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27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设置在底面的基座为中心将主体进行水平移动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依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设置在底面的基座;与上述基座的上部相结合,能够进行水平移动的基座盖;以及位于上述基座盖的上面,对主体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户可随时容易地将主体移动到自己的前面进行工作。这样,可以事先防止直接拎着主体进行搬动时引起的不便。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平板型显示装置所设置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具体地说,涉及能够以设置在底面的基座为中心将主体进行水平移动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对于平板型显示装置来说,它不仅是台式计算机的显示器所必需的显示装置,而且也是笔记本电脑、PDA等便携式电脑或者是移动电话终端机等小型轻量化系统所必需的显示装置。对于这种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来说,它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显示装置(PDPPlasma Display Panel)、场致发射显示装置(FED)等。与阴极射线管(CRT)相比,以上这些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的性能更加优越。不仅其平均消耗电力要比相同影像大小的CRT少,而且其发热量也比较少。因此,现在它已经被作为手机或者是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等设备的第二次显示装置使用,它正受到消耗者的广泛青睐。下面,将参照附图对依据传统技术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进行简单的说明。图1是表示依据传统技术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参照图1可以看出,对于依据传统技术的平板型显示装置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主体10;支撑结构20;以及基座30。对于上述主体10来说,它主要对影像进行显示。而对于上述支撑结构20来说,它被设置在上述主体10的后面,其作用就是对主体10进行支撑。另外,对于上述基座30来说,它与上述支撑结构20相结合被设置在底面上,其作用就是对通过支撑结构20传递的主体10的荷重进行支撑。另外,虽然在图上没有进行标示,为了能够将主体10向左右或者是上下方向进行旋转而在上述主体10和上述支撑结构20,上述支撑结构20和上述基座30之间设置有类似折叶的各种装置。对于上述装置来说,它们都是为了方便用户的操作而设置的。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而将上述主体10向上下或者是左右方向进行旋转,从而方便操作。但是,如上所述,对于依据传统技术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来说,由于它不能够将主体10进行水平移动。因此,当2名以上的人员要使用同一主体10进行工作或者玩游戏的情况下,为了能够轮流进行操作。就只有当1名人员操作完毕之后让出位子,或者是直接将主体10搬到旁边正在等待操作的人的位置上进行操作。因此,当需要长时间持续工作的情况下,这样就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当直接拎着主体10移动的情况下,往往由于不小心就会导致主体10受到损伤。随着影像显示装置日趋大型化,以上这些问题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一种能够以设置在底面的基座为中心将主体进行水平移动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包括设置在底面的基座; 与上述基座的上部相结合,能够进行水平移动的基座盖;以及位于上述基座盖的上面,对主体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在上述基座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引导槽。在上述基座盖上设置有引导突起,它被插入上述引导槽中,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随着引导槽一起进行移动。另外,对于上述基座盖来说,它与上述基座相结合,它与底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另外,在上述基座的上面设置有引导槽。在上述基座盖的下面设置有引导突起,它被插入上述引导槽中,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随着引导槽一起进行移动。在上述基座的上面中央部位设置有能够对笔等物品进行保管的中空装置。如上所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如下的良好效果第一、由于主体能够以基座为中心进行水平移动,因此当多个人要使用同一主体进行工作的情况下,用户随时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将主体移动到自己的前面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解决依据传统技术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可以事先防止直接拎着主体进行搬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发生。第二、由于在基座上设置有能够对笔之类的各种物品进行保管的中空装置。这样,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平板型显示装置所设置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依据传统技术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2a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的视图;图2b是表示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基座为中心将基座盖进行水平移动后的状态示意图;图3a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的视图;图3b是表示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基座为中心将基座盖进行水平移动后的情况示意图。符号说明100,200基座101,201引导槽110,210基座盖 111,211引导突起120支撑结构 130基座折叶150缓冲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能够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在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结构就将使用相同的名称和相同的符号,这一点在下面的说明过程中就不再进行一一说明了。图2a是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的视图。图2b是表示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基座为中心将基座盖进行水平移动后的情况示意图。参照图2a和图2b可以看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基座100;基座盖110;以及支撑结构120。对于上述基座100来说,它被设置在底面上,其作用就是对影像进行显示主体10(请参照图1)的荷重进行支撑。在这里,对于上述基座100来说,为了能够对主体10进行稳定地支撑,它一般是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重量的金属材料制作,这样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另外,对于上述基座100来说,为了使主体10不至于在外力或者是本身重力的作用下而轻易向前后或者是左右方向移动,就必须保证它与底面的接触面积足够充分。另外,在上述基座100的下面还设置有多个用弹性材料制作的缓冲结构150。对于上述缓冲结构150来说,它可以通过金属材料的基座100而防止底面受到损伤。它的作用就是将向底面施加的主体10的荷重进行分散。对于上述缓冲结构150来说,它一般是使用橡胶(rubber)制作而成,并通过螺丝钉与上述基座100的下面相连接。对于上述基座盖110来说,它被设置在上述基座100的上部,它能够进行水平移动。另外,在上述基座100的两个侧面上设置有引导槽101。在上述基座盖110上设置有引导突起111,它被插入到上述引导槽101中。对于上述引导突起111来说,如果向其施加外力,它就会随着上述引导槽101一起进行移动。从而就可以使以上述基座100为中心的上述基座盖110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对于上述支撑结构120来说,它被设置在上述基座盖110的上面,它的作用就是对主体10进行支撑。在这里,在上述支撑结构120和上述基座盖110之间设置有能够对主体1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的基座折叶130。在上述基座折叶130上设置有转矩(torsion)弹簧(如图所示)。这样,它就可以产生一种方向与上述支撑结构120旋转的方向相反的弹力,从而就可以将由主体10的本身重量所产生的转矩(torque)抵消。这样,如果用户握住主体10向上方或者进向下方施加外力,支撑结构120就能够以基座折叶130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就可以对主体10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对于上述这种支撑结构120和基座折叶130来说,它们只不过单纯是一个实例,它们根据主体10的大小和作业环境的不面而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另外,对于上述基座盖110来说,它与基座100相结合,它与底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距离(L)。这样,当上述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型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面的基座;与上述基座的上部相结合,能够进行水平移动的基座盖;以及位于上述基座盖的上面,对主体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LG同创彩色显示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