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塞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塞棒本体、塞棒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塞棒本体,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其原料包括:30~50目的白刚玉25~35%;360~450目的白刚玉10~30%;300~350目的白刚玉5~15%;氧化铝微粉15~25%;固态碳源8~15%;碳纤维催化剂0.20~1%;树脂6~12%;稀释调和剂5~1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塞棒本体抗侵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气孔率低,体积密度高,高温抗折强度大、电磁感应效应低。应效应低。应效应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塞棒本体、塞棒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塞棒
,具体涉及一种塞棒本体、塞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塞棒是连铸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与水口配合实现对钢水从中间包到结晶器流量的控制。塞棒使用中需要垂直固定,且进行高频往复冲动,只有高耐蚀、高效率、安全稳定的塞棒控流系统,才能实现恒带厚、恒液面,提高连铸产品质量。
[0003]整体塞棒主要用于中间包。目前整体塞棒本体材料主要为铝碳质,并含有一定的熔融石英。塞棒头部受钢水冲蚀严重,其抗侵蚀、抗冲刷性能的好坏是决定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棒头区域承受高湍流钢水的持续冲刷侵蚀,蚀损较快会导致控流不好或失控终浇。为提高塞棒的使用寿命,根据所浇钢种的不同,现有棒头可采用Al2O3
‑
C质、MgO
‑
C质或ZrO2
‑
C质材料。如在浇铸钙处理钢时采用MgO
‑
C质,浇铸高锰钢或高氧钢时采用ZrO2
‑
C质材料,浇铸非晶纳米晶合金时采用Al2O3
‑
C质材料。
[0004]铁基纳米晶带材采用平面流铸造工艺,并通过三包法制带。冶炼炉中高温熔炼(熔炼最高温度大于1500℃),中间包低温镇静(低于1300℃),喷嘴包较高温度喷带(高于1300℃)。三包法每个阶段钢液控温制度可根据要求独立调节。高端感抗类电子元器件的高功率要求纳米晶带材更宽(≥100mm),高频化要求带材更薄(≤18μm)。现有技术生产的纳米晶带材(1k107)宽度一般小于65mm,厚度18~22μm之间。这是由于非晶合金含有20%左右的Si、B类金属元素,其合金熔体具有较大的非晶形成能力和良好的流动性,而纳米晶合金熔体因为含有大量的Nb元素具有很高的粘度,因而流动性很差,制带困难,利用现有规格的非晶合金带材设计制造纳米晶宽带,只能大幅度提升钢液温度或者通过Si、B类金属元素添加来增加熔体的流动性。类金属元素的过量添加,特别是磷元素引入使高磷钢水呈酸性,与现有成分的塞棒反应导致侵蚀严重;钢水及其钢渣流动性变好,与耐材的反应层更深,更容易与钢水中的碳反应造成塞棒侵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侵蚀塞棒本体,气孔率低,体积密度高,高温抗折强度大,抗腐蚀能力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塞棒本体,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塞棒本体的原料包括:
[0008]30~50目的白刚玉25~35%(例如26%、28%、30%、32%、34%等);
[0009]360~450目的白刚玉10~30%(例如11%、15%、20%、25%、29%等);
[0010]300~350目的白刚玉5~15%(例如6%、8%、10%、12%、14%等);
[0011]氧化铝微粉15~25%(例如16%、18%、20%、23%、24%等);
[0012]固态碳源8~15%(例如9%、10%、12%、13%、14.5%等);
[0013]碳纤维催化剂0.20~1%(0.25%、0.3%、0.5%、0.75%、0.9%等);
[0014]树脂6~12%(例如7%、8%、9%、10%、11%等);
[0015]稀释调和剂5~12%(例如5.1%、6%、7%、8%、10%、11%、11.5%、11.9%等)。
[0016]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添加氧化铝微粉,能够以填充间隙的方式,降低产品的气孔率。由于钢水中含有大量的Si、B、P类金属元素,钢液偏酸性,碱性杂质融入会使杂质溶解污染钢水,本专利技术塞棒本体原材料成分选用:氧化铝
‑
碳材质,避免氧化镁、氧化锆、镁铝尖晶石等碱性耐材杂质混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不同粒度配比的白刚玉,可以提高塞棒本体的体积密度,降低塞棒本体的气孔率,从而提高塞棒的抗侵蚀性能。
[0017]在上述塞棒本体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氧化铝的粒度D
50
为3~7微米(例如4微米、5微米、6微米)。
[0018]在上述塞棒本体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态碳源为石墨、无定形碳、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石墨为鳞片石墨或石墨微粉;更优选为高纯鳞片石墨。
[0019]在上述塞棒本体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树脂包括含碳树脂和固体树脂。
[0020]在上述塞棒本体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树脂包括10wt%
