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包括安装在运输车上的液压油箱、第一变量泵、第二变量泵、合流阀、电磁控制阀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散热器,所述液压油箱的出口端分别通过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变量泵、所述第二变量泵的进口端,第一变量泵、第二变量泵的出口端通过油管对应连通合流阀的各个进口端,所述合流阀汇集合流后、由合流阀出口端通过油管输送至所述电磁控制阀组内,由电磁控制阀组将液压油分配到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内,通过电磁控制阀组实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独立排水作业或同时排水作业,满足不同排水场景需求。场景需求。场景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应急排水车
,尤其涉及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急排水车的水泵以电机驱动和液压驱动为主,在很多排水抢险场合没有电力资源满足电动排水车的需求,而且排水车功率越大,电机的重量或体积也会更大,不方便移动,所以大功率排水车多以液压系统驱动为主。
[0003]目前,大功率排水车液压系统多数采用定量泵从发动机取力、电磁阀控制启停、定量马达驱动水泵排水,并通过特定的几个发动机转速实现水泵不同排水流量的输出,排水流量调节范围小,而抗旱、排涝等不同场景和不同排水阶段对排水流量的需求不同,现有方案无法充分满足流量调节区间的需求;另外通过调低发动机转速降低排水流量,发动机输出功率和扭矩相应降低,发动机无法工作在高效率的区间,导致排水车无法获得足够的动力、达到足够的排水扬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阐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缺陷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包括安装在运输车上的液压油箱、第一变量泵、第二变量泵、合流阀、电磁控制阀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第一水泵、第二水泵、散热器,所述液压油箱的出口端分别通过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变量泵、所述第二变量泵的进口端,第一变量泵、第二变量泵的出口端通过油管对应连通合流阀的各个进口端,所述合流阀汇集合流后、由合流阀出口端通过油管输送至所述电磁控制阀组内,由电磁控制阀组将液压油分配到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内,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通过来自液压油的动力相对应驱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的出口端分别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散热器的进口端,散热器的出口端与液压油箱的进口端通过油管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排水流量正比于第一变量泵和第二变量泵的排量。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比例阀、第二比例阀,所述第一比例阀安装在第一变量泵上、用于控制第一变量泵的排量,所述第二比例阀安装在第二变量泵上、用于控制第二变量泵的排量。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控制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溢流阀、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第三插装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一插装阀用来控制液压系统卸压与建压,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二插装阀用来控制第一液压马达油路通断,所述第三电磁阀、第三插装阀用来控制第二液压马达油路通断。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比例手柄、第二比例手柄、遥控接收器、控制面板,所述遥控接收器的接收端分别与第一比例手柄、第二比例手柄的输出端连接,遥控接收器、第一比例阀组、第二比例阀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接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连接。
[0010]综上,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实现有益效果为:1、通过电磁控制阀组实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独立排水作业或同时排水作业,满足不同排水场景需求;
[0011]2、通过两个变量泵组成的动力元件可使排水泵流量从零到最大流量的无极调节,充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各排水阶段对大流量调节区间的需求;
