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点互信的电能表检监融合及失准更换技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422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点互信的电能表检监融合及失准更换技术的方法,通过搭建区块链的开发环境,实现电能表上游检定与下游监测区块链多点互信检监融合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电能表多点互信的区块链系统,同时将电能表的历史数据、检定数据以及监测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实现了电能表远程误差估计和隐患预警,并根据预警结果实现电能表的失准更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并将其与电能表相结合,使得电能表在数据管理,监管检测以及对数据的处理等方面都更加完善,通过多点互信的方法使得电能表在检定工作中避免了数据追溯、设备安全、个人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个人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个人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点互信的电能表检监融合及失准更换技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区块链电能表数据管理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点互信的电能表检监融合及失准更换技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售电市场的改革,各种分布式电源等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变成未来发展的趋势。电能表作为用户与电力系统的连接点,在电力系统中属于终端设备,其不仅是电网公司实现电能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还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建设的落脚点,具有保障民生、公平准确的特征。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围绕计量设备的全寿命周期初步建立了质量管控体系,但电能表质量管控仅限于内部各环节,仍存在管控难以覆盖计量设备出厂运行各环节、检测数据难以满足分析决策的需要、计量设备监测数据的挖掘与应用不足等诸多问题。
[000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能源流、业务流和数据流的统一使能源网络正向“互联网”模式演进。而随着能源需求和生产模式的“互联网化”,监管方和用户对能源供应安全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的需求日益旺盛,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当前电力公司采用的为中心式管理和数据集中储存的运行模式,电力公司具有最高权限。这就导致了攻击者可以通过获取这些数据对用户造成潜在威胁,且这种数据储存与管理模式容易造成数据被篡改或者丢失,造成严重后果。将区块链技术与电能表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电能表检定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追溯、设备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点互信的电能表检监融合及失准更换技术的方法,以实现对电能表的数据进行监控,覆盖计量设备出厂运行各环节、获取更多检测数据以满足分析决策的需要,且有效解决电能表检定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追溯、设备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多点互信的电能表检监融合及失准更换技术的方法,所述方法根据对电能表数据的检测与监控完成对失准电能表的误差估计和隐患预警,进而完成失准更换;
[0007]具体步骤为:
[0008]第一步:完成对区块链的建立,实现对已采集多源数据的智能电表进行上链部署,创建并监管由多个组织节点构成的区块链网络;
[0009]所述区块链网络包含区块链部署、组织节点创建、组织节点监控、智能合约管理功能;其中,所述区块链部署功能是指对已采集多源数据的智能电表进行上链部署,创建由多个组织节点构成的区块链网络,并安装部署链码;所述组织节点创建功能是指创建多个组织节点并按部署构成区块链网络,按照预设的业务需求创建多个通道,实现不同业务的独立创建与部署;所述组织节点监控是指监控区块链创建的多个组织节点,防止其在区块链
部署过程中出现错误;所述智能合约管理功能是指对已部署完成的区块链网络生成所需业务需求的智能合约,并管理该生成的智能合约;
[0010]第二步:在完成对区块链的建立后,对区块链进行管理;
[0011]区块链的管理用于管理已加入区块链网络的智能电表,获取已建立的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个组织节点及通道的信息,包含用户注册、数据调取以及合约建立功能;
[0012]第三步: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对电能表数据的检监融合,并通过对电能表历史数据、电能表检定数据和电能表监测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智能电表的隐患预警;利用来自国家电网公司计量生产调度平台、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和计量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解析出智能电表的来源数据、智能电表的测量数据和智能电表的交易数据,在提供检定报告的同时,把智能电表的相关数据存入区块链网络的节点中,实现对智能电表的检定;对于在运电能表,建立智能电表与区块链网络的连接,从智能电表向区块链网络传输电表数据;
[0013]第四步:利用在数据检监融合中获取到的电能表检定数据以及电能表监测数据,将其与电能表历史数据进行信息融合,提取电能表故障隐患特征信息,建立电能表性能综合评价模型,对电能表进行远程误差估计,提出电能表隐患预警模型;
[0014]第五步:依据电能表给出的分析评估,对电能表隐患预警环节中被报告为“不合格”的电能表,设计相关接口,将其对应的地址从全链条数据库中删去,并在原来的位置加入新电能表对应的地址,以实现电能表失准更换的功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并将其与电能表相结合,使得电能表在数据管理,监管检测以及对数据的处理等方面都更加完善,通过多点互信的方法使得电能表在检定工作中避免了数据追溯、设备安全、个人隐私等信息安全问题,通过提出的电能表隐患预警及失准更换技术使得在电能表的更换以及隐患监管方面更加便捷及时,为未来电能表的普及以及使用提供更好的环境。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电能表失准更换模块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专利技术针对电能表个数众多导致数据管理繁琐的问题,通过搭建区块链的开发环境,实现电能表上游检定与下游监测区块链多点互信检监融合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电能表多点互信的区块链系统,同时将电能表的历史数据、检定数据以及监测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实现了电能表远程误差估计和隐患预警,并根据预警结果实现电能表的失准更换。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多点互信的电能表检监融合及失准更换技术的方法,所述方法根据对电能表数据的检测与监控完成对失准电能表的误差估计和隐患预
警,进而完成失准更换;
[0021]具体步骤为:
[0022]第一步:完成对区块链的建立,实现对已采集多源数据的智能电表进行上链部署,创建并监管由多个组织节点构成的区块链网络;
[0023]所述区块链网络包含区块链部署、组织节点创建、组织节点监控、智能合约管理功能;其中,所述区块链部署功能是指对已采集多源数据的智能电表进行上链部署,创建由多个组织节点构成的区块链网络,并安装部署链码;所述组织节点创建功能是指创建多个组织节点并按部署构成区块链网络,按照预设的业务需求创建多个通道,实现不同业务的独立创建与部署;所述组织节点监控是指监控区块链创建的多个组织节点,防止其在区块链部署过程中出现错误;所述智能合约管理功能是指对已部署完成的区块链网络生成所需业务需求的智能合约,并管理该生成的智能合约;
[0024]第二步:在完成对区块链的建立后,对区块链进行管理;
[0025]区块链的管理用于管理已加入区块链网络的智能电表,获取已建立的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个组织节点及通道的信息,包含用户注册、数据调取以及合约建立功能;
[0026]第三步: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对电能表数据的检监融合,并通过对电能表历史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点互信的电能表检监融合及失准更换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根据对电能表数据的检测与监控完成对失准电能表的误差估计和隐患预警,进而完成失准更换;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完成对区块链的建立,实现对已采集多源数据的智能电表进行上链部署,创建并监管由多个组织节点构成的区块链网络;所述区块链网络包含区块链部署、组织节点创建、组织节点监控、智能合约管理功能;其中,所述区块链部署功能是指对已采集多源数据的智能电表进行上链部署,创建由多个组织节点构成的区块链网络,并安装部署链码;所述组织节点创建功能是指创建多个组织节点并按部署构成区块链网络,按照预设的业务需求创建多个通道,实现不同业务的独立创建与部署;所述组织节点监控是指监控区块链创建的多个组织节点,防止其在区块链部署过程中出现错误;所述智能合约管理功能是指对已部署完成的区块链网络生成所需业务需求的智能合约,并管理该生成的智能合约;第二步:在完成对区块链的建立后,对区块链进行管理;区块链的管理用于管理已加入区块链网络的智能电表,获取已建立的所述区块链网络中各个组织节点及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逸群刘春雨孙淑娴刘卿何海航何泽昊滕永兴于学均王子南杨嘉琛李政键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