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恒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362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恒温系统,具体涉及新风恒温技术领域,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上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上的若干个进气斗,所述进气斗上设置有滤气芯筒,所述滤气芯筒的底部设置有与进气斗相连通的连接加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导流组件,通过接头对气流进行聚拢,然后同时接头内的气流还会通过三通输送至两个横杆加强管内,在通过横杆加强管对气流进行分流,由插接加强管注入集气加强管内,之后通过滤气芯筒和连接加强管输送至进气斗和主机内,提高新风换气效果,使得温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实现主机的一机多送风的功能,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的便捷性以及多样性。捷性以及多样性。捷性以及多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恒温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风恒温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风恒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恒温恒湿新风系统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向室内送新风,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从而满足室内新风换气的需要。
[0003]专利申请号201821327112.8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恒温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热交换轮,所述热交换轮设置在壳体的中间,壳体的上下左右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朝向壳体中间延伸的四个定位隔板,该四个定位隔板的端部分别与热交换轮相接,定位隔板与热交换轮共同将壳体内部分隔为位于壳体上部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位于壳体下部的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新风入口、新风出口、回风入口和回风出口,其中,新风入口位于壳体的一侧的上方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回风入口位于壳体的另一侧的上方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新风入口与热交换轮之间设置有初效过滤器,热交换轮与新风出口之间设置有中效过滤器;
[0004]该结构在使用时,通过热交换轮与新风出口之间设置有中效过滤器,于是,室外的新鲜空气依次经过初效过滤和中效过滤之后再进入到室内,其空气质量大大的改善,但是在进行冷热交换时,不易于对气流进行分流输送,这样导致新风换气效果差,温度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恒温系统,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在进行冷热交换时,不易于对气流进行分流输送,这样导致新风换气效果差,温度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风恒温系统,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上设置有导流组件;
[0007]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上的若干个进气斗,所述进气斗上设置有滤气芯筒,所述滤气芯筒的底部设置有与进气斗相连通的连接加强管,所述滤气芯筒的两端均设置有集气加强管,两个所述集气加强管上均设置有插接加强管;
[0008]两个所述插接加强管上均设置有横杆加强管,两个所述横杆加强管之间设置有三通;
[0009]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三通底部的接头,所述接头与三通相连通,所述接头的底部设置有与接头相连通的消杀筒,所述消杀筒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应的进气斗相连接的立加强管,所述接头远离消杀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L加强管,所述第一L加强管上
设置有与第一L加强管相连通的第二L加强管,所述第一L加强管和第二L加强管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的底部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一侧设置有冷热箱,所述风机远离冷热箱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通过设置导流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整体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通过各个结构的相应配合使用,两个风机运行时,将气流抽输送至第一L加强管和第二L加强管内,并通过接头对气流进行聚拢,然后同时接头内的气流还会通过三通输送至两个横杆加强管内,在通过横杆加强管对气流进行分流,由插接加强管注入集气加强管内,之后通过滤气芯筒和连接加强管输送至进气斗和主机内,提高新风换气效果,使得温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0012]并且通过主机上设置的若干个进气斗,由连接加强管和立加强管分别对气流进行输送,实现主机的一机多送风的功能,提高了本技术在使用时的便捷性以及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第一L加强管、第二L加强管、三通、横杆加强管和接头的主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主机、进气斗、滤气芯筒和集气加强管的主视图。
[0017]附图标记为:1、主机;2、进气斗;3、滤气芯筒;4、连接加强管;5、集气加强管;6、插接加强管;7、横杆加强管;8、三通;9、接头;10、消杀筒;11、立加强管;12、第一L加强管;13、第二L加强管;14、集气罩;15、风机;16、冷热箱;17、驱动马达;18、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实施例中,如附图1

4所示的一种新风恒温系统,通过主机1上设置的导流组件,进行冷热交换时,方便对气流进行分流输送,温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且组件的具体结构设置如下;
[0020]导流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1上的若干个进气斗2,进气斗2上设置有滤气芯筒3,滤气芯筒3的底部设置有与进气斗2相连通的连接加强管4,滤气芯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集气加强管5,两个集气加强管5上均设置有插接加强管6;
[0021]两个插接加强管6上均设置有横杆加强管7,两个横杆加强管7之间设置有三通8;
[0022]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三通8底部的接头9,接头9与三通8相连通,接头9的底部设置有与接头9相连通的消杀筒10,消杀筒1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应的进气斗2相连接的立加强管11,接头9远离消杀筒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L加强管12,第一L加强管12上设置有与第一L加强管12相连通的第二L加强管13,第一L加强管12和第二L加强管13的底部均设置有集气罩14,集气罩14的底部安装有风机15,风机15的一侧设置有冷热箱16,风机15远离冷热箱16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马达17,驱动马达17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18。
[0023]根据上述结构在使用时,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本技术所制得的装置安装在指定的位置处,通过第一L加强管12和第二L加强管13底部的驱动马达17启动,驱动风机15运行,而风机15运行时会将冷热箱16内的气流抽取至第一L加强管12和第二L加强管13内,并通过接头9对气流进行聚拢,之后由消杀筒10通过立加强管11输送至主机1内喷出;
[0024]同时接头9内的气流还会通过三通8输送至两个横杆加强管7内,在通过横杆加强管7对气流进行分流,由插接加强管6注入集气加强管5内,之后通过滤气芯筒3和连接加强管4输送至进气斗2和主机1内;
[0025]并且通过主机1上设置的若干个进气斗2,由连接加强管4和立加强管11分别对气流进行输送,实现主机1的一机多送风的功能,提高了本技术在使用时的便捷性以及多样性。
[002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恒温系统,包括主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上设置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1)上的若干个进气斗(2),所述进气斗(2)上设置有滤气芯筒(3),所述滤气芯筒(3)的底部设置有与进气斗(2)相连通的连接加强管(4),所述滤气芯筒(3)的两端均设置有集气加强管(5),两个所述集气加强管(5)上均设置有插接加强管(6);两个所述插接加强管(6)上均设置有横杆加强管(7),两个所述横杆加强管(7)之间设置有三通(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三通(8)底部的接头(9),所述接头(9)与三通(8)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9)的底部设置有与接头(9)相连通的消杀筒(10),所述消杀筒(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欧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