[0012]3、通过调节变量泵的排量来改变水泵的排水流量,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高效率转速和功率区间,避免低转速下水泵无法获得足够动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所述具体实施例中动力元件和辅助元件安装俯视图;
[0014]图2为所述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安装俯视图;
[0015]图3为所述具体实施例中液压系统原理图;
[0016]图4为所述具体实施例中电气原理示意图;
[0017]图中:运输车1、散热器2、液压油箱3、第一变量泵4、第二变量泵5、合流阀6、电磁控制阀组8、第一液压马达9、第一水泵10、第二液压马达11、第二水泵12、第一比例手柄13、遥控接收器14、第二比例手柄15、控制面板16、控制器17、第一比例阀41、第二比例阀51、第一电磁阀81、第一插装阀82、溢流阀83、第二电磁阀84、第二插装阀85、第三电磁阀86、第三插装阀8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
‑
3所示,包括运输车1、散热器2、液压油箱3、第一变量泵4、第二变量泵5、合流阀块6、电磁控制阀组8、第一液压马达9、第一水泵10、第二液压马达11、第二水泵12;第一变量泵4、第二变量泵5安装于运输车辆1底盘上,从底盘发动机上取力,第一变量泵4和第二变量泵5出口压力油在合流块6处合流,合流后的压力油进入电磁控制阀组8的进口,电磁控制阀组8将合流后的压力油分配到第一液压马达9和第二液压马达11,驱动第一液压马达9和第二液压马达11转动,带动第一水泵10和第二水泵12吸水排水;第一液压马达9和第二液压马达11出口液压油合流后进入散热器2入口,散热后的液压油回到液压油箱3;第一变量泵4与合流阀块6、第二变量泵5与合流阀块6、合流阀块6与电磁控制阀组8、电磁控制阀组8与第一液压马达9、电磁控制阀组8与第二液压马达11、第一液压马达9与散热器2、第二液压马达11与散热器2、散热器2与油箱3均是通过油管连接;
[0020]如图3所示,电磁控制阀组8集成了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4、第三电磁阀86、溢流阀83、第一插装阀82、第二插装阀85、第三插装阀87;第一插装阀82、第二插装阀85、第三插装阀87进口与电磁控制阀组8的进口相通,第一电磁阀81的P口与第一插装阀82、溢流阀83进口相通,第一电磁阀81的A口与第一插装阀82液控口相通,第一电磁阀81的B口堵上;
第二电磁阀84的P口与第二插装阀85的进口及液控口相通,第二电磁阀84的T口和A口与电磁阀组8的T口相通,第二插装阀85的出口与马达进口连接;第三电磁阀86的P口与第三插装阀87的进口及液控口相通,第三电磁阀86的T口和A口与电磁阀组8的T口相通,第三插装阀87的出口与马达进口连接;
[0021]如图3所示,第一比例阀41的P口与第一变量泵4的出口相通,第一比例阀41的A口与第一变量泵4的变量缸相通,第一比例阀41的T口与第一变量泵4的泄油相通;第二比例阀51的P口与第二变量泵5的出口相通,第二比例阀51的A口与第二变量泵5的变量缸相通,第二比例阀51的T口与第二变量泵5的泄油相通;
[0022]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控制器17对变量泵和电磁阀的控制,所述第一比例手柄13和第二比例手柄15通过无线传输将信号发到接收器14,接收器14与控制器17通过线束连接,控制面板16与控制器17通过线束连接,控制器17通过线束与第一比例阀组41、第二比例阀组51、第一电磁阀81、第二电磁阀84、第三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运输车(1)上的液压油箱(3)、第一变量泵(4)、第二变量泵(5)、合流阀(6)、电磁控制阀组(8)、第一液压马达(9)、第二液压马达(11)、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2)、散热器(2),所述液压油箱(3)的出口端分别通过油管连通所述第一变量泵(4)、所述第二变量泵(5)的进口端,第一变量泵(4)、第二变量泵(5)的出口端通过油管对应连通合流阀(6)的各个进口端,所述合流阀(6)汇集合流后、由合流阀(6)出口端通过油管输送至所述电磁控制阀组(8)内,由电磁控制阀组(8)将液压油分配到所述第一液压马达(9)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11)内,第一液压马达(9)和第二液压马达(11)通过来自液压油的动力相对应驱动第一水泵(10)、第二水泵(12),第一液压马达(9)和第二液压马达(11)的出口端分别通过油管连通所述散热器(2)的进口端,散热器(2)的出口端与液压油箱(3)的进口端通过油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10)和第二水泵(12)排水流量正比于第一变量泵(4)和第二变量泵(5)的排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功率移动式应急排水装备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比例阀(41)、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朋,胡景清,陈时妹,杨畅,于百业,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