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410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1
抑制起因于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的放电生成物的减少。空气净化器(61)在吹出风路(23)包括安装离子产生装置(71)的装置安装部(81)。装置安装部(81),具有:装置安装孔(82),使正侧以及负侧放电电极(11、12)以在与所述风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向吹出风路(23)内突出;以及分隔部件(83),风的流动的上游侧端部位于较装置安装孔(82)靠上游侧。部位于较装置安装孔(82)靠上游侧。部位于较装置安装孔(82)靠上游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安装放电装置的空气调节机等的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放电装置,已知有进行室内的空气的净化、杀菌或除臭等的离子产生装置。离子产生装置,对针状或刷状的放电电极施加高电压,在放电电极的前端与感应电极之间使电晕放电产生而由此产生离子。如此的离子产生装置,通常安装于吹送出空气调节机的空气的风路。
[0003]离子产生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通常产生正离子以及负离子。因此,离子产生装置,作为放电电极,包括:使正离子产生的正侧的放电电极、以及使负离子产生的负侧的放电电极。
[0004]具体来说,离子产生装置若在正侧的放电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施加正的高电压则电晕放电由此产生正离子,若在负侧的放电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施加负的高电压则电晕放电由此产生负离子。
[0005]另外,若已产生的正离子与负离子互相接触,则电性被中和,而减少离子量。因此,在专利文献2,为了将正离子与负离子变得难以混合,在具有正侧的放电电极的正离子产生元件与具有负侧的放电电极的负离子产生元件之间设置分隔板。分隔板为与在风路的风的流动方向平行。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0-044917号”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9-66029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然而,尽管分隔板将已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变得难以混合,但在另一方面,也具有所谓已产生的正离子以及负离子附着于分隔板,并使离子量减少的作用。因此,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在正离子产生元件与负离子产生元件之间仅单纯地设置分隔板的构成,相反地具有所谓离子量有可能减少的问题点。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在安装了放电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放电装置的第一放电电极而产生的放电生成物、以及由第二放电电极产生的放电生成物的减少。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其包括:风路,具有通向机外的吹出口;以及送风装置,向所述风路吹送风,在所述风路中设置有装置安装部,所述装置安装部安装有放电装置,所述放电装置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放电而产生
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生成物;所述装置安装部具有:装置安装孔,使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以在与所述风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向所述风路内突出;以及分隔部件,与所述风的流动方向平行地延伸,所述风的流动的上游侧端部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的排列方向中位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之间,且所述分隔部件位于较所述风路内的所述装置安装孔靠上游侧。专利技术效果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能够抑制在安装了放电装置的情况下,由放电装置的第一放电电极产生的放电生成物与由第二放电电极产生的放电生成物混合而减少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的(a)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前视图,图2的(b)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俯视图,图2的(c)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图2的(b)的A方向侧面图,图2的(d)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图2的(b)的B-B剖面图,图2的(e)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1的图2的(b)的C方向侧面图。图3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正侧放电电极、分隔板以及感应电极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4是作为安装上述离子产生装置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净化器的纵剖面图。图5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前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离子产生装置2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正侧放电电极、分隔板以及感应电极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正侧放电电极、分隔板以及感应电极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0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前视图,图10的(b)是图10的(a)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感应电极的第一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感应电极的第二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感应电极的第三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感应电极的第四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5的(a)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感应电极的第五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5的(b)是图15的(a)所示的感应电极的前视图。图16的(a)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感应电极的第六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6的(b)是图16的(a)所示的感应电极的前视图。图17的(a)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感应电极的第七构成例的俯视图,图17的(b)是图17的(a)所示的感应电极的前视图。图18的(a)是表示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分隔板的效果的
验证的离子产生装置的俯视图,图18的(b)是图18的(a)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8的前视图,图18的(c)是图18的(a)所示的离子产生装置的侧面图。图19是表示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分隔板的效果的验证的离子浓度的测量状态的说明图。图20的(a)是表示图19所示的设备的离子产生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前视图,图20的(b)是表示图20的(a)的D-D的剖面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离子产生装置所具有的分隔板的效果的验证结果的说明图。图2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净化器的构成的纵剖面图。图23是表示安装在图22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离子产生装置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在图22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吹出风路安装离子产生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5的(a)是表示图24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5的(b)是图25的(a)所示的吹出风路的装置安装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26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空气净化器的吹出风路的装置安装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方式1](离子产生装置1的构成)(离子产生装置1的构成概要)以下,基于图式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放电装置的离子产生装置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的(a)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1的前视图,图2的(b)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1的俯视图,图2的(c)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1的图2的(b)的A方向侧面图,图2的(d)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1的图2的(b)的B-B剖面图,图2的(e)是上述离子产生装置1的图2的(b)的C方向侧面图。图3是表示上述离子产生装置1的正侧放电电极11、分隔板14以及感应电极16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0013]如图1至图3所示,离子产生装置1具有正侧放电电极(第一放电电极)11、负侧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12、壳体部13、分隔板14、电极保护部15、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其包括:风路,具有通向机外的吹出口;以及送风装置,向所述风路吹送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路中设置有装置安装部,所述装置安装部安装有放电装置,所述放电装置通过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放电而产生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生成物;所述装置安装部具有:装置安装孔,使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以在与所述风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向所述风路内突出;以及分隔部件,与所述风的流动方向平行地延伸,所述风的流动的上游侧端部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的排列方向中位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放电电极之间,且所述分隔部件位于较所述风路内的所述装置安装孔靠上游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安装放电装置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野哲之江崎哲也大江信之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