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87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与蒸发器配合使用;所述集水槽上设有集水腔体、若干支架组件以及导流出口;所述支架组件和导流出口设置在所述集水腔体内;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第一导流角;第一导流角呈“S”形状,且第一导流角的末端位于集水腔体内,水珠在滑落到集水腔体内的过程中,第一导流角的设计能够避免水珠因自身张力而凝聚在蒸发器外壁或第二支架上,使水珠因重力作用沿着第一导流角快速凝聚到集水腔体内。所述导流出口上设有第二导流角;第二导流角呈“弧形”设计,使落入到集水腔体内的水能够快速通过导流出口排出,加快排水速度,避免大良水堆积在集水腔体内形成堵塞。所述蒸发器适配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组件上。组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


[0001]本技术涉及饮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制水机,也称空气造水机、空气取水机,是一种利用冷热空气相激成水的原理,直接从空气中取水的设备;空气制水机的专利技术旨在解决长年干旱缺水或水流污染严重地区和国家城乡居民、远洋航行及沙漠勘探采矿人员食用饮水之困难;现有的空气制水机一般通过空气过滤、空气压缩冷凝、水分收集、净水过滤等多个步骤进行饮用水收集,达到无需水源,仅需通电,就能够将空气中的水分浓缩冷凝净化,使其变成清洁的饮用水。
[0003]现在市面上的空气制水机,其冷凝装置通常设置在水分收集装置上,当湿润的空气通过冷凝装置冷凝后,汽化的水分收缩凝聚成水珠,并滴落到水分收集装置上,汇聚成流;但是水分从冷凝装置进入水分收集装置的过程中,由于水珠或水流是沿着冷凝装置和水分收集装置的表面流动的,因此过程中,水珠或水流容易溢出;其次,水分收集装置在收集水珠的起始阶段,由于水的张力,水珠容易黏附在水分收集装置的表面和出水口的周围,不能沿着水分收集装置的表面从水分收集装置的出水口进入到储水腔内,不利于快速排水和保持水流的畅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与蒸发器配合使用;所述集水槽上设有集水腔体、若干支架组件以及导流出口;所述支架组件和导流出口设置在所述集水腔体内;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第一导流角;所述导流出口上设有第二导流角;所述蒸发器适配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上。
[0007]所述支架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并均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二支架设有支撑面,所述第一导流角位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面相邻设置。
[0008]所述第一导流角的始端与所述支撑面连接,所述第一导流角的末端与所述集水腔体的内壁连接。
[0009]所述末端的最大高度低于所述集水腔体的最大高度。
[0010]所述第一导流角呈“S”形。
[0011]所述导流出口呈“漏斗”状,所述第二导流角位于所述导流出口的上边沿且一侧与所述集水腔体连接。
[0012]所述集水腔提内设有第二斜面、第三斜面、聚流面和若干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和第三斜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斜面、第二斜面、第三斜面包围所述聚流面
设置;所述导流出口位于所述聚流面上。
[0013]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凹槽。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导流角,第一导流角呈“S”形当,且第一导流角的末端位于集水腔体内,水珠在滑落到集水腔体内的过程中,第一导流角的设计能够避免水珠因自身张力而凝聚在蒸发器外壁或第二支架上,使水珠因重力作用沿着第一导流角快速凝聚到集水腔体内;2.所述第一导流角与集水腔体的内壁接壤,该第一导流角的末端的最大高度低于集水腔体内壁的最大高度,能够有效避免水珠从集水腔体边沿溢出;3.集水腔体与导流出口之间设有第二导流角,第二导流角呈“弧形”设计,使落入到集水腔体内的水能够快速通过导流出口排出,加快排水速度,避免大良水堆积在集水腔体内形成堵塞。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水槽安装在空气制水机上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水槽与蒸发器配合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水槽的立体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水槽的横截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水槽的俯视结构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3的A处放大图。
[0021]图中附图标记:蒸发器1,集水槽2,集水腔体3,第一斜面31,第二斜面32,第三斜面33,聚流面34,支架组件4,第一导流角41,始端41.1,末端41.2,第一支架42,凹槽42.1,第二支架43,支撑面43.1,导流出口5,第二导流角51,机身本体6,储水装置61,过滤装置62,鼓风装置63,空气制水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

图6所示,一种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该集水槽2与蒸发器1配合使用。所述集水槽2上设有集水腔体3、若干支架组件4以及导流出口5。所述集水腔体3位于所述集水槽2的靠上方,用于承接所述蒸发器1所冷凝出来的水并汇聚水流。所述支架组件4和导流出口5设置在所述集水腔体3内,具体的,所述支架组件4的底部和一侧外壁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集水腔体3内,也可以通过胶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所述导流出口5位于所述集水腔体3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组件4设有两组,所述支架组件4并排排列。所述蒸发器1架承在所述支架组件4的上方并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支架组件4上设有第一导流角41,一般情况下,所述蒸发器1在冷凝出水珠后,水珠沿着蒸发器1的外壁滑落并进入到所述集水腔体3内,由于所述蒸发器1是架承于所述支架组件4上的,水珠沿着支架组件4的外沿流通时,容易溢出所述集水腔体3外,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容易打湿机身造成损坏。所述第一导流角41设于所述直接组件4上靠近集水腔体3内壁的一侧,其作用在于当水珠滑落时,对水珠进行导流,使其沿着第一导流角41流动并汇聚到集水腔体3内,避免其溢流到集水腔体3外部,引起机器故障。所述导流出口5上设有第二导流角51,使聚集在集水腔体3上的水快速通过导流出口5流出。所述蒸发器1为冷凝器,其包括导管和主体,所述导管来回贯穿所述主体内部;所述导管内填充有冷凝剂。
[0023]如图3、图4、图6所示,所述支架组件4包括若干第一支架42和第二支架43。所述第二支架4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2之间并均等间隔排列,用于支承所述蒸发器1。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一端均朝所述导流出口5方向设置,便于水流以最短的距离流向导流出口5,有利于快速排水。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架42上设有若干凹槽42.1,所述蒸发器1两端的导管适配架承于所述凹槽42.1上。所述第二支架43设有支撑面43.1,所述支撑面43.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3的顶端,用于承托所述蒸发器1,所述支撑面43.1均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导流角4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面43.1相邻设置。
[0024]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流角41呈“S”形,水珠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流角41的表面滑落,流线型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水珠因自身张力而黏附在物体的表面,使水珠更顺滑的滑落。具体的,所述第一导流角41的始端41.1与所述支撑面43.1连接,所述第一导流角41的末端41.2与所述集水腔体3的内壁连接,且所述末端41.2的最大高度低于所述集水腔体3的最大高度,确保水珠在滑落时,不会溢流到集水腔体3外。
[0025]所述导流出口5呈“漏斗”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与蒸发器(1)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2)上设有集水腔体(3)、若干支架组件(4)以及导流出口(5);所述支架组件(4)和导流出口(5)设置在所述集水腔体(3)内;所述支架组件(4)上设有第一导流角(41);所述导流出口(5)上设有第二导流角(51);所述蒸发器(1)适配安装在所述支架组件(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4)包括若干第一支架(42)和第二支架(43);所述第二支架(4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42)之间并均等间隔排列;所述第二支架(43)设有支撑面(43.1),所述第一导流角(41)位于所述第二支架(43)的一侧且与所述支撑面(43.1)相邻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空气制水机的集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角(41)的始端(41.1)与所述支撑面(43.1)连接,所述第一导流角(41)的末端(41.2)与所述集水腔体(3)的内壁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腾宇
申请(专利权)人:弘润清源佛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