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塑料容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包括罐体和罐沿,所述罐沿一体成型在罐体顶部,所述罐体内腔活动设有胶套,所述胶套顶部一体成型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位于罐沿内,所述罐体和胶套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罐体底部贯穿插接有排液管,所述胶套底部贯穿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排液管顶部插接在插接孔内,所述排液管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压帽,所述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所述排液阀位于罐体底部,所述罐沿内腔活动插接有限位压圈;本新型罐体和胶套内腔顶部均为弧形结构,可减少清理死角,松掉螺纹压帽,通过上提拉手,可将胶套底部从罐体内腔拉出,使其内壁翻出罐体,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洁。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洁。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塑料容器
,具体为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化工生产时,生产出的溶剂会有一定的腐蚀性,并通过耐腐蚀的塑料容器进行储存,在将溶剂排出时,需要对塑料容器进行清洁,以便再次使用时对其他溶液造成污染。
[0003]现有的塑料容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塑料容器具有一定的深度,从而在对其进行清洁时,需要将身体探入塑料容器内腔,导致对其内腔的清理难度较大,且残留的溶剂挥发时会产生一定的有毒气体,身体探入后会吸入有毒气体,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罐体和胶套内腔顶部均为弧形结构,可减少清理死角,松掉螺纹压帽,通过上提拉手,可将胶套底部从罐体内腔拉出,使其内壁翻出罐体,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洁。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包括罐体和罐沿,所述罐沿一体成型在罐体顶部,所述罐体内腔活动设有胶套,所述胶套顶部一体成型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位于罐沿内,所述罐体和胶套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罐体底部贯穿插接有排液管,所述胶套底部贯穿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排液管顶部插接在插接孔内,所述排液管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压帽。
[0008]优选的,所述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所述排液阀位于罐体底部。
[0009]优选的,所述罐沿内腔活动插接有限位压圈,所述固定圈位于限位压圈和罐沿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胶套内腔顶部对称设有拉手,所述拉手与胶套一体式成型。
[0011]优选的,所述罐体侧壁导通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上设有单向阀。
[0012]优选的,所述抽气管端部活动插接有手动排气泵。
[0013]优选的,所述罐体底部表面贯穿开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内腔活动插接有胶塞。
[001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5]1、本技术,罐体和胶套内腔顶部均为弧形结构,可减少清理死角,松掉螺纹压帽,通过上提拉手,可将胶套底部从罐体内腔拉出,使其内壁翻出罐体,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洁,将限位压圈取出后,可实现对胶套的快速更换。
[0016]2、本技术,将手动排气泵与抽气管端部插接相连,通过手动排气泵可将胶套外壁与罐体内壁之间的空气抽出,从而可使胶套外壁紧贴在罐体内壁表面。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胶套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罐体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罐体;2、罐沿;3、胶套;4、固定圈;5、限位压圈;6、排液管;7、螺纹压帽;8、排液阀;9、抽气管;10、单向阀;11、手动排气泵;12、拉手;13、排液孔;14、胶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4]如图1
‑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包括罐体1和罐沿2,所述罐沿2一体成型在罐体1顶部,所述罐体1内腔活动设有胶套3,所述胶套3顶部一体成型有固定圈4,所述固定圈4位于罐沿2内,所述罐体1和胶套3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罐体1底部贯穿插接有排液管6,所述胶套3底部贯穿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排液管6顶部插接在插接孔内,所述排液管6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压帽7。
[0025]需要说明的是,溶液可注入罐体1内进行储存,开启排液阀8可将溶液排出,罐体1和胶套3内腔顶部均为弧形结构,可减少清理死角,松掉螺纹压帽7,通过上提拉手12,可将胶套3底部从罐体1内腔拉出,使其内壁翻出罐体1,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洁,将限位压圈5取出后,可实现对胶套3的快速更换
[0026]如图2所示,所述排液管6上设有排液阀8,所述排液阀8位于罐体1底部。
[0027]需要说明的是,开启排液阀8可将溶液排出。
[0028]如图3所示,所述罐沿2内腔活动插接有限位压圈5,所述固定圈4位于限位压圈5和罐沿2之间。
[002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限位压圈5和罐沿2对固定圈4进行挤压,可对胶套3顶部与罐体1顶部连接处进行密封。
[0030]如图2所示,所述胶套3内腔顶部对称设有拉手12,所述拉手12与胶套3一体式成型。
[003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拉手12可快速将胶套3从罐体1内腔取出。
[0032]如图1所示,所述罐体1侧壁导通连接有抽气管9,所述抽气管9上设有单向阀10,所述抽气管9端部活动插接有手动排气泵11。
[0033]需要说明的是,将手动排气泵11与抽气管9端部插接相连,通过手动排气泵11可将胶套3外壁与罐体1内壁之间的空气抽出,从而可使胶套3外壁紧贴在罐体1内壁表面,单向阀10可防止空气进入,从而可将手动排气泵11拔出。
[0034]如图2所示,所述罐体1底部表面贯穿开设有排液孔13,所述排液孔13内腔活动插接有胶塞14。
[0035]需要说明的是,少量渗入到罐体1内腔的溶液,可在将胶塞14拔出后通过排液孔13排出。
[003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胶套3插接在罐体1内腔,胶套3顶部的固定圈4卡在罐沿2内腔,限位压圈5插接在罐沿2内,通过限位压圈5和罐沿2对固定圈4进行挤压,可对胶套3顶部与罐体1顶部连接处进行密封,胶套3底部通过插接孔与排液管6顶部相插接,通过旋转螺纹压帽7可对胶套3底部进行固定,将手动排气泵11与抽气管9端部插接相连,通过手动排气泵11可将胶套3外壁与罐体1内壁之间的空气抽出,从而可使胶套3外壁紧贴在罐体1内壁表面,单向阀10可防止空气进入,从而可将手动排气泵11拔出,溶液可注入罐体1内进行储存,开启排液阀8可将溶液排出,罐体1和胶套3内腔顶部均为弧形结构,可减少清理死角,松掉螺纹压帽7,通过上提拉手12,可将胶套3底部从罐体1内腔拉出,使其内壁翻出罐体1,从而方便对其进行清洁,将限位压圈5取出后,可实现对胶套3的快速更换,少量渗入到罐体1内腔的溶液,可在将胶塞14拔出后通过排液孔13排出。
[0037]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包括罐体(1)和罐沿(2),所述罐沿(2)一体成型在罐体(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腔活动设有胶套(3),所述胶套(3)顶部一体成型有固定圈(4),所述固定圈(4)位于罐沿(2)内,所述罐体(1)和胶套(3)底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罐体(1)底部贯穿插接有排液管(6),所述胶套(3)底部贯穿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排液管(6)顶部插接在插接孔内,所述排液管(6)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压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6)上设有排液阀(8),所述排液阀(8)位于罐体(1)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洁的塑料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沿(2)内腔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政,徐工业,康旭东,冯宝奎,殷兴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华普塑料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