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核素敷贴器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289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核素敷贴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3D扫描装置、3D打印材料、数据处理装置和3D打印装置;使用3D扫描装置对患者的病变皮肤进行3D扫描,获得病变形态及边界准确病变表面3D信息;步骤2:将病变表面3D信息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参照敷贴器的规格以及病变皮肤的面积,得到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的数据,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遮蔽框架和遮蔽块;步骤3:将上述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的数据导入3D打印装置,使用3D打印材料打印得到敷贴器定位装置;步骤4:将遮蔽框架和拼块放置于患者病变皮肤上方,使用胶带固定定位装置,通过依次取下拼块来固定敷贴器进行放射性治疗。依次取下拼块来固定敷贴器进行放射性治疗。依次取下拼块来固定敷贴器进行放射性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性核素敷贴器的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核素敷贴器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敷贴治疗,是选择适当的放射性核素面状源作为敷贴器覆盖在患者病变部位的表面,照射一定时间,达到治疗目的的接触放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核素发射出β射线,使局部病灶产生辐射生物效应而达到治疗目的。
[0003]目前敷贴器敷贴的方式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病变面积小于敷贴器活性面,则只需将病变暴露并紧靠敷贴器活性面按计划时间照射,而邻近正常皮肤用3mm厚橡皮泥或橡胶片等屏蔽保护即可,通常是用橡皮泥或橡胶板上手工裁剪出与病变形状一致的镂空。另一类是病变面积大于敷贴器活性面,治疗前则需参照敷贴器活性面的形状在病变皮肤划分不同的区域并做好标记,实施敷贴时将所需照射野(照射野是指,放疗机发出射线,通过皮肤到达患者病变部位,通过模拟机在人体表划定一个范围,身体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均可以,这个划定的区域)暴露于活性面按计划时间照射,而邻近正常皮肤及病变用3mm厚橡皮泥或橡胶板屏蔽,其它所划分病变区域依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病变均完成计划照射时间,一个治疗疗程可能需重复多次上述过程。
[0004]目前常用的敷贴器包括手柄9和与手柄9相连的治疗端,如图1所示,治疗端包括用于治疗的放射面7和放射面7周围的边框8,而临床上病变位置、形态、大小多种多样,给敷贴器照射野的分区、敷贴操作实施,正常皮肤放射防护等带来诸多不便,尤其对于明显大于敷贴器活性面的不规则病变,传统方式照射野的划分、敷贴器定正常皮肤防护等操作实施极为不便,易受操作技术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可能造成照射野边缘重叠而致剂量过大,或部分病灶遗漏影响疗效,以及正常皮肤保护不当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伤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放射性核素敷贴器的使用方法,以提供一种使用过程中不会伤害皮肤的敷贴器使用方法。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射性核素敷贴器的使用方法,包括3D扫描装置、3D打印材料、数据处理装置和3D打印装置;
[0007]步骤1:使用3D扫描装置对患者的病变皮肤进行3D扫描,获得病变形态及边界准确病变表面3D信息;
[0008]步骤2:将病变表面3D信息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参照敷贴器的规格以及病变皮肤的面积,得到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的数据,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遮蔽框架和遮蔽块,遮蔽框架包括遮蔽板,遮蔽板上开有通孔,通孔能保证不规则病变皮肤完全露出,遮蔽块能对通孔进行填充且与遮蔽板的高度齐平,遮蔽块下表面开有能与病变皮肤贴合的凹槽,遮蔽块包括拼块,遮蔽块由至少一块拼块组成,拼块与遮蔽板或其他拼块紧密拼合,拼块的截面大小小于或等于敷贴器放射面的大小;
[0009]步骤3:将上述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的数据导入3D打印装置,使用3D打印材料打印得到敷贴器定位装置;
[0010]步骤4:将遮蔽框架和拼块放置于患者病变皮肤上方,使用胶带固定定位装置,通过依次取下拼块来固定敷贴器,依次对患者皮肤进行放射性治疗。
[001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12]1.使用3D扫描装置对病变区进行扫描,获取病变3D形态数据,参照敷贴器照射面固有形状及面积,以及病变皮肤面积和形状,通过数据处理装置处理上述数据,得到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的数据,当病变面积小于敷贴器活性面,使用时仅需将拼块取出、将病变位置暴露,将敷贴器的放射面对准通孔按计划时间进行辐射治疗;当病变面积大于敷贴器活性面,治疗时只需依次取出拼块,取出其中一块拼块并对该处病变皮肤进行辐射治疗,达到设定时间后,将拼块拼放回去并取出其他拼块依次进行治疗,依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病变全部按计划时间照射全部完成。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定位敷贴装置,使得敷贴治疗实施更简单、标准化,不易受到操作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尤其对于较大、不规则病变尤为适用,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
