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
[0001]本技术涉及救生圈
,具体为一种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救生圈一般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而随着相关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已经研发出并进行了公开,其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其前方安装的热释电红外开关,它通过感受人体的红外线辐射,进而准确的定位落水者的方向,利用自身安装的水下推进器自动前去救人。救生圈的所有电路密封在外壳之内,电源则由一块可充电的锂电池提供,而现有的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其作为一种新的水上救援设备,自身结构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其自身U型结构的内部缺乏搭载平台,不易搭载溺水昏迷的人,而对上述问题,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也注意到了,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案,例如CN201920247794.X一种便于搭载的智能救生圈,其说明书中公开了“通过在智能救生圈上设置托板,便于落水者座着/趴着/躺着,将人体大部分置于水之上,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包括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1),且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1)后端结构的内侧设置有热释电红外开关、电源,且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1)的前端结构的两侧均安装有水下推进器(2),所述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1)壳体两侧的内壁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让位槽(3)、两个对称的第二让位槽(4),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让位槽(3)之间卡接有上承载板件(5),两个所述第二让位槽(4)之间卡接有下中空承载板件(6),且下中空承载板件(6)与上承载板件(5)相互重合对齐,所述下中空承载板件(6)的内侧套装有复合型杆件(7)、限位杆件(8),且复合型杆件(7)顶部的活动结构连接有延伸救援结构(9),而延伸救援结构(9)可收卷在下中空承载板件(6)的内部或者扩展延伸至下中空承载板件(6)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板件(5)由上承载板主体(51)以及上承载板主体(51)两侧各自连接的第一V槽导轨(52)组成,且两个第一V槽导轨(52)与两个第一让位槽(3)对应卡接安装,所述上承载板主体(51)顶部的前后端的边角均开设为圆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中空承载板件(6)由下中空承载板体(61)以及下中空承载板体(61)两侧各自连接的第二V槽导轨(62)组成,且两个第二V槽导轨(62)与两个第二让位槽(4)对应卡接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自动巡航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让位槽(3)一端的内侧和两个所述第二让位槽(4)一端的内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程光好,侯彦青,
申请(专利权)人:华巽云科技投资控股青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