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忠专利>正文

一种水上应急救生用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244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应急救生用品,包括布质或塑膜质的一主腔部及一体连通连接在主腔部一端的布质或塑膜质的两个支腔部,主腔部的相对连接支腔部的一端为开口端,每一支腔部相对连接主腔部的一端封闭,两个支腔部之间形成夹持间隙,用以在应急使用时通过在主腔部的开口端灌风,使得主腔部与支腔部膨胀,并在灌风后将主腔部的开口端浸入水中通过水密封,在水面浮出两个充气的支腔部提供浮力,两支腔部之间的夹持间隙以供托举求救人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上应急救生用品结构简单,无需传统水上应急救生品所需的充气装置,在充气时只需手持住开口端在空中移动即可灌气,并且在平时可折叠收纳放置至口袋内或提包内,便于携带。带。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应急救生用品


[0001]本技术涉及救生物件,具体地涉及一种水上应急救生用品。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水上应急救生物件较常见为救生圈,救生衣或者其他携带有充气组件的救生物品,此类救生物品在使用时要提前通过其他充气装置先将其充气好再下水,或者自带有可充气的组件先通过组件充气后再下水,使用较为不方便;没有自带充气组件的救生物件虽然结构简单,但在使用时要先找到一个充气设备充气,自带有充气组件的如打气结构或气泡剂则整体体积大且结构复杂,不利于携带,且如果是使用气泡剂制气的则只可使用一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收纳携带且无需充气组件的水上应急救生用品。
[0004]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水上应急救生用品,包括布质或塑膜质的一主腔部及连接在主腔部一端的布质或塑膜质的两个支腔部,主腔部的相对连接支腔部的一端为开口端,每一支腔部相对连接主腔部的一端封闭,两个支腔部之间形成夹持间隙,用以在应急使用时通过在主腔部的开口端灌风,使得主腔部与支腔部膨胀,并在灌风后将主腔部的开口端浸入水中通过水密封,在水面浮出两个充气的支腔部提供浮力,两支腔部之间的夹持间隙以供托举求救人员。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主腔部内设置有封闭结构,封闭结构选用拉链结构或粘接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结构选用粘接结构,主腔部内侧相对地设置具有粘毛的两连接带,以供对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主腔部的开口端外周设有抓手部和/或收纳袋。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腔部相对开口端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多个支腔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腔部与支腔部采用防水布一体形成。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腔部与支腔部在灌风后分别呈圆管状,支腔部的长度大于主腔部的长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腔部的长度在30

