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包括通风器主体,所述通风器主体包括通风管和风机,所述风机连接在通风管内部,且风机上加装滤网组件,所述通风管嵌入安装在墙体中,用于换气;防雨管,所述防雨管的出风口连接在通风管的户外侧,所述防雨管为弯折状,且防雨管的入风口垂直向下,所述防雨管的入风口外侧连接有导水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防雨管的弯折设计,使得防雨管的入风口处朝下,使得雨水更加不容易进入到防雨管中,同时利用导水环的引导作用,使得防雨管表面滑落的雨水可以远离防雨管的入风口,进一步保证了防雨管的防雨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防水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生产。便于推广生产。便于推广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器
,具体为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家庭室内换风系统中,新风机是比较常见的设备,其可以将室外的新鲜空气补充到室内,虽然现有的通风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有可改善的空间。
[0003]例如公告号为CN217274630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其包括管式通风器本体、以及设置在管式通风器本体出风端/进风端的挡雨机构;管式通风器本体包括一贯穿墙壁的第一管体;挡雨机构包括一套接在第一管体外侧的第二管体,第二管体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切面,切面朝下设置,该通风器通过在管式通风器本体位于外界的端口处设置挡雨机构,避免了当在下雨天气时,外界的雨水会因风力等作用吹进墙式通风器内。
[0004]上述通风器虽然加装了挡雨机构进行防雨,但是一旦自然风较大或者通风器的风力增加时,雨水还是容易被吸入至管道中,实际使用效果不佳,长期如此依旧容易对内部电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亟需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上述通风器虽然加装了挡雨机构进行防雨,但是一旦自然风较大或者通风器的风力增加时,雨水还是容易被吸入至管道中,实际使用效果不佳,长期如此依旧容易对内部电器造成一定的影响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包括通风器主体,所述通风器主体包括通风管和风机,所述风机连接在通风管内部,且风机上加装滤网组件,所述通风管嵌入安装在墙体中,用于换气;
[0007]防雨管,所述防雨管的出风口连接在通风管的户外侧,所述防雨管为弯折状,且防雨管的入风口垂直向下,所述防雨管的入风口外侧连接有导水环,且导水环为锥台形构件,采用防雨管的弯折设计,使得防雨管的入风口处朝下,使得雨水更加不容易进入到防雨管中,同时利用导水环的引导作用,使得防雨管表面滑落的雨水可以远离防雨管的入风口,进一步保证了防雨管的防雨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防水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生产。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的出风口处插入有纱网套,且纱网套通过螺纹或者磁吸式与通风管的出风口处进行固定,这样利用纱网套可以获得二次过滤的效果。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入风口的内表面上连接有挡水环,且挡水环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这样利用挡水环可以进一步避免雨水在通风管中流动,避免水液堆积在风机处。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的内表面上连接有海绵环,且海绵环位于两两挡水环之间,
所述海绵环的内表面为波纹或者锯齿状,这样利用海绵环可以对少量的水液进行吸收,同时在晴天时换风的气流会辅助海绵环进行干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防雨管的顶端连接有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的顶端插入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顶端连接有遮挡板架,所述安装杆和安装套筒的内部截面皆为方形,采用安装杆和安装套筒的活动限位,使得遮挡板架可以对防雨管进行遮挡,起到一定的防雨和防晒效果,从而避免防雨管表面过快老化或者被腐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雨管的耐用效果。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水环底端的外侧均匀连接有导流绳,且导流绳的底端连接有配重球,这样利用导流绳可以进行导流,配合上配重球的重量,使得导水环上雨水下落的过程中更加不容易因为换风时的气流而发生偏移。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设有防雨管和导水环,采用防雨管的弯折设计,使得防雨管的入风口处朝下,使得雨水更加不容易进入到防雨管中,同时利用导水环的引导作用,使得防雨管表面滑落的雨水可以远离防雨管的入风口,进一步保证了防雨管的防雨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防水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生产。
[0015]2.本技术通过设有安装套筒、安装杆和遮挡板架,采用安装杆和安装套筒的活动限位,使得遮挡板架可以对防雨管进行遮挡,起到一定的防雨和防晒效果,从而避免防雨管表面过快老化或者被腐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雨管的耐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通风管结构爆炸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防雨管结构仰视立体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防雨管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为:1、通风器主体;110、通风管;111、风机;112、防雨管;113、导水环;114、纱网套;115、挡水环;116、海绵环;117、安装套筒;118、安装杆;119、遮挡板架;120、导流绳;121、配重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本申请中使用的风机111为市场上可直接购买到的产品,其原理和连接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0024]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1
‑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包括通风器主体1,通风器主体1包括通风管110和风机111,风机111连接在通风管110内部,且风机111上加装滤网组件,通风管110嵌入安装在墙体中,用于换气;
[0025]防雨管112,防雨管112的出风口连接在通风管110的户外侧,防雨管112为弯折状,且防雨管112的入风口垂直向下,防雨管112的入风口外侧连接有导水环113,且导水环113为锥台形构件,通风管110的出风口处插入有纱网套114,且纱网套114通过螺纹或者磁吸式与通风管110的出风口处进行固定,通风管110入风口的内表面上连接有挡水环115,且挡水环11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通风管110的内表面上连接有海绵环116,且海绵环116位于两两挡水环115之间,海绵环116的内表面为波纹或者锯齿状。
[0026]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风机111,使得室外的空气穿过防雨管112和通风管110进入到室内,同时纱网套114会对气流进行二次过滤,以及防雨管112的弯折以及挡水环115可以起到防雨效果。
[0027]实施例二:
[0028]参照说明书附图中图3
‑
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防雨管112的顶端连接有安装套筒117,安装套筒117的顶端插入有安装杆118,且安装杆118的顶端连接有遮挡板架119,安装杆118和安装套筒117的内部截面皆为方形,导水环113底端的外侧均匀连接有导流绳120,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包括通风器主体(1),所述通风器主体(1)包括通风管(110)和风机(111),所述风机(111)连接在通风管(110)内部,且风机(111)上加装滤网组件,所述通风管(110)嵌入安装在墙体中,用于换气,其特征在于:防雨管(112),所述防雨管(112)的出风口连接在通风管(110)的户外侧,所述防雨管(112)为弯折状,且防雨管(112)的入风口垂直向下,所述防雨管(112)的入风口外侧连接有导水环(113),且导水环(113)为锥台形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10)的出风口处插入有纱网套(114),且纱网套(114)通过螺纹或者磁吸式与通风管(110)的出风口处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雨型墙式通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佐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