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88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包括带电体感应电路,所述带电体感应电路包括天线U6、具有多个量程的量程选通单元、近电感应芯片U3以及报警单元,所述天线U6以及量程选通单元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信号采集端口连接,所述报警单元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输出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频繁的更换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只需要切换不同的量程即可,适用于不同电压范围的施工场景,操作方便,设备成本较低。设备成本较低。设备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特高压
,更具体涉及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也意味着,电力安防的重要性又上升到了一个层次。特高压输电线路在电力输送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安全是施工现场重中之重,在特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要与特高压输电线路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临近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需要保证正常的电路输送,而且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
[0003]中国国内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35KV、110KV、220KV、330KV、500KV、750KV等。其中110KV、330KV多用于北方地区。一般称220千伏以下的输电电压叫做高压输电,330到750千伏的输电电压叫做超高压输电,1000千伏以上的输电电压叫做特高压输电。高压350

500kV的情况下沿线的安全距离为15米。因此,在特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存在安全距离,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应该在安全距离以外作业,但是实际应用中虽然划定了安全距离,由于安全距离属于人为划分,还不够精准,需要现场通过近电感应报警装置确定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距离以外,包括现场施工环境是否存在其他带电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及电力设备,以及输电线路和电力设备带是否带电等情况。而现有技术近电感应装置基本上是特定量程,只能应用于其量程范围内的施工场景,而实际应用中,输电线路的电压范围有很多种,不同的电压范围对应不同量程的近电感应装置,换一个施工场景往往需要换一套近电感应装置,操作不方便且设备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近电感应装置测量范围单一,不能适用于不同电压范围的施工场景,操作不方便且设备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包括带电体感应电路,所述带电体感应电路包括天线U6、具有多个量程的量程选通单元、近电感应芯片U3以及报警单元,所述天线U6以及量程选通单元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信号采集端口连接,所述报警单元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输出端口连接。
[0006]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带电体感应电路,带电体感应电路包括量程选通单元,根据不同电压范围的施工场景选择对应的量程,测量范围较多,能够适用于不同电压范围的施工场景,不需要频繁的更换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只需要切换不同的量程即可,操作方便,设备成本较低。
[0007]进一步地,所述量程选通单元包括电阻R6、电阻R4、电阻R13至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27、二极管D18、二极管D19、开关S1至开关S5,所述天线U6、电阻R6的一端、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一引脚以及电阻R27的一端连接,电阻R13至电阻R16及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6的
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及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13至电阻R16及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开关S1至开关S5接地,所述二极管D19的阳极及二极管D18的阳极与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9的阴极与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量程选通单元还包括晶振Y1、电容C19、电容C18、电容C16及电容C15,所述电容C19的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容C18的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晶振Y1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及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三引脚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及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及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17、MOS管Q3、电容C17以及输出接口J3,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及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MOS管Q3的源极以及电容C17的一端连接并接地,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八引脚、输出接口J3的第一引脚以及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电源连接,MOS管Q3的漏极与输出接口J3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输出接口J3连接一个蜂鸣器或者喇叭。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近电感应芯片U3的型号为JW0828。
[0011]进一步地,所述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还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充电单元和第二充电单元,所述第一充电单元的输入端接+5V电压,第一充电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充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充电单元的输出端或者第二充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带电体感应电路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单元包括电阻R8、电容C13、充电管理芯片U5、电阻R9及显示灯D1,所述充电管理芯片U5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以及电阻R8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充电管理芯片U5的第二引脚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5的第四引脚、电容C13的一端及电源接口的一端连接,电源接口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电源接口接+5V电压,充电管理芯片U5的第八引脚通过电阻R9与显示灯D1的第二引脚连接,显示灯D1的第一引脚与充电管理芯片U5的第七引脚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5的第六引脚与显示灯D1的第三引脚连接,充电管理芯片U5的第五引脚作为其电源输出端口输出4.2V电压。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充电单元包括电容C21、稳压器U4、电阻R3、电阻R7、电容C14、电阻R22及发光二极管D12,所述电容C21的一端与稳压器U4的第一引脚连接作为一个电源输出端口,电容C21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4的第二引脚连接并接地,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充电单元的电源输出端口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及稳压器U4的第三引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电容C14的另一端、电阻R22的一端及稳压器U4的第五引脚连接并作为另一个电源输出端口输出3.3V电压,电阻R22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2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12的阴极接地。
[0014]进一步地,所述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还包括微控制芯片和声光报警电路,所述微控制芯片的一个IO输入端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微控制芯片的一个IO输出端与声光报警电路连接,微控制芯片和声光报警电路均通过电源电路供电。
[0015]进一步地,所述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还包括物联网LORA电路,所述物联网LORA电路通过电源电路供电,所述微控制芯片的另一个IO输出端与物联网LORA电路连接。
[0016]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本技术设置带电体感应电路,带电体感应电路包括量程选通单元,根据不同电压范围的施工场景选择对应的量程,测量范围较多,能够适用于不同电压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电体感应电路,所述带电体感应电路包括天线U6、具有多个量程的量程选通单元、近电感应芯片U3以及报警单元,所述天线U6以及量程选通单元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信号采集端口连接,所述报警单元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输出端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程选通单元包括电阻R6、电阻R4、电阻R13至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27、二极管D18、二极管D19、开关S1至开关S5,所述天线U6、电阻R6的一端、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一引脚以及电阻R27的一端连接,电阻R13至电阻R16及电阻R18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及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二引脚连接,电阻R13至电阻R16及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开关S1至开关S5接地,所述二极管D19的阳极及二极管D18的阳极与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8的阴极与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9的阴极与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七引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程选通单元还包括晶振Y1、电容C19、电容C18、电容C16及电容C15,所述电容C19的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容C18的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晶振Y1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及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三引脚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电容C15的一端及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四引脚连接,电容C19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6的另一端及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17、MOS管Q3、电容C17以及输出接口J3,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六引脚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及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MOS管Q3的源极以及电容C17的一端连接并接地,近电感应芯片U3的第八引脚、输出接口J3的第一引脚以及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电源连接,MOS管Q3的漏极与输出接口J3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输出接口J3连接一个蜂鸣器或者喇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特高压近电感应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电感应芯片U3的型号为JW0828。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刚杨仲吕马雷黄辰阳刘旭光孔琪杨泰朋田磊李浩刘汝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