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主要包括滑动轴承、锚固板、锚固定位架以及螺丝。所述锚固板分为大锚固板和小锚固板,大锚固板两侧开螺纹孔,小锚固板一侧开螺纹孔;所述锚固定位架中间开槽型孔,大小与螺丝直径相同,螺丝可在孔内左右滑动。该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通过螺丝来实现对本装置的限制,从而在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时,不会带动本装置左右偏移的同时,还能有效保持住碳纤维布中的预应力,以提升碳纤维布的加固效果。该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与现有的碳纤维布锚固装置相比,其结构形式更简单,体型小操作方便,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布锚固
,具体涉及一种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
技术背景
[0002]碳纤维布具有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低徐变﹑低热膨胀系数以及良好的耐酸碱腐蚀等性能,适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各种结构类型、结构形状的加固修复和抗震加固及节点的结构加固。采用碳纤维布加固主要有非预应力加固和预应力加固两种方法,预应力加固与非预应力加固相比,预应力加固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布高强度、低徐变等性能,加固效果显著,能提高结构的牢固性,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0003]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方法,需要用到碳纤维布锚固装置。现有的对碳纤维布锚固装置,主要是针对条状大型的碳纤维布进行锚固,而对环形碳纤维布进行锚固的装置较少,锚固效果不明显,现有的锚固装置结构复杂,锚固后碳纤维布预应力调节难度大,预应力损失较大其后粘贴加固质量和加固施工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装置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施工步骤繁琐、减少预应力损失等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主要包括滑动轴承、大锚固板、小锚固板、锚固定位架和螺丝。所述滑动轴承与本装置分离,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套在滑动轴承上,滑动轴承外圈与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内表面接触;所述大锚固板为五边形,尾部一侧开弧形槽,与滑动轴承紧贴接触,大锚固板两侧各开两个螺纹孔;所述小锚固板为等腰梯形,两侧可与大锚固板紧紧贴合,小锚固板尾部开两个螺纹孔;所述锚固定位架中间开两个槽型孔,尺寸与螺丝直径相同,小锚固板所开螺纹孔能分别通过两槽型孔。
[0007]优选的,所述大锚固板和小锚固板通过螺丝与锚固定位架进行连接,滑动轴承与其分离。
[0008]优选的,所述小锚固板通过螺丝与锚固定位架固定,小锚固板可左右进行移动。
[0009]优选的,所述大锚固板上的螺丝通过锚固定位架与大锚固板连接,大锚固板可在锚固定位架上前后移动,移动受到锚固定位架限制。
[0010]优选的,通过大锚固板上的螺丝,可固定住两个锚固定位架的间距,以此来限制小锚固板的移动。
[0011]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体积较小,受力体系简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操作安全可靠,提高粘贴加固质量和加固施工效率。
[0013](2)可有效保持碳纤维布内的预张拉力,减少预应力的损失,可使碳纤维布的张拉
工艺和粘贴工序都能够同时进行,提升了预应力张拉的施工效率,提高张拉质量,保证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在施工时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大锚固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小锚固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锚固定位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
滑动轴承;2
‑
大锚固板;3
‑
小锚固板;4
‑
锚固定位架;5
‑
螺丝;6
‑
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7
‑
螺纹孔;8
‑
弧形槽;9
‑
槽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以下仅仅用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考附图1
‑
附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主要包括滑动轴承1、大锚固板2、小锚固板3、锚固定位架4和螺丝5。所述滑动轴承1与本装置分离,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6套在滑动轴承1上,滑动轴承1外圈与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6内表面接触;所述大锚固板2为五边形,尾部一侧开弧形槽8,与滑动轴承1紧贴接触,大锚固板2两侧各开两个螺纹孔7;所述小锚固板3为等腰梯形,两侧可与大锚固板2紧紧贴合,小锚固板3尾部开两个螺纹孔7;所述锚固定位架4中间开两个槽型孔9,尺寸与螺丝5直径相同,小锚固板3所开螺纹孔7能分别通过两槽型孔9。
[0022]本实施例中,大锚固板2和小锚固板3通过螺丝5与锚固定位架4进行连接,滑动轴承1与其分离;小锚固板3通过螺丝5与锚固定位架4固定,小锚固板3可左右进行移动;大锚固板2上的螺丝5通过锚固定位架4与大锚固板2连接,大锚固板2可在锚固定位架4上前后移动,移动受到锚固定位架4限制;通过大锚固板2上的螺丝5,可固定住两个锚固定位架4的间距,以此来限制小锚固板3的移动。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6对滑动轴承1有向内的力,从而有导致带动大锚固板2向内移动的趋势,在导致小锚固板3有向外的趋势,而通过拧紧大锚固板2上的螺丝5,来限制住锚固定位架4向外移动的趋势,从而限制住小锚固板3,以此来固定本装置的形状,维持碳纤维布内预张拉力。
[0024]本技术的使用方法:首先用碳纤维布张拉装置对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进行张拉,达到预张拉力时,停止张拉;再将大锚固板2和小锚固板3放入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6中,再通过螺丝5与锚固定位架4进行连接,进行固定,来保持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6内预张拉力。
[0025]以上所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特征。对于本行业的技术人员而言,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对这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应涵盖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滑动轴承(1)、大锚固板(2)、小锚固板(3)、锚固定位架(4)和螺丝(5);所述滑动轴承(1)与本装置分离,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6)套在滑动轴承(1)上,滑动轴承(1)外圈与环形预应力碳纤维布(6)内表面接触;所述大锚固板(2)为五边形,尾部一侧开弧形槽(8),与滑动轴承(1)紧贴接触,大锚固板(2)两侧各开两个螺纹孔(7);所述小锚固板(3)为等腰梯形,两侧可与大锚固板(2)紧紧贴合,小锚固板(3)尾部开两个螺纹孔(7);所述锚固定位架(4)中间开两个槽型孔(9),尺寸与螺丝(5)直径相同,小锚固板(3)所开螺纹孔(7)能分别通过两槽型孔(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伸缩调节锚固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异,闫道双,彭晖,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