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81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开孔区和设置于所述开孔区周边的触控区,所述触控区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设置,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开孔区断开,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目标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开孔区断开;所述触控区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围设于所述开孔区的外围。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保证开孔区的触控性能。请可以保证开孔区的触控性能。请可以保证开孔区的触控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触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全面屏(挖孔屏)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它突破常规,增添了产品的趣味性,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视觉冲击,在一些创意设计、展示和互动领域开展了新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全面屏可大幅提高屏占比,极大的增强人们的视觉感受,未来会成为主流产品。
[0003]然而现有挖孔屏的触控结构,开孔区的触控精度和灵敏度较标准区更差,由于全面屏(挖孔屏)的摄像头区域无触控结构,导致摄像头位置5

8mm区域没有触控功能,形成触控盲区,不利于界面功能拓展及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保证开孔区的触控性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开孔区和设置于所述开孔区周边的触控区,所述触控区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设置,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开孔区断开,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目标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开孔区断开;所述触控区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围设于所述开孔区的外围。
[0006]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为独立触控电极;所述驱动电极用于提供触控信号,所述感应电极用于将感测到的感测信号传输至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控制芯片,所述独立触控电极用于提供触控信号并将感测到的感测信号传输至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所述控制芯片。
[0007]其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沿所述开孔区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开孔区的外围。
[0008]其中,所述开孔区为圆形,多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为扇环形。
[0009]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直接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通过一连接桥搭接。
[0010]其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基板边缘区域的多条电极走线;每排沿所述第一方向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均与一条所述电极走线对应电连接,每排沿所述第二方向串联的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与一条所述电极走线对应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均与一条所述电极走线对应电连接。
[0011]其中,每条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电连接的所述电极走线,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沿
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朝向所述触控基板边缘区域延伸。
[0012]其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上的绝缘层;所述连接桥位于所述绝缘层背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一侧,所述连接桥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分别与其搭接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交叠区域,所述第一交叠区域的所述绝缘层设置有过孔,所述连接桥通过所述过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
[0013]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均同层同材料设置。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基板。
[00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触控基板包括开孔区和设置于开孔区周边的触控区,触控区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交叉设置,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在开孔区断开,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目标第二触控电极在开孔区断开;触控区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围设于开孔区的外围。通过在触控区设置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围设于开孔区的外围,使得开孔区的触控精度及灵敏度等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在采用挖孔屏设计来实现前置摄像头的隐藏时,可以消除摄像头区域触控盲区。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7]图1为本申请触控基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触控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其中,10、触控基板;100、开孔区;101、触控区;1011、第一触控电极;10110、目标第一触控电极;1012、第二触控电极;10120、目标第二触控电极;1013、第三触控电极;1014、连接桥;1015、电极走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触控基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触控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触控基板10包括开孔区100和设置于开孔区100周边的触控区101,触控区101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1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12,第一触控电极1011与第二触控电极1012交叉设置,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011中的目标第一触控
电极10110在开孔区100断开,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012中的目标第二触控电极10120在开孔区100断开;触控区101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1013,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1013围设于开孔区100的外围。
[0022]具体地,本申请的触控基板10可以应用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或者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触控基板10的开孔区100可以用于放置摄像头,开孔区100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开孔区100可以为圆形或方形。触控区101交叉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1011和第二触控电极1012,第一触控电极1011和第二触控电极1012的其中一个为驱动电极,另一个为感应电极。如图1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011和第二触控电极1012在开孔区100均断开;在断开处,靠近开孔区100两侧的第一触控电极1011为目标第一触控电极10110,一个目标第一触控电极10110位于开孔区100的下侧,一个目标第一触控电极10110位于开孔区100的上侧;靠近开孔区100两侧的第二触控电极1012为目标第二触控电极10120,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基板,所述触控基板包括开孔区和设置于所述开孔区周边的触控区,所述触控区设置有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叉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中的目标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开孔区断开,所述多个第二触控电极中的目标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开孔区断开;所述触控区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触控电极围设于所述开孔区的外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为独立触控电极;所述驱动电极用于提供触控信号,所述感应电极用于将感测到的感测信号传输至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控制芯片,所述独立触控电极用于提供触控信号并将感测到的感测信号传输至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所述控制芯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沿所述开孔区的周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开孔区的外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区为圆形,多个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为扇环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直接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旺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