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18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如下结构:垃圾层、排气层、第一隔离层、粘土层、排水层、第二隔离层、储水层和植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铺设腾发封场结构时,对垃圾层的垃圾堆体进行整形和压实,修剪成一定的造型;然后铺设排气层,收集垃圾层中产生的气体;排气层上铺设第一隔离层;再继续铺设粘土层;然后在粘土层上铺设排水层和第二隔离层;然后储水层铺设在第二隔离层上;最后铺设植被层。腾发封场结构利用不同层次的构造,对外来雨水有储蓄调控功能和阻滞功能,同时具有较好的持水性,适合湿润气候区的填埋场封场覆盖。的填埋场封场覆盖。的填埋场封场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场
,特别涉及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填埋场封场结构采用各种土工材料,特别是用以HDPE膜为核心的防渗材料进行复合封场。这种封场结构需要用到大量的人工合成土工材料,增加大量碳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如下结构:垃圾层、排气层、第一隔离层、粘土层、排水层、第二隔离层、储水层和植被层;排气层和排水层均为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均为土工布;储水层为机制砂层;植被层为存量生活垃圾筛分腐殖土。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铺设腾发封场结构时,对垃圾层的垃圾堆体进行整形和压实,修剪成一定的造型;然后铺设排气层,收集垃圾层中产生的气体;排气层上铺设第一隔离层;再继续铺设粘土层;然后在粘土层上铺设排水层和第二隔离层;然后储水层铺设在第二隔离层上;最后铺设植被层。腾发封场结构利用不同层次的构造,对外来雨水有储蓄调控功能和阻滞功能,同时具有较好的持水性,适合湿润气候区的填埋场封场覆盖。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垃圾层为经过平整压实的垃圾堆体,压实密度不小于800kg/m3。
[0009]进一步,排气层和排水层铺设厚度均不小于300mm,粒径均为20mm~40mm;边坡均为土工复合排水网,铺设厚度均不小于5.0mm。
[0010]进一步,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均的土工布的质量密度均不低于400g/m2。
[0011]进一步,储水层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压实度不小于85%。
[0012]进一步,植被层铺设厚度不小于150mm。
[0013]进一步,粘土层为压实的粘土,厚度不小于300mm,压实度不小于90%,渗透系数小于1.0
×
10
‑5m/s。
[0014]进一步,还包括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包括监测井、监测电极和监控装置,监测井贯穿植被层、储水层、第二隔离层、排水层、粘土层和第一隔离层并延伸至排气层内部,植被层、储水层、排水层、粘土层和排气层中均设置有监测电极,且监测电极通过铺设于监测井内部的监测线与外部监控装置电连接。
[0015]进一步,监测井为HDPE管,公称直径不小于160mm。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1、垃圾层、2、排气层,3、第一隔离层,4、粘土层,5、排水层,6、第二隔离层,7、储水层,8、植被层,9、监测井,10、监测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如下结构:垃圾层1、排气层2、第一隔离层3、粘土层4、排水层5、第二隔离层6、储水层7和植被层8;排气层2和排水层5均为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第一隔离层3和第二隔离层6均为土工布;储水层7为机制砂层;植被层8为存量生活垃圾筛分腐殖土。
[0020]铺设腾发封场结构时,对垃圾层1的垃圾堆体进行整形和压实,修剪成一定的造型;然后铺设排气层2,收集垃圾层1中产生的气体;排气层2上铺设第一隔离层3;再继续铺设粘土层4;然后在粘土层4上铺设排水层5和第二隔离层6;然后储水层7铺设在第二隔离层6上;最后铺设植被层8。腾发封场结构利用不同层次的构造,对外来雨水有储蓄调控功能和阻滞功能,同时具有较好的持水性,适合湿润气候区的填埋场封场覆盖;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以建筑垃圾为原材料,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减少建筑垃圾造成的社会污染;机制砂以建筑垃圾为原材料,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减少建筑垃圾造成的社会污染;存量生活垃圾筛分腐殖土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同时实现存量腐垃圾筛分腐殖土的资源利用。
[0021]本技术实施例2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垃圾层1为经过平整压实的垃圾堆体,压实密度不小于800kg/m3。直接采用现有的垃圾堆体,避免人工合成土工材料,减少碳排放。
[0022]本技术实施例3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排气层2和排水层5铺设厚度均不小于300mm,粒径均为20mm~40mm;边坡均为土工复合排水网,可快速导水,铺设厚度均不小于5.0mm。排水层顶部的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渗透系数大于1.0
×
10
‑3m/s。
[0023]本技术实施例4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隔离层3和第二隔离层6的土工布,隔离细颗粒进入排气层2和排水层5,土工布的质量密度均不低于400g/m2。
[0024]本技术实施例5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储水层7的机制砂层,可储存水分,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压实度不小于85%。
[0025]本技术实施例6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植被层8的存量生活垃圾筛分腐殖土,铺设厚度不小于150mm。
[0026]本技术实施例7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粘土层4为压实的粘土,阻隔水渗入垃圾堆体,厚度不小于300mm,压实度不小于90%,渗透系数小于1.0
×
10
‑5m/s。
[0027]本技术实施例8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包括监测井9、监测电极10和监控装置,监测井9贯穿所述植被层8、储水层7、
第二隔离层6、排水层5、粘土层4和第一隔离层3并延伸至排气层2内部,植被层8、储水层7、排水层5、粘土层4和排气层2中均设置有监测电极10,且监测电极10通过铺设于监测井9内部的监测线与外部监控装置电连接。
[0028]在铺设各层封场结构时同时安装监测井9,分别在植被层8、储水层7、排水层5、沾土层4和排气层2中埋设监测电极10逐层埋,并将监测线引入监测井9,与外部监控装置电连接;监测电极10可随时监测封场结构的温湿度,便于工作人员快速了解封场结构的内部情况。
[0029]本技术实施例9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监测井9为HDPE管,公称直径不小于160mm。HDPE管方便穿孔,安装快捷。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布置有如下结构:垃圾层(1)、排气层(2)、第一隔离层(3)、粘土层(4)、排水层(5)、第二隔离层(6)、储水层(7)和植被层(8);所述排气层(2)和所述排水层(5)均为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所述第一隔离层(3)和所述第二隔离层(6)均为土工布;所述储水层(7)为机制砂层;所述植被层(8)为存量生活垃圾筛分腐殖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层(1)为经过平整压实的垃圾堆体,压实密度不小于800kg/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层(2)和所述排水层(5)铺设厚度均不小于300mm,粒径均为20mm~40mm;边坡均为土工复合排水网,铺设厚度均不小于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3)和所述第二隔离层(6)的土工布的质量密度均不低于400g/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填埋场腾发封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层(7)铺设厚度不小于50mm,压实度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亮郭晓静蔡小平洪毅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泾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