行调整,从而调整气囊22的软硬程度,进而对该颈椎枕的软硬程度进行调整;
[0023]枕芯21的表面朝向用户的一侧安装有石墨烯发热片25,且石墨烯发热片25的表面朝向用户的一侧设有多个电极贴片26,石墨烯发热片25在通电后能够释放出远红外光波,这些远红外光波在人体接触吸收后,人体组织内的细胞与远红外光波产生共振,能有效激活身体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活性,进而可以有效的使气血循环通畅、疏通经络减轻病痛,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与此同时,电极贴片26则在运行时能够以冒充电刺激的方式按摩刺激用户的颈部肌肉,形成对针灸疗法的模拟,进一步减缓用户的肌肉疼痛。
[0024]本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25]工作原理:
[0026]该石墨烯发热颈椎枕,在使用时,使用者的颈部与头部枕在枕芯21的表面,启动双轴马达11,双轴马达11带动移动螺杆12转动,移动螺杆12通过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包括支撑盒(1)以及设置于支撑盒(1)上方的枕芯(2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盒(1)的内腔的底壁安装有双轴马达(11),且双轴马达(11)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螺杆(12),所述移动螺杆(1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套(13),所述移动套(13)的上方设有推杆(14),所述支撑盒(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用于对枕芯(21)进行支撑的支撑框(2),所述枕芯(21)内安装有气囊(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的底部安装有微型气泵(23),且气泵与气囊(22)之间安装有通气管(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发热颈椎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芯(21)的表面朝向用户的一侧设有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礼尧吴华任慧龙
申请(专利权)人:景德镇极热盛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