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隧道全寿命裂缝监测系统及预警方法
: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裂缝监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隧道全寿命裂缝监测系统及预警方法。
技术介绍
:
[0002]在隧道衬砌结构中,隧道裂缝是最常见的病害问题之一,它产生的危害往往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对隧道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耐久性及防水性构成威胁,且易引发其他灾害问题,若隧道裂缝预警和处理不及时,严重时甚至危及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由此可见,提高隧道裂缝监测效率与准确率,建立自动化隧道监测系统和全面预警方法对于隧道安全通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常见的裂缝监测技术主要有: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裂缝监测技术、基于结构光的裂缝结构技术、基于超声波的裂缝监测技术和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裂缝检测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均具有点式测量特点,测点稀疏,难以实现对被测对象的全方位监控。此外,常规的监测技术多数仍不能实现分布式测量,且传感原理多种多样,数据种类多,难以集成大规模实时监测系统。
[0003]近年来,光纤传感(网)监测技术如光纤光栅应变/温度测量技术(FBG)、布里渊光时域反射应变/温度测量技术(BOTDR)、布里渊光时域分析应变/温度测量技术(BOTDA)及拉曼光时域反射应变/温度测量技术(ROTDR)等已被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0004]CN112857227A公开了一种能监测钢梁裂缝的分布式光纤传感装置及方法,该装置采用BOTDA应变分析仪获取布里渊应变频谱,并通过分析裂纹部分所对应的布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隧道全寿命裂缝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监测站点布置:在隧道监测区域设置若干定点铆钉,形成准分布式裂缝监测站点;步骤b,分布式光纤传感线路布置:一条光纤依次固定到定点铆钉上,其中相邻定点铆钉之间的光纤形成绷紧的传感光纤,每个定点铆钉上形成有松弛的温补光纤,形成分布式光纤传感线路;步骤c,频率漂移量和时间差采集:采用BOTDR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实时监测分布式光纤传感线路中的背向自然布里渊散射光的温度和应变频率漂移量及其对应时间差;步骤d,裂缝数据换算: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装置对BOTDR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无线传输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相邻监测站点的相对位移,进而计算裂缝宽度及其位置;步骤e,数据存储与预警:数据处理与分析装置将处理后隧道裂缝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据服务器云端和警报发生器,且警报发生器将接收后裂缝数据与对应裂缝阈值进行比对,若超过阈值时则发出预警信号;步骤f,监测态势展示:远程监测中心通过互联网提取数据服务器云端存储的裂缝数据,并接收警报发生器无线传输的预警信号,均以图表形式动态呈现在屏幕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隧道全寿命裂缝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点铆钉包括Ⅰ型铆钉和Ⅱ型铆钉;定点铆钉的栓板设置在螺杆的中上部,且Ⅰ型铆钉的栓板的底部两端为弧形的圆弧过渡段,Ⅱ型铆钉的栓板的顶部两端为弧形的圆弧过渡段;两个圆弧过渡段之间为光纤粘