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裹配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裹配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用于进行包裹配送的机器人分为室内机器人和室外机器人,但是,由于这两种机器人在运动时均存在探测盲区,且室内到室外之间存在较多的狭窄区域,如闸机、自动门、电梯等,使得室内机器人的活动区域仅限于室内,无法适应由室内到室外的运动场景;类似的,室外机器人的活动区域也仅限于室外,无法适应由室外到室内的运动场景。
[0003]因此,如何使包裹配送机器人能够适应室内到室外的运动场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包裹配送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包裹配送机器人无法适应室内到室外的运动场景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一种包裹配送机器人,包括:
[0006]机器人上装,包括上装机体和上装电路;
[0007]机器人下装,包括下装机体和下装电路;
[0008]具有上装端口和下装端口的连接器,所述上装端口连接所述机器人上装,所述下装端口连接所述机器人下装,用以实现所述上装机体和所述下装机体之间的装配,以及所述上装电路和所述下装电路之间的连接;
[0009]所述上装电路包括第一处理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一激光雷达,用于进行机器人周围预设区域内的距离探测;
[0010]所述下装电路包括第二激光雷达,所述第二激光雷达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以进行机器人周围盲区的距离探测;所述第一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裹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上装,包括上装机体和上装电路;机器人下装,包括下装机体和下装电路;具有上装端口和下装端口的连接器,所述上装端口连接所述机器人上装,所述下装端口连接所述机器人下装,用以实现所述上装机体和所述下装机体之间的装配,以及所述上装电路和所述下装电路之间的连接;所述上装电路包括第一处理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一激光雷达,用于进行机器人周围预设区域内的距离探测;所述下装电路包括第二激光雷达,所述第二激光雷达用于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处理器,以进行机器人周围盲区的距离探测;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激光雷达和所述第二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驱动机器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裹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装电路还包括:第二处理器,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红外测距传感器和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用于进行机器人行驶时的障碍物探测,所述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用于进行所述盲区内的距离探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裹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装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的防撞条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防撞条模块发送的触碰信号控制机器人停止运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包裹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装电路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的散热风扇和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温湿度信息控制所述散热风扇工作;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的惯性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惯性测量模块发送的速度和加速度信息确定机器人的运动姿态;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的急停开关和轮毂电机驱动器,所述轮毂电机驱动器与设置在所述下装机体中的轮毂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急停开关反馈的急停信号控制所述轮毂电机驱动器发出停止驱动信号,以控制所述轮毂电机停止工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裹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装电路还包括:充放电控制板,所述充放电控制板的第一供电输出端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设置在所述上装机体中的电源板,所述充放电控制板的第二供电输出端连接所述轮毂电机驱动器,所述充放电控制板的第三供电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充放电控制板的充放电控制端连接有电池。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裹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板包括:第三处理器、电池充电支路、电池供电支路,其中,所述第三处理器连接串设在所述电池充电支路中的开关电路,用以控制所述电池充电支路的通断;所述电池充电支路的输入端设置有充电接口,用以连接充电桩;所述电池充电支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电池供电支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所述电池供电支路具有至少四个供电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器、所述轮毂电机驱动器、所述第二处理器和所述第三处理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裹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支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第一电流检测电路、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一电压
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兆,
申请(专利权)人:丰巢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