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2439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将待测面光源置于测量平台的导轨上,通过将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导轨移动时获取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光功率部件的光入口处安装有预设孔径为1~2mm的挡板,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与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基于目标距离以及待测面光源与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待测面光源的目标发散角度;如此,在光功率部件的光入口处安装预设孔径的挡板,预设孔径为1~2mm,因此可提供足够小的入光孔,那么待测面光源逐步移动时,单步移动的距离也可以达到最小(为避免相邻步发生重叠,只需略大比入光孔直径);单步距离越小,发散角度的误差会越小,因此可提高发散角度的确定精度。定精度。定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TOF摄像模组
,尤其涉及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飞行时间Tof(time of flight)技术是一种从发射器发射测量光,经过目标物体反射回到接收器,根据测量光在此传播路程中的所用时间,来计算获取物体到接收传感器距离的3D成像技术。通过Tof技术生成的3D数据可实现行人探测、人脸识别、手部运动检测以及地图构建等功能,因此TOF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摄像模组的设计中。
[0003]面光源是Tof技术常用的发射光源。在实际应用中,面光源的发散角与接收器的接收角,需要进行匹配;既不能使发射角过大,造成能量浪费;也不能使发射角过小,无法完整覆盖传感器的接收面。
[0004]基于此,目前亟需一种可以准确测量面光源的发散角度的方法,以能精准设计匹配接收器的接收角度,进而提高TOF摄像模组的成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方法及设备,以解决或者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测量面光源的发散角度,导致接收器的接收角度无法适应匹配,进而影响TOF摄像模组的成像精度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0007]测量平台;
[0008]待测面光源,置于所述测量平台的X轴导轨或Y轴导轨上,所述待测面光源可沿所述X轴导轨或沿所述Y轴导轨移动;
[0009]光功率部件,置于所述测量平台的Z轴上,所述光功率部件的光入口处安装有预设孔径的挡板6,所述预设孔径1~2mm;其中,
[0010]控制器,用于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X轴导轨或沿所述Y轴导轨逐步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以及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以及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目标发散角度。
[0011]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0012]当所述待测面光源逐步移动至各位置时,采集光功率部件对应的功率值,形成映射表;所述映射表中存储有所述待测面光源的位置与光功率部件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013]从所述映射表中查找0.5倍最大功率值对应的所述待测面光源的当前位置;
[0014]获取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所述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光功率部件的正下
方。
[0015]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0016]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X轴导轨正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一目标距离;
[0017]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一发散角度;
[0018]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X轴导轨负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二目标距离;
[0019]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二发散角度;
[0020]基于所述第一发散角度及所述第二发散角度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X轴发散角度;所述待测面光源的X轴发散角度为所述第一发散角度与所述第二发散角度之和。
[0021]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
[0022]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Y轴导轨正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三目标距离;
[0023]基于所述第三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三发散角度;
[0024]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Y轴导轨负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四目标距离;
[0025]基于所述第四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四发散角度;
[0026]基于所述第三发散角度及所述第四发散角度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Y轴发散角度;所述待测面光源的Y轴发散角度为所述第三发散角度与所述第四发散角度之和。
[0027]上述方案中,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为100~500mm。
[002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9]将待测面光源置于测量平台的X轴导轨或Y轴导轨上,通过将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X轴导轨或Y轴导轨移动时获取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
[0030]将光功率部件置于所述测量平台的Z轴上,所述光功率部件的光入口处安装有预设孔径为1~2mm的挡板,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与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
[0031]基于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目标的距离以及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目标发散角度。
[0032]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包括:
[0033]当所述待测面光源逐步移动至各位置时,采集光功率部件对应的功率值,形成映射表;所述映射表中存储有所述待测面光源的位置与光功率部件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034]从所述映射表中查找0.5倍最大功率值对应的所述待测面光源的当前位置;
[0035]获取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所述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光功率部件的正下方。
[0036]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距离以及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目标发散角度,包括:
[0037]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X轴导轨正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一目标距离;
[0038]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一发散角度;
[0039]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X轴导轨负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二目标距离;
[0040]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二发散角度;
[0041]基于所述第一发散角度及所述第二发散角度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X轴发散角度;所述待测面光源的X轴发散角度为所述第一发散角度与所述第二发散角度之和。
[0042]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距离以及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目标发散角度,包括:
[0043]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Y轴导轨正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三目标距离;
[0044]基于所述第三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三发散角度;
[0045]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测量平台;待测面光源,置于所述测量平台的X轴导轨或Y轴导轨上,所述待测面光源可沿所述X轴导轨或沿所述Y轴导轨移动;光功率部件,置于所述测量平台的Z轴上,所述光功率部件的光入口处安装有预设孔径的挡板,所述预设孔径1~2mm;其中,控制器,用于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X轴导轨或沿所述Y轴导轨逐步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以及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以及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目标发散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测面光源逐步移动至各位置时,采集光功率部件对应的功率值,形成映射表;所述映射表中存储有所述待测面光源的位置与光功率部件的功率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所述映射表中查找0.5倍最大功率值对应的所述待测面光源的当前位置;获取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初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目标距离;所述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光功率部件的正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X轴导轨正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一目标距离;基于所述第一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一发散角度;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X轴导轨负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二目标距离;基于所述第二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二发散角度;基于所述第一发散角度及所述第二发散角度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X轴发散角度;所述待测面光源的X轴发散角度为所述第一发散角度与所述第二发散角度之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Y轴导轨正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三目标距离;基于所述第三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三发散角度;当所述待测面光源从初始位置沿所述Y轴导轨负方向移动时,获取所述待测面光源移动的第四目标距离;基于所述第四目标距离、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第四发散角度;基于所述第三发散角度及所述第四发散角度确定所述待测面光源的Y轴发散角度;所述待测面光源的Y轴发散角度为所述第三发散角度与所述第四发散角度之和。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面光源与所述光功率部
件之间的距离为100~500mm。6.一种面光源发散角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槐何磊周锐锐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丘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