连段;定点铆钉的布置方法如下:步骤a1,将监测区域分为多个监测区段,在监测区段内沿隧道纵轴线即Y轴方向呈α夹角的竖直平面与隧道内壁的交线上沿直线每隔1m选定为监测站点位置,并以最低位置站点为起始点,按顺序分别命名为第0,1,2...n号站点;步骤a2,在选定好的监测站点位置上,按奇数号监测站点布置Ⅰ型铆钉,偶数号监测站点布置Ⅱ型铆钉,并将各个定点铆钉末端植入隧道内壁中,形成准分布式裂缝监测站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隧道全寿命裂缝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分布式光纤传感线路的布置方法为:步骤b1,调整定点铆钉的栓板在固定螺杆上的位置,使得传感光纤呈锯齿状布置;步骤b2,布置传感光纤时,在定点铆钉处预留一段光纤进行环圈绕制形成温补光纤,并保持温补光纤处于松弛状态;步骤b3,在定点铆钉处栓板上的光纤粘连段采用粘接剂固定传感光纤,并且传感光纤在经过铆钉栓板粘贴段和栓板圆弧过渡段后,固定到下一个定点铆钉上,保持传感光纤处于预拉伸状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隧道全寿命裂缝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隧道裂缝宽度值D的计算方法为:步骤d1,以第i号监测站点与第i
‑
1号监测站点之间的传感光纤为第i跨光纤,在计算第i号监测站点相对第i
‑
1号监测站点的相对位移变化时,假设第i
‑
1号监测站点相对不动;步骤d2,数据处理与分析装置对BOTDR数据采集和传输装置传输的布里渊频移进行解析,即从接收的布里渊频移中扣除温补光纤由温度信息引起的布里渊频移,所述由温度信息引起的布里渊频移为传感光纤两端的温补光纤引起的布里渊频移平均值,剩下为传感光
纤由应变信息引起的布里渊频移,进而采用下式推算分布式光纤传感线路上的由隧道裂缝引起应变变化:Δε=(ΔV
B
‑
ΔV
T
)C
ε
(1)式中,Δε为由隧道裂缝引起光纤布里渊频移处应变变化;ΔV
B
为温度变化与隧道裂缝引起的光纤布里渊总频移;ΔV
T
为温度变化引起的光纤布里渊频移;C
ε
为光纤的布里渊应变灵敏度系数;隧道裂缝位置,即分布式光纤传感线路中发生频率漂处至BOTDR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距离d,采用下式计算得到:式中,c为光速;n
e
为纤芯的折射率;Δt为发出的脉冲光与返回布里渊背散光的时间差;步骤d3,由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线路在监测区域呈椭圆型锯齿状分布,因而在三维坐标系空间中第i跨光纤监测站点的相对位移变化应先分别进行投影计算,然后再进行合并计算,并利用该跨光纤监测站点在X、Y、Z轴方向上相对位移X
i
、Y
i
、Z
i
代替其在对应方向上的裂缝宽度,其中三个投影平面分别为XOZ投影平面、XOY投影平面与YOZ投影平面:在XOZ投影平面上,根据已知初始隧道监测区段的相关参数,利用三角形几何关系求解XOZ投影平面上第i跨光纤的总长度S1,公式如下:=[S1‑
2rθ1‑
rθ2+rtanθ1+rtan(θ1‑
θ2)]2其中,a为椭圆型锯齿状分布式光纤的裂缝监测站点的初始距离在XOZ平面上的投影距离;L1、L2分别为XOZ投影平面上Ⅰ、Ⅱ型铆钉的栓板下平面中心点到隧道壁的最短距离;r为铆钉光纤过渡区段的曲率半径;θ1为各段传感光纤延伸方向与对应奇数号监测站点的光纤粘连段平面所成夹角;θ2为各跨光纤两端的监测站点对应的监测区段的圆心角;R表示隧道的半径;根据XOZ投影平面上第i跨光纤产生裂缝前、后的总长度S1、S1′
与传感光纤在X、Z轴方向上的应变变化Δε
X
、Δε
Z
之间关系建立相关关系式,公式如下:构建基于第i号监测站点处铆钉固定螺杆的X
′
OZ
′
局部坐标系,并假设产生裂缝后,X
′
OZ
′
局部坐标系上第i号监测站点相对第i
‑
1号监测站点的相对位移为X
i
′
、Z
i
′
,并根据S1′
、X
i
′
、Z
i
′
及产生裂缝后第i跨光纤延伸方向与第i
‑
1号监测站点的光纤粘连段平面所成夹角θ1′
之间的三角形几何关系建立相关关系式,公式如下:
根据XOZ投影平面上第i跨光纤产生裂缝前、后的总长度S1、S1′
及X
′
OZ
′
局部坐标系上第i号监测站点相对第i
‑
1号监测站点的相对位移X
i
′
、Z
i
′
技术研发人员:邓波,李邦毅,李怡平,王沾城,李艺博,皇普心怡,樊军伟,张可心,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