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透镜,将经过透镜本体的光线分别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和第二照射区域,透镜本体中,第一光学部设置在主光轴对应第一照射区域的一侧,包括第一全反射面,适于将进入第一光学部的光线全反射后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的近光轴侧;第二光学部设置为与第一光学部邻接,包括第二全反射面,适于将进入第二光学部的光线全反射后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的远光轴侧;第三光学部,设置为与第二光学部邻接在相对于第一光学部的另一侧,适于将进入第三照射部的光线经过会聚出射到第二照射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将光源的光线向不同角度进行会聚,实现了远近不同照射面的分别照明效果,具有简化安装和降低成本的效果。具有简化安装和降低成本的效果。具有简化安装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照明透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透镜及应用其的照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商场中,服装展柜不仅挂放有衣裤服饰,还会在上方放置广告宣传牌,对这种具有高度的对象进行照明时,一般会在其的前上方设置一个光源,光源的高低处都需要达到照明效果,市面上常见的光源因为结构单一,光线较为发散,对于高低远近处照明的需求,往往需要设置多个光源对不同方位分别照明。
[0003]例如如图1所示的一种服装展示照明场景中,光源的下方的第一照射面41处放置服装,距离灯具近且照射面大,光源的上方的第二照射面51处放置宣传牌,距离灯具远且照射面小,并且两个照射面上下分开,对于这样的使用需求,市面上的普通光源已不能满足,若设置多个光源分别照明,存在成本较高、布置操作复杂的问题。
[0004]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照明透镜及对应的灯具,通过一种光源实现多照射面的照明使用,并且达到较好的均匀照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单一光源无法较好实现兼顾多处照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透镜,包括设置于光源和被照射面之间的透镜本体,透镜本体形成光源容纳腔,光源安装于基面上,光源的主光轴沿基面的法向并穿过透镜本体,其中,来自光源的光线经过透镜本体后分别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和第二照射区域,透镜本体包括依次邻接的第一光学部、第二光学部和第三光学部,其中,第一光学部,设置在主光轴对应第一照射区域的一侧,包括第一全反射面,第一全反射面相对主光轴向外倾斜设置且与主光轴不相交,适于将进入第一光学部的光线全反射后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的近光轴侧;第二光学部,设置为与第一光学部邻接,包括第二全反射面,第二全反射面相对主光轴向外倾斜设置,适于将进入第二光学部的光线全反射后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的远光轴侧,第二全反射面与光源的轴向距离大于第一全反射面与光源的轴向距离;第三光学部,设置为与第二光学部邻接在相对于第一光学部的另一侧,适于将进入第三照射部的光线经过会聚出射到第二照射面。
[0007]进一步地,第一光学部包括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第二光学部包括第二入射面和第二出射面,第三光学部包括第三入射面和第三出射面,并且,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和第三入射面依次连接而形成光源容纳腔。
[0008]进一步地,第一全反射面和第一出射面端部相连,且第一全反射面与第一出射面形成锐角,第一出射面接收来自第一全反射面的全部反射光线,并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的近光轴侧。
[0009]进一步地,第二全反射面为曲面,第二全反射面和第二出射面端部相连,第二出射
面接收来自第二全反射面的全部反射光线,并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的远光轴侧。
[0010]更进一步地,第二全反射面沿着远离主光轴的方向曲率半径逐渐增加。
[0011]进一步地,第一出射面沿光轴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一出射面和第二出射面端部相连,且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
°
。
[0012]进一步地,第三入射面为平面或凹面。
[0013]更进一步地,第三出射面为凸面,第三出射面接收来自第三入射面的全部光线。
[0014]进一步地,第一照射区域和第二照射区域分别设置在主光轴的径向两侧。
[0015]进一步地,第三光学部相对于第一光学部设置在主光轴的另一侧,且第三光学部与主光轴不相交。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架、灯罩以及设置在灯架上的LED光源,其中,灯架上还固定设置上述的照明透镜,LED光源设置于光源容纳腔中,透镜本体固定安装在灯架上。
[0017]进一步地,灯罩、透镜本体和灯架为长条形,灯罩、透镜本体和灯架的长度方向与主光轴垂直,LED光源包括多个沿着灯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电路板的LED芯片。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照明方法,其使用了上述的照明透镜,包括以下步骤:
[0019]通过照明透镜的第一光学部和第二光学部,将光源的一部分光线照射到第一照射区域的第一照射面;通过照明透镜的第三光学部,将光源的一部分光线照射到第二照射区域的第二照射面;其中,第一照射面和第二照射面分别设置于主光轴的两侧。
[0020]进一步地,第一照射面距离透镜本体近且照射面大,第二照射面距离透镜本体远且照射面小。
[0021]本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基于大角度光通过凸透镜会聚、小角度光采用全反射的设计原理,将光源的光线向不同角度进行会聚,实现了远近不同照射面的分别照明效果,具有简化安装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
技术介绍
的照明场景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的光路示意图(一);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的光路示意图(二);
[0027]图5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的一种灯具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5的灯具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图5的灯具中的透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
[0031]100透镜本体,101光源容纳腔,200光源,201主光轴,300基面,10第一光学部,11第一入射面,12第一出射面,13第一全反射面,14第一安装面,20第二光学部,21第二入射面,22第二出射面,23第二全反射面,30第三光学部,31第三入射面,32第三出射面,33第三安装面,1灯架,2LED光源,21电路板,22LED芯片,3灯罩,4第一照射区域,5第二照射区域,41第一
照射面,51第二照射面,L1第一光线,L2第二光线,L3第三光线,X法线方向,Y长度方向,Z基面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其包括透镜本体100,透镜本体100的朝向光源200的一侧形成光源容纳腔101。光源200安装于基面300上,光源200的主光轴201沿基面300的法线方向X并穿过透镜本体100,其中,基面方向Z沿基面300的平行方向,法线方向X与基面方向Z垂直。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光源200发射的光线,从透镜本体100的朝向光源200的一侧入射,经过透镜本体100后,在透镜本体100的另一侧出射,并且分别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4和第二照射区域5。进一步地,第一照射区域4和第二照射区域5分别设置在主光轴201的径向两侧,本专利技术的照明透镜适于上述分开的不同区域的照明使用。
[0033]透镜本体100的正对光源200和背对光源200的两侧,均由不同的面连接而成,根据面和面之间的交接点,将透镜本体100分成依次邻接的第一光学部10、第二光学部20和第三光学部30。
[0034]第一光学部10设置在主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透镜,包括设置于光源(200)的出光方向上的透镜本体(100),透镜本体(100)形成光源容纳腔(101),光源(200)安装于基面(300)上,光源(200)的主光轴(201)沿基面(300)的法线方向并穿过透镜本体(100),其特征在于,来自光源(200)的光线经过透镜本体(100)后分别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4)和第二照射区域(5),透镜本体(100)包括依次邻接的第一光学部(10)、第二光学部(20)和第三光学部(30),其中,第一光学部(10):设置在主光轴(201)对应第一照射区域(4)的一侧,包括第一全反射面(13),第一全反射面(13)相对主光轴(201)向外倾斜设置且与主光轴(201)不相交,适于将进入第一光学部(10)的光线全反射后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4)的近光轴侧;第二光学部(20):设置为与第一光学部(10)邻接,包括第二全反射面(23),第二全反射面(23)相对主光轴(201)向外倾斜设置且与主光轴(201)相交,适于将进入第二光学部(20)的光线全反射后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4)的远光轴侧,第二全反射面(23)与光源(200)的轴向距离大于第一全反射面(13)与光源(200)的轴向距离;第三光学部(30):设置为与第二光学部(20)邻接在相对于第一光学部(10)的另一侧,适于将进入第三照射部的光线经过会聚出射到第二照射面(5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透镜,其特征在于,第一光学部(10)包括第一入射面(11)和第一出射面(12),第二光学部(20)包括第二入射面(21)和第二出射面(22),第三光学部(30)包括第三入射面(31)和第三出射面(32),第一入射面(11)、第二入射面(21)和第三入射面(31)依次连接而形成光源容纳腔(1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透镜,其特征在于,第一全反射面(13)和第一出射面(12)端部相连,且第一全反射面(13)与第一出射面(12)形成锐角,第一出射面(12)接收来自第一全反射面(13)的全部反射光线,并出射到第一照射区域(4)的近光轴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透镜,其特征在于,第二全反射面(23)为曲面,第二全反射面(23)和第二出射面(22)端部相连,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祖平,薛元芳,郑兆勇,曲杨,
申请(专利权)人: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