40cm,口径40

60cm,支腔部长度在50

70cm,口径在20

30cm。
[0013]更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腔部大小尺寸相当。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水上应急救生用品结构简单,无需传统水上应急救生品所需的充气装置,在充气时只需手持住开口端在空中移动即可灌气,并且在平时可折叠收纳放置至口袋内或提包内,体积可紧缩至甚至只有一包餐巾纸大小,非常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水上应急救生用品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的水上应急救生用品的主腔部浸入水中的状态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水上应急救生用品第二较佳实施例主腔部浸入水中封闭后的状态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水上应急救生用品第三较佳实施例主腔部开口端浸入水中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0]本技术技术核心是两头起应急水上救生气泡,原理来原于用一条完好的长裤,将两条裤管的裤脚处各自系个结,倒扣在水面上形成两个气泡,人跨坐在两气泡当中或趴在当中都可以浮在水面上,可以起到应急救生的作用。据此,用密度较高的布做成长裤状的双管单口口袋。这口袋扣在水面上瞬间形成两个气泡遇水应急自救、救生非常便利。本水上应急救生用品可做成折叠小包,方便携带。
[0021]根据该原理,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一种水上应急救生用品10,包括一主腔部11及连接在主腔部11一端一体连通的两个支腔部12,主腔部11的相对连接支腔部12的一端为开口端111,每一支腔部12相对连接主腔部11的一端封闭,两个支腔部1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的夹持间隙121。在应急使用时,主腔部11用作为灌风部,两个支腔部12用作为空气包部,通过在主管部开口端111灌风,使得主腔部11与支腔部12膨胀,在灌风后将主腔部11开口端111扣在水上面上,并浸入水中,整个灌风与扣水面的动作连贯一次完成,主腔部11内的空气排出,在水面将浮出两支腔部12或两个支腔部12的上端,求救人员躯干趴于或者坐骑在夹持间隙121处,即可通过两个相连的浮出在水面的支腔部12将人浮起,进一步地,趴在夹持间隙121处时求救人员两个肩胛窝(也称肢胛窝)也可分别将两个支腔部12的下端(即连接主腔部11的一端)夹紧,以防支腔部12漏气。
[0022]其不同于单个的可灌风充气的物件,通过设置主腔部11及相连在主腔部11上的两个支腔部12,主腔部11灌风及起到在水里连接两个支腔部12的作用,两个支腔部12形成两个空气包浮在水面上,浮力大,有利于夹持求救人员的躯干,两侧浮力均匀,漂浮平稳,对于水性较好的求救者甚至可以骑坐在两支腔部中间,前后两侧的支腔部12可对求救者夹持。
[0023]水上应急救生用品10整体类似于裤子,其裤管的末端是封闭的。主腔部11与支腔部12可一体裁制制作,可采用不透气或透气性差的布匹或塑膜制作,如采用制作雨伞的防水布制作,可供水上应急救生用品10便于折叠收纳。
[0024]对于采用透气性差的布匹制作的所述水上应急救生用品10,如棉质布料,在使用前,可通过先过水打湿水上应急救生用品10,水浸湿布匹表面,可增加布匹表面对空气的密封性,然后再通过在开口端111灌风,灌风后将开口端111浸入水中,两支腔部12将浮起在水面。
[0025]根据上述水上应急救生用品制作的原理,对于穿着在人身的气密性较好的衣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汽车落水后,求救人员可脱下自己的衣服,一端打结密封,另一端
灌风,亦可快速制作出可浮起的救生物件,实现自救,如将裤子的两个裤管管口端打结,裤头端灌风,然后浸入水中,则可制作出临时的救生漂浮件,为被救延长救援时间。
[0026]较佳地,主腔部11或支腔部12设计为圆管状,在灌风后呈圆管状,支腔部12的直径小于主腔部11的直径,两个所述支腔部12可设置为尺寸大小相当,进一步两个所述支腔部12可平行设置,沿主腔部11延长方向延伸,如此,便于灌风时气流顺着主腔部11灌入至两支腔部12内,将两支腔部12灌满气。可以理解,只要灌气通畅,两个所述支腔部12亦可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夹角。更进一步地,连接支腔部12的所述主腔部11的一端可一体连接有多个支腔部12,不局限于两个,较佳地选择为两个,两个在浮起后具有较佳的漂浮稳定性,便于夹持求救人员的躯干,且避免多个可能在应急时引起杂乱。此外,为了确保灌气顺畅及支腔部12漂浮且足够的浮力支撑求救人员,支腔部12的长度大于主腔部11的长度,通常可设置,主腔部11的长度最佳在30

40cm,口径40

60cm,支腔部12最佳的长度在50

70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应急救生用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质或塑膜质的一主腔部(11)及一体连通连接在主腔部(11)一端的布质或塑膜质的两个支腔部(12),主腔部(11)的相对连接支腔部(12)的一端为开口端(111),每一支腔部(12)相对连接主腔部(11)的一端封闭,两个支腔部(12)之间形成夹持间隙(121),用以在应急使用时通过在主腔部(11)的开口端(111)灌风,使得主腔部(11)与支腔部(12)膨胀,并在灌风后将主腔部(11)的开口端(111)浸入水中通过水密封,在水面浮出两个充气的支腔部(12)提供浮力,两支腔部(12)之间的夹持间隙(121)以供托举求救人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应急救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部(11)内设置有封闭结构(14),封闭结构(14)选用拉链结构或粘接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应急救生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14)选用粘接结构,主腔部(11)内侧相对地设置具有粘毛的两连接带,以供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