[0013]2.能够更精确的控制放射性核素治疗时间,能够保证患者正常皮肤不受伤害,提升放射性治疗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对于患者四肢上的病变皮肤,可以制作与患者皮肤贴合的定位装置,与患者的皮肤贴合效果更好,进而提升治疗效果。拼块与相邻拼块间紧密贴合,能够提升遮蔽块的密封性,也提升了对辐射的防护效果;当取出一拼块时,其余的拼块遮蔽其余的病变皮肤对其进行保护,遮蔽板同时遮蔽健康皮肤,同时遮蔽块下表面开有能与病变皮肤贴合的凹槽,当遮蔽块盖住病变皮肤时,遮蔽块表面是平整的,不会影响敷贴器的定位和治疗,相比于手工铺设橡皮泥,能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地保护;同时最大的拼块截面与敷贴器的放射面截面相同,周围的拼块或者遮蔽板对敷贴器的边框进行支撑,使得敷贴器的放射面不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避免过度辐射。
[0014]3.通过本技术方案得到的是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部位定制的,能够最好地适应不同人的不同部位的病变皮肤形状,同时3D打印速度较快,使用方便,能够保证定位装置的稳定工作。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1中3D扫描时获取病变区域及周边正常区域≥5mm的3D立体结构图。通过上述设置,对周围的皮肤进行扫描,可使得遮蔽框架更贴合不同患者的皮肤表面,使得遮蔽框架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如位于腕部的遮蔽框架具有一定弧度、位于耳部的遮蔽框架和耳部相应轮廓一致便于贴合固定。
[00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拼块的上表面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截面面积小于限位块的截面面积小于敷贴器放射面面积,相邻限位块边缘之间的间距为敷贴器边框宽度的两倍。通过设置限位块,一方面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取用拼块,使用时捏住限位块即可取出,且取出时也不会移动相邻拼块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对敷贴器进行限位,限位块用于邻近其它敷贴区域的固定及防护,限位块能够校正敷贴器的位置以确保放射面与显露出来的病变皮肤对齐,进一步提升敷贴器的治疗效果。
[001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遮蔽框架还包括设置在遮蔽板四周的围挡,围挡截面为L形且包括底部和围挡部,底部宽度等于支撑敷贴器边框厚度,底部高度与遮蔽板高度相同。通过上述设置,设有围挡进而对敷贴器起到定位作用,治疗过程中,将敷贴器的放射面对准
病变部位时,医护人员难以把握敷贴器的位置是否放置准确,围挡能够尽可能保证敷贴器对准通孔,放射面的治疗面积是固定的,如果敷贴器放置歪斜,就会使得部分病灶得不到治疗,进而影响到敷贴器的治疗效果;同时设有围挡便于用胶带将框架区固定于皮肤表面。另一方面,设置围挡能够增加遮蔽板的结构强度,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因受力而改变形状,同时围挡还能对拼块进行限位,避免拼块掉落或者滑落;L形的围挡能够很好地完成支撑及限位的作用,且结构简单便于3D打印装置的加工。
[001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弹力带,围挡两端设有卡勾,弹力带两端能卡入卡勾中。通过上述设置,可通过弹力带固定定位装置,对于位于四肢以及腰部位置的病灶,常规的固定方式难以使得定位装置持久的贴附在皮肤上,通过弹力带固定对病人而言较为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核素敷贴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3D扫描装置、3D打印材料、数据处理装置和3D打印装置;使用3D扫描装置对患者的病变皮肤进行3D扫描,获得病变形态及边界准确病变表面3D信息;步骤2:将病变表面3D信息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参照敷贴器的规格以及病变皮肤的面积,得到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的数据,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包括遮蔽框架和遮蔽块,遮蔽框架包括遮蔽板,遮蔽板上开有通孔,通孔能保证不规则病变皮肤完全露出,遮蔽块能对通孔进行填充且与遮蔽板的高度齐平,遮蔽块下表面开有能与病变皮肤贴合的凹槽,遮蔽块包括拼块,遮蔽块由至少一块拼块组成,拼块与遮蔽板或其他拼块紧密拼合,拼块的截面大小小于或等于敷贴器放射面的大小;步骤3:将上述敷贴器辅助定位装置的数据导入3D打印装置,使用3D打印材料打印得到敷贴器定位装置;步骤4:将遮蔽框架和拼块放置于患者病变皮肤上方,使用胶带固定定位装置,通过依次取下拼块来固定敷贴器,依次对患者皮肤进行放射性治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来平黄敏郭威黄定德厉红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