‑
37.5wt%(例如15wt%、20wt%、25wt%、30wt%、35wt%)的含碳树脂和62.5wt%
‑
90wt%(例如65wt%、70wt%、75wt%、80wt%、85wt%)固体树脂。
[0021]在上述塞棒本体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含碳树脂的商业牌号为CARBORES@P,所述固体树脂为热固性酚醛树脂;优选地,所述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商业牌号为RS
‑
619。
[0022]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含碳树脂高温炭化得到碳结合相,碳结合的优点是:
①
相对较低的结合相形成温度。酚醛树脂在900℃之前即可基本完成热裂解石墨化,形成碳化结合网络,具备高温结合作用;
②
具有常温及高温结合强度的双重效用。原料包含酚醛树脂的塞棒本体在冷等静压成型后,即具有一定的结合强度(≥2MPa),赋予制品一定的形状和室温强度。碳结合的高温强度是随温度升高而提高,且降温后不存在脆性,使塞棒本体多浇次重复使用成为可能;
③
极好的抗热震性和抗渣侵蚀性,这一点也得益于碳有较高的热导率和较低的膨胀系数,并且对渣、熔剂及钢水的不润湿性,自身不容易被侵蚀。含碳树脂的残碳率在80%以上,普通树脂残碳率在40%左右,残碳指1000℃还原气氛条件下的残碳,可以表示结合剂的效率。树脂含量过高容易导致塞棒整体强度下降,抗热震性变差,使用寿命降低。
[0023]在上述塞棒本体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稀释调和剂选自糠醛、酒精、乙二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稀释调和剂为糠醛。
[0024]在上述塞棒本体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金属纳米粒子溶胶和/或金属盐溶胶均匀分散在糠醛中得到所述碳纤维催化剂;优选地,所述金属纳米粒子溶胶包括铜金属纳米粒子溶胶、铁金属纳米粒子溶胶和镍金属纳米粒子溶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金属盐溶胶包括酒石酸铜溶胶和/或硝酸镍溶胶;优选地,碳纤维催化剂中,金属纳米粒子溶胶中的金属纳米粒子和/或金属盐溶胶中的金属盐的总量为1~10g/L(例如2g/L、3g/L、4g/L、5g/L、6g/L、7g/L、8g/L、9g/L)。
[0025]在上述塞棒本体中,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纳米粒子溶胶为均匀分散在乙醇中的金属纳米粒子;优选地,所述金属纳米粒子选自铜金属纳米粒子、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塞棒本体,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塞棒本体的原料包括:30~50目的白刚玉25~35%;360~450目的白刚玉10~30%;300~350目的白刚玉5~15%;氧化铝微粉15~25%;固态碳源8~15%;碳纤维催化剂0.20~1%;树脂6~12%;稀释调和剂5~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的粒度D
50
为3~7微米;和/或,所述固态碳源为石墨、无定形碳、沥青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树脂包括含碳树脂和固体树脂;和/或,所述稀释调和剂选自糠醛、酒精、乙二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碳纤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金属纳米粒子溶胶和/或金属盐溶胶均匀分散在糠醛中得到所述碳纤维催化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塞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包括10wt%
‑
37.5wt%的含碳树脂和62.5wt%
‑
90wt%固体树脂;和/或,所述稀释调和剂为糠醛;和/或,所述石墨为鳞片石墨或石墨微粉;和/或,所述金属纳米粒子溶胶包括铜金属纳米粒子溶胶、铁金属纳米粒子溶胶和镍金属纳米粒子溶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盐溶胶包括酒石酸铜溶胶和/或硝酸镍溶胶;和/或,所述金属纳米粒子溶胶为均匀分散在乙醇中的金属纳米粒子,所述金属纳米粒子选自铜金属纳米粒子、铁金属纳米粒子、镍金属纳米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金属盐溶胶为分散在乙醇中的酒石酸铜和/或硝酸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塞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碳树脂的商业牌号为CARBORES@P,所述固体树脂为热固性酚醛树脂;和/或,所述鳞片石墨为高纯鳞片石墨;和/或,碳纤维催化剂中,金属纳米粒子溶胶中的金属纳米粒子和/或金属盐溶胶中的金属盐的总量为1~10g/L;和/或,所述金属纳米粒子的粒径D
50
为10~30nm;和/或,所述金属纳米粒子溶胶中金属纳米粒子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80~120);和/或,所述金属盐溶胶中的金属盐与乙醇的质量比例为1:(8~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臻,周少雄,张广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创